APP下载

无痕管理理念走进中学课堂

2013-08-15倪勇霞

科技视界 2013年14期
关键词:管理者课堂教学课堂

倪勇霞

(山西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无痕化管理理念缘起

1)素质教育的推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教育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指出新型课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强调课堂互动,注重学生自觉参与课堂管理,大家共建愉快和谐的课堂生活。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课堂的重心发生转移,必然打破原有的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而课堂秩序的改革必然要求课堂管理发生改革。

2)现实问题的思考,走访观摩诸多中学课堂,我们发现课堂的管理是按部就班的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纪律规则、学生守则、课程规划,一级级,一步步在领导教师小班长督促下施行。统一的教材,大同小异的教学流程,最终以分数衡量学生能力,以升学率考评教师水平。现如今我国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依然更多的强调教师中心,文化引领,原则规范的要求,更多的是从外在的方面强调改进管理,较少关注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的影响来促成高效课堂教学的“无痕化管理”[1]

3)国外课堂教育研究中,从杜威的学生为中心到罗杰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学管理念的逐步发展,再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艺术教育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2]谈到在集体活动中,我们对学生的指导,需要教育者精心而不经意的设计,自然而不刻意指导,让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游戏、学习,懂规则,逐渐成长。如今无痕教育管理理念开始回归生活回归教育。

2 无痕化管理的内涵

无痕,是不留痕迹的,无痕管理,是融合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全面发展的理性教育,结合柔性管理的思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管理,培养主人翁意识,在愉悦的课堂生活中,自觉接受、理解并内化课堂管理规则,进而逐步养一种规则意识”[3]。综合国内外的教育管理研究我们提出的无痕管理理念是基于条条框框的有痕教育规则约束,避开形式化的规则制止,旨在淡化管理痕迹,反对枯燥说教,呆板灌输,居高临下地去约束管理学生,让管理者自然介入教育管理,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秩序的管理、活动的开展、班级的建设等等。然而,无痕管理绝非一种简单的理念灌输即可解决纷繁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其中不乏思想的引领,教师带动,学生的参与等,故而作为课堂组织的领导者、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管理理念,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平等的人性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积极活跃并学有所得,自觉主动遵从课堂教学原则,教师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渗透在课堂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是融合与师生互动过程中的。

3 无痕管理实施策略

1)校方负责人作为学校管理领头人,如何淡化管理痕迹做到“润物无声”呢?

关心与理解教师是实现无痕管理的前提,把教师当做“一个完整的人”,与正常人一样有着工作、家庭、生活,有不同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因此,学校管理者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如有的教师自卑感强,或是刚入职,工作难以出色展开,校长应组织开展新旧教师相互学习讲座,开展公开课等活动,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全方位、多层次的关心与支持,密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产生相互依赖的情感。情感是师生群体中最好的亲和力、凝聚力。

关注与赞美教师是实现无痕管理的关键,无痕管理是一门艺术,让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自觉内化管理规则,自觉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还完满了自身的成长需要,关注与赞美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诸多实践表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每个教师都渴望被关注,渴望别人——尤其是管理者的肯定和赏识。这种肯定和赏识能唤起教师的自信,激励他们成为更出色的人。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看到每个教职工身上的长处,并不惜用语言去进行肯定,使教师感受到管理者在关注他,并在帮助他。当教师与管理者谈论自己工作上的一些想法时,管理者要认真倾听并对教师的积极建议给予充分肯定。肯定教师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肯定和尊重,肯定教师是一种精神激励,肯定教师可以使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并使之自觉释放潜在的能量,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

反思与服务是实现无痕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只有不断反思,改进才能日臻完善。然而在通常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往往考虑自己的意图多一些,却较少关注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在执行任务时有什么样的困难与压力。所以,当教师在工作中出现偏差时,管理者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从领导方法上找失误,更多的是埋怨教师,给教师处分等,自然形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无痕管理理念从人本柔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反思与服务。反思自身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工作布置是否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工作要求是否明确、有没有充分预计偶然情况,协调方案等,在对问题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使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切合学校实际。

最后,作为管理者还要放低姿态,学会谦虚,深入师生中间,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和老师的实际需要,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校建设管理搭建更多的沟通平台,增强学生和老师的归属感主人翁意识。如师生共同参与学校文化活动的开展,认真聆听来自被管理者的意见,让学生与老师一同考评即将出台的规则秩序等等,领导为师生服务,师生共同服务于学校建设。

2)教师作为课堂互动中主要参与者又如何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觉内化规则,拥有责任感呢?

首先,管理目标要与教学目的一致。一个负责任的课堂组织者要从课程的研究设计开始探究课堂管理,不仅要做到对课程知识全面深入的把握,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课堂管理的整体需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是课堂教学的总目标,知识技能的愉悦习得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如何让课堂“活”起来,如何才能愉悦?无规矩的课堂是散漫的课堂“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当然要立规矩,而且要结合校规,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有纪律、有秩序、有礼貌”。但是,严并不等于严苛,而是严而有情,严中有爱。因为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课堂管理中宽要有限度,不能超越底线,不能抛弃原则,不能有始无终。如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师要抓住细微处借紧密严格的课堂设计牵动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课后任务的布置等,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生成。正如一位从教三十年的老教师所言:“真实的课堂是有生命的,教学不是表演也不是作秀,管理也不是强制和惩罚,教师要做的一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存能力”[4]所以人本化的管理秩序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平等、信任,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生成也是自信心的养成。其次,教学与管理步调一致。管理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课堂是看不到管理痕迹的,而只是节奏明快的教和学活动。练习,讲解,讨论,提问等一系列活动在有计划地实施中,然而“意外”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超乎寻常的发问或回答,不仅容易打乱教师的思路,影响班级的情绪,更严重的是假如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负面情绪的产生。有经验的优秀教师们不仅能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多地预设种种可能发生的“意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面对学生的新奇思维能仔细聆听、适时引导,启发,而从不轻易打击和压抑学生或否定学生的努力。活动的展开不仅需要教师优秀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调整的教学计划,借助环环相扣的系列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上,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倦怠、走神、做小动作等现象。这样教师并没有明显的维持纪律的行为,或外显的强制行为,思维的带动使得纪律要求已经内化为学生的自我调节。最后,保持教学思维要与学生思维同步。高效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职责更多地是激励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5]当然面对个性不同、差异明显的学生,要保持思维同步并非易事,所以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讲课的内容要联系更多的生活实际以教导学,比如英语课上在训练最基本的听说训练时教师要有明确的概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活动中,让学生体味参与活动驾驭语言的快乐,课堂上积极地配合,愉悦地参与。同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引用过程性评价来激励引导学生,达到“教学即管理,管理即教学”的新境界。

3)作为主体的学生,青少年期的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要学会聆听,敞开心灵看问题,因为家长老师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他们有着学生无法比的人生阅历,看问题更深刻,所以在出现分歧产生矛盾时要与家长老师认真沟通,商量决定,积极参加学校班级课堂组织的活动,认识自己在团体中的主体地位,以参与者去看问题。

[1]李迟.论英语教学中的课堂知识管理原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3).

[3]司江伟.20世纪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发展对比[J].科学管理研究,2003(1).

[4]郭志明.教学与管理同步:中学英语教师高效教学行为特点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校长的管理无痕[N].江苏教育报,2010(3).

[7]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管理者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