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下行对农机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2013-08-15许伟生

科技视界 2013年14期
关键词:农机产品管理

许伟生

(福建力佳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5)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漫延,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进而对农机企业的影响逐渐显现。如何化解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的组合政策,在危机中生存下来,是农机企业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谈几点看法。

1 经济下行对农机企业的影响

1.1 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国家经济下行对农机企业的影响,造成企业运营的成本压力有所增加,表现在生产成本,尤其是用工成本增加,财务成本上升,各类服务费用增加。而在各类成本持续上升的同时,产品价格却几乎没有上调空间。

1.2 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社会各领域对农机的投资热情持续上涨,但资金的投入重点多在增加产能,而非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这势必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而行业内多数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创新积极性,只能采取简单制造、低价跟进的市场策略,最终带来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1.3 行业共性技术缺乏

目前行业面临着共性技术研发短缺的窘境,很多共性技术都在吃老本,缺乏研究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体系和组织,无法在重大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上有所突破。

1.4 制造手段亟待提升

目前,我国农机产品最大的短板当属可靠性差。这带来的影响首先是农民用户不满意,其次是拉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售后服务费用成为农机企业的一项巨大开支,产品可靠性差让服务费用居高不下。

2 危机中带来的机遇

2.1 政府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为企业度危机保驾护航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加强,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再创新高,各地财政也对重点扶持的农机具实行累加补贴、作业补贴和保障性补贴,一些省市还首次对玉米机等机具实行普惠制补贴方式,这都对农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拉动效应。

2.2 农机市场发生新变化,新需求拉动增长

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专业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为市场增添了购买力,也增强了市场的可持续性。2012年,全行业出现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全程机械化、农机使用社会化、农机用户专业化、农机全面替代人畜力等明显转变,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大型配套农机具、畜牧机械、精深农产品加工设备等高端产品的新兴市场逐渐形成,促进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2.3 “热钱”推动行业发展

近两年,农机行业一直是资本投入的热点领域,国内外各类资本的强势进入,使行业规模和企业单体规模都迅速扩大。随着2012年一批新建企业和骨干企业技改项目的陆续投产,投资对农机工业的拉动效应也随之更加显著。

2.4 行业生产设备水平和制造能力提升,企业和经理人信心指数持续增长

2012年,农机行业对数字化制造技术、柔性生产方式、精益化管理模式等内容的认知有了相当的提高,且许多企业均已付诸实践。

2.5 政策扶持,鼓励就业

经济形势一定会影响到就业形势,就业形势又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每年召开人大会,温家宝总理都会把促进社会就业列为重要议题,可见促进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目前各地也在积极出台一些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这些奖励政策都强有力地帮助了企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构建。

3 经济下行企业的发展对策

3.1 用好国家政策,寻求长久发展

有危机就有商机,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当经济下行以后,政府都容易采取扩张性政策,经济政策有利于“三农”工作的开展。国家提出要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企业应把握机会,全面熟悉掌握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相关政策,积极了解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充分用好用足国家税收上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取得银行信贷支持,合理利用资源,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措施收到实效,实现长久发展。

3.2 利用局部优势,拓宽市场领域

由于同业竞争激烈,企业要科学地做好国内外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并在市场的地域和细分上做一些调整。首先要立足国内市场。在小麦机、中小拖等产品大幅下滑之际,企业的品牌效应却得到了进一步彰显,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加强,市场份额向有品牌优势的企业集中。为此,通过品牌效应整合市场资源,突破配套新领域,走“精、专、特、优”的发展之路,用新产品巩固老市场,用老产品拉动新市场,通过稳固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产品性能赢得新客户的信赖,从而实现效能利用最大化。其次,拓展海外市场。把目光投向海外,加快国外市场的拓展进度。新的一年我国农机出口也面临着诸多利好因素。一是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二是新一轮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正在取得突破;三是消费结构升级,大型高端农机机械需求趋旺,意味着我们的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农机出口产品技术的日臻成熟,出口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出口区域的不断拓展,将为今年的农机出口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3.3 科技带动提升,逐步升级装备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是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没有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就成为了无本之木。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一方面,充分挖掘现有产品资源进行持续改进和产品延伸,拓展企业产品系列型谱,通过产学研项目带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同时,继续推进产品及零部件的持续改进项目,在关键零部件等专项技术方面寻找突破,及时提供市场需要的新兴行业配套用机或替代用机,为市场创造走差异化竞争战略条件。另一方面,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说谁拥有精良的制造能力,谁就会赢得市场先机。因此,针对目前有些企业工艺装备仍处于较传统的水平的现状,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智慧,精细现有工艺规范,吸收消化新工艺,使该工艺废品率能稳定达标并逐年降低,为企业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3.4 导入精细管理,增值管理效益

企业消化成本压力,除了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就是要加强和细化管理水平,以提高自身获利能力。可以说,企业管理处处有效益,不能开源可以节流。因此,加强自身基础管理建设,使管理由无序管理向有序管理转变,由实现突击性管理向常规化管理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首先,从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抓起,强化对精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制度流程建设。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没有规范的制度、完善的流程,管理工作就没有依据。第三,提升资源整合能力。重视从管理环节增值企业效益,整合管理资源。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发挥企业整体优势和协同效应,完善资源的配置,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使企业有更多的可支配资金。第四,全面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模式是企业管理国际标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制定《卓越绩效模式实施指导意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进行管理自评,查找问题。通过经常性、系统性的检查、梳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成熟度”。第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制高点,企业最终要靠企业文化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发展管理的各个阶段及时植入相应的文化基因,打造特色的企业精神,以实用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立企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把有形制度化为无形文化,从而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支持和内在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农机产品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不一样的农机展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