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思考
2013-08-15何蓉
何 蓉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1 数字图书馆建设概念
数字化图书馆,在英文中译作digital library,意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将图像、文本、语音、音响、影像、影视、软件、图书和文献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规范性的加工和压缩处理,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通过互联网成为全球性的虚拟图书馆,提供及时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和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
2 数字图书馆特征
2.1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
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的文献信息给予数字化处理,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个体文献信息的数字化,还包括整体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它需要采用信息转换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压缩技术,信息储存技术,信息保护技术等。
2.2 资源共享性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范围不仅仅是一个地区、几间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化,而是涉及整个文化资源领域,主要是实现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对全社会的信息文化的普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
2.3 以网络为载体
在传统媒体逐渐被淘汰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也搭上网络的快车,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以网络为基本载体,广泛传播信息文化,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实现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数字化也就失去了其依托和本来意义。
2.4 信息的虚拟性
原本以进入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进行资源搜索的方式,会因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而减少,逐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查询、知识获取和信息利用等。读者角色也由传统意义的读者转化为网络终端用户。
2.5 实用性
信息资源是相对于能量资源、物质资源而言的非物质形态社会财富,它与能量资源、物质资源一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三大支柱。数字化的传播可以使得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与利用,也更为节省时间与金钱。
2.6 智能化
在数字图书馆时期,信息工作者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同时,进行数据为的开发研究,建立不同门类、不同学科的数据库;二是信息传播和咨询,数字化后的图书馆传播速度更快,读者咨询也更主动。
3 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概况
传统型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的过程中,必须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自动化管理阶段,主要是利用微机加工和处理书目数据及部分管理信息,以替代原有手工工作和业务流程,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单体的数字化图书馆阶段,即对印刷型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集成管理及上局域网运行,包括书目数据在内的文献全文、图表、图片、影视和音乐资料等多媒体信息。三是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主要是通过网络将各地各个数字图书馆连接起来,按照统一的规范要求和有序的协调提供信息查阅服务。
3.1 法律保障缺失
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真正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现处于试验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同类试验项目相比,无论是在发展战略、试验思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
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法律可以供参考,也没有与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发展信息产业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相当多的公共图书馆没有稳定的人才和经济来源,高校图书馆文献经费达不到规定标准;数字图书馆规划得不到法律认可,通过立法、建立组织等机制不建全,全国性和地区性合作协调程度及效率偏低。
3.2 资源不全面
要全面地实现数字化,不仅要支持读者查询馆藏书目信息,还重要的是满足不同读者远程查阅或索取网上各馆藏信息资源的需求,这就要求要建立一个有海量存储、覆盖面广、共建共享的社会化数字图书馆。而这些仅仅靠政府部门,公共图书馆以及科研单位是不够的,可供在线服务的数字化信息源泉严重贫乏。大多数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还集留在以书目查询和引进光盘等电子出版物浏览为主的阶段。
3.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大多数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方式仍然落后。就整体而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足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图书馆事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在现有的人员中,专业人才比例严重不足,技术型人才缺乏。另外,图书馆长期以来以收藏书刊等印刷文献为主,即使开展信息服务也因一些内、外部因素受到制约,不能满足在校学生和行业员工的需求。随着向数字图书馆的过渡,图书馆的服务观点和方式从根本上发生变革,更多的手工操作被机器取代,即服务手段自动化和自助化,服务对象社会化和虚拟化。
4 数字化图书馆发展思路
4.1 法律保障体系的建设
在中国,知识版权问题一提再提,也时不时有版权被侵犯而导致要打官司,网络的普及更是加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数字化图书馆从一开始建立就受到知识产权和数字版权等问题的困扰。我国法律规划未经得著作人同意不得对其作品进行复制、盗用、数字化处理,否则将予以侵权处理。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化处理,如果数字资源的加工处理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那数字化的建设将遭遇大瓶颈——信息的海量化,信息库难以完整建立,数字化图书馆也就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法律在权利人和社会公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4.2 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无疑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但无论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上,还是从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上,图书馆本身很难全部完成。数字化图书馆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尤其在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们需要采取信息产业化战略。信息产业化主要指信息生产业、信息咨询业、信息传播业和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产业化。图书馆是信息服务业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4.3 注重培养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个人素质
不管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读者为中心。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之一,是高校数字化校园的直接服务对象。而先前的高校图书馆馆员始终是作为一名管理者存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努力转馆员管理意识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服务意识上来,强调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最大的任务。而于公共图书馆而言,服务主体转化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更应提供主动的定期服务,以及跟踪服务,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21世纪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会更好的承担起保存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传递科技信息、开展社会教育的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将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殊的地位,建设有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源,为高校、社区的读者构建起资源更加富有特色、信息更加顺畅、服务更为全面体贴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
[1]吴蜀红.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与知识产权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4(3):9-10,83.
[2]关于成立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建议[EB/OL].20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