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油茶丰产栽培研究
2013-08-15林圣安
林圣安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林业局,福建 建宁354500)
1 引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别名油茶树、茶籽树,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合称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的10个省,其中湖南、江西、广西、福建、浙江、贵州等省(区)为我国油茶主产区。
油茶产业发展,品种是关键。为进一步做好建宁县油茶良种引进工作,适应海西现代化建设和建宁县林业发展需要,推动建宁县向纵深层次发展,本文对当前建宁县油茶品种改造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可行性对策。
2 建宁县油茶发展现状
建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北纬26°32′~27°06′,东经116°30′~117°03′,总面积1742.3km2,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交通便利,十分适宜油茶的栽培种植,是省定油茶种植重点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山约5万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广大农民油茶种植积极性很高,仅伊家乡种植面积达1.28万亩并逐年增长,油茶籽年产量达1200t。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研制姬复合油酸胶囊、籽饼、皂素、复合花卉肥料、系列化妆品等品种,发展前景较好。这些油茶产区,主要分布在伊家、黄埠、溪源等贫困乡村,人均收入低,交通不便,凡有水源的地方,即被开辟为梯田,稍有土质条件较好的被垦山地,种上参差不齐的油茶林。由于品种不良,重取轻给,所以产量不高,但仍维持着该县的经济生态平衡。
3 存在的问题
(1)油茶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不高。总的情况是优质林少,劣质林多,目前平均亩产量仅有3.2kg左右。
(2)管理粗放。油茶产区内通常只进行垦复和挖山工作,多数林地没有采取任何管理措施,任由其自生自灭,致使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很多荒芜面积林分杂草丛生,少有收获。
(3)密度不均。由于人为破坏、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天然性缺株,使得林地普遍稀疏,株数不够,空旷地多,土地利用率低。而一部分初植密度较大、现又保存完好的林分,树冠相互遮盖,光照不足,通风不好,产量也不高。
(4)林分老化。大部分油茶属老年林,不少树年龄已超过百年,尽管地上茎干多为萌芽更新重新长出,但地下根系已经老化,整个植株频临死亡状态。
(5)树林结构乱。缺少修剪整形,枝干杂乱不堪,冠内通风较差,只表面结果,病害亦多;树枝破坏严重,枝条不均,树冠奇缺,结果面少。
(6)收摘太早。油茶采收时,偷采现象经常发生,致使农户提早采收。据测算,提前半个月采收比按成熟期采收的含油率要减少8%~10%,使茶油产量骤降。
4 措施与方法
4.1 技术措施
笔者在林业系统从事油茶工作多年,下面是建宁县油茶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4.1.1 改善生态环境
油茶林低产,主要是因为杂草丛生,地类条件差、水肥条件不佳等原因导致的。改善油茶林生长环境,是低产油茶林增产的最有效举措之一,也是最根本途径。
(1)除杂恳复。砍除林内丛生的其他杂灌、野草,垦复林地,深翻埋草。由此去除与油茶争夺营养的植物,提高林地通透性程度,提升林地营养,也可有效减少油茶林内病虫害的传播。
(2)改造立地条件。在林地恳复的基础上,将林地挖成水平梯带,梯带边上作地梗,内侧沿梗平行挖沟,可减轻油茶林地水土流失,切实做到林地营养平衡丰富,为油茶植物的迅速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立地条件。
(3)种植绿肥。在油茶林地种植绿肥植物,如豆类植物等,通过在生长时期的深翻填埋,从而提高林地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增加营养的目的。
(4)深翻中耕。对当前的低产油茶林,有效强化管理,做到“三年一深翻,一年一中耕”,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油茶生长条件,提高优质油茶籽的亩产量。
4.1.2 改变林相
建宁县油茶低产林,通常存在老、弱、病、残等破落林相,林冠残缺、植株稀疏不齐、长势衰颓,光能利用率差,从而导致油产量低,改变林相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有效途径。
(1)预栽去老。先改造林地立地条件,后挖水平梯带,实施挖沟、施肥、盖表土等步骤,然后按合适株距栽上油茶优良种苗,等其成活后再挖去老残树。
(2)去密补稀。测定待改造油茶林分的原有密度,对照油茶高产最佳林分的合适密度,对过于密集的种群,挖去劣小株和病残株;对于油茶林中相对稀疏的林地,着重补植适于建宁县成长的优良品种“赣无系列”油茶壮苗,促成林相整齐。
(3)更新变壮。对于需要进行除茬变壮的油茶植株或种群,可在冬季把老树平地面砍掉,把砍口削平,翌年夏天选择1~2根萌枝,进行修剪整形,形成良好的树冠。对于树干优良的低产林,可在其离地面1m多处锯掉大枝,使其在断口周围重新萌枝,翌年可选择着生位置好,生长强壮、无病虫害的萌条培育成新树冠,迅速开花结果。
4.1.3 改造品种
油茶低产林通常指劣质植株占全林的比例超过50%,因此改造品种是提高油茶果实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1)调整密度。对于油茶密林中的劣等植株,可通过改造林相,调节密度、去劣留优。至于老、弱、残林中的劣质植株,应选油茶良种进行补栽,实现油茶林分的改良。
(2)嫁接改造。对于林相整齐且在林地中生长良好的劣质品种,可以通过嫁接方法将其改造成优良品种植株。成年劣质树通过“高接换种”进行品种改良。高接换种应在夏季进行,每株砧木挑选3个优良枝作砧枝,在其距地面大约50cm处截断,每个砧枝挑1~2个侧枝,在其分叉处10cm左右处截枝,挑选优良油茶品种如“赣无系列”的茂盛植株作接穗,采取切结法嫁接,实行套袋保温办法,通常只要嫁接成功,翌年即可结果,3年后就可超过原来植株的产量。
(3)变换树种。因立地和气候等条件不适的油茶低产林,可采取更换树种来增加经济效益。高海拔或纬度较高产区的油茶林,由于开花授粉期温度较低,导致落花落果,影响低产的,可以把它改种茶叶,培育成优质高效的茶园,从而提高收入。因立地条件不适合影响生长的油茶低产林,应该换种黑松、木荷等耐旱耐瘠树种,淘汰油茶林,易于成材成林,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此外,立地条件优越,油茶植株生长旺盛的成年油茶林,因品种差而导致低产的,可以通过嫁接改造优良品种,第2年结果,第3年超过原有植株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4.2 合理施肥
肥料是油茶高产的重要条件,古话说“有收无收看天,收多收少看肥”。因此,在恳复时,合理施肥是有效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1)施肥原则。大年主要施磷、钾肥,小年主要施氮肥;秋冬主要施农家肥,春夏以化肥为主;树大、果多的,需要营养多,多施;树小、果少的,需要营养少,少施;立地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林分应施磷、钾肥;立地条件较差、长势较弱的树应施氮肥。
(2)施肥量。要按照油茶树体的长势选择施肥量,长势差的多施,长势强的少施。施肥时,通常情况下,尿素约22kg/亩;磷肥约45kg/亩;钾肥约20kg/亩;有机肥每亩多于400kg。一般是将有机肥和钙镁磷或过磷酸钙混合堆放沤1个月后再施肥较好。
(3)施肥方法。在上坡方向沿树冠外围投射地挖半圆环形沟,沟宽23cm、深20cm左右。将肥料均匀施在沟内,再培土。肥料不能堆放在一块,这样不便于根系吸收,也不应施在地表上,以防蒸发或被雨水冲去。
4.3 按时灌溉
油茶大量结果时也需要大量水分,建宁县通常是夏秋干旱,7~9月的降水量少于300mm,而这时正是果实长大和油脂转变时期,增加灌水可提高产量。但在春季时又要防止水涝。
4.4 注意修剪
油茶修剪应在采果后到春梢萌动时进行。将位置不合适的下脚枝、过密枝、干枯枝、徒生枝、重叠交织枝和病虫枝等剪去,尽量保存内膛结果枝。油茶结果数年后,应立即进行收缩修剪,对于过分密闭的树型,应剪掉少量的矗立大枝,提高内膛结果效率。
4.5 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的生成、扩展与树形、林相和环境关系紧密。油茶成林中最为常见的病害是炭疽病或软腐病。油茶炭疽病多发生在老残林,在高温、湿热季节蔓延极快;煤病、软腐病在多雨、潮湿的季节和环境中经常发生,许多害虫多栖居于密林。
油茶病虫害常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重,结合树形管理,在4~7月份定时喷射波尔多液等杀菌药,可起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4.6 适时采收
油茶品种不同,果实成熟期也不一致,一般集中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普通油茶通常在10月份成熟,寒露籽类在10月初寒露时、霜降籽类在10月未霜降节前后采收。果实的成熟期常因当年气候的影响提早或推迟5~10d,一般高温干旱提早成熟,低温阴雨推迟成熟。茶果成熟的特征是油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变得光滑明亮,树上少数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茶果成熟应及时采收,一定要避免过早采摘,采摘过早,不但出油率低,而且油的品质差。一定要采取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的措施,确保适时采摘。
5 结语
油茶的栽培必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行业情形,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从而达到促进油茶经济增长。在继续拓展低产林改造、促进其他行业经济增长的同时,所谓的转变经济增长方法,一定要实事实办,因地制宜。
[1] 杨永周,杜国坚.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初步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5(5):30~34.
[2] 邓东发,漆龙霖.油茶早实丰产技术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5(2):9~13.
[3] 庄瑞林,黄爱珠,董汝湘,等.油茶19个高产新品种的选育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2(6):619~627.
[4] 韩宁林.芽苗砧嫁接应用于油茶无性系鉴定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