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
2013-08-15武利国
苏 杰 武利国 吴 玲
(1.历城区国税局,山东 济南 250100;2.商河县国税局,山东 商河 251600;3.历下区国税局,山东 济南 250011)
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路线图在全面回顾总结自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趋同、实施和等效经验与成绩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方向、策略和时间安排。路线图的发布推动了我国企业为会计准则建设及其持续国际趋同而做出的重要规划和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 中国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动因分析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趋同是资本市场经济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各国经济利益博弈的工具。中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会计的属性使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成为必然
会计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为管理生产而提供信息的会计,同生产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不同的社会来说也同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即使有也只是会计的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已。从会计的技术性看,会计是没有边界的,会计技术方法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无论哪种社会形态的国家,只要客观需要,都是可以采用的。因此,从会计准则趋同的角度看,会计的技术方法在各国之间是可以而且容易协调的,甚至可以进一步实现统一。从会计的社会性看,会计应该尽量适应本国的环境和利害关系,具有本土化倾向。但对会计的社会属性我们应该客观看待,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会计的社会属性会不断弱化。
1.2 跨国公司的经营导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会计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的发展决定会计的发展。综观当今世界,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势头变得更加强劲。跨国公司机构设置的特点,决定跨国公司具有了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和渠道。而各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不利跨国公司信息汇总,减少了会计信息的可化性、有用性,影响母公司战略管理和资金运营。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更具有要求国际间会计处理趋同化、标准化的客观必然性。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是会计国际化的重大经济推动力量。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的方式,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多区域、更广泛的群体共享,必然导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要求。
1.3 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是令人瞩目的。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不断扩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成员国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在国际贸易纠纷中,产品的成本计算将直接影响到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乃至于最终确定倾销是否存在,而成本计算又直接受会计准则的影响,按不同的会计准则披露的会计信息来计算同一产品的成本,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2 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市场经济基础不够牢固
牢固的市场经济发展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施行主要力量,这符合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实际状况,但对于我国来说,并不拥有《国际会计准则》推行的良好市场经济基础,这是《国际会计准则》难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例如,如果照搬《国际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就会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的某些规定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毫无用处,因为在我国经济环境历史中可能刚刚出现甚至还未出现西方国家常见的相关经济事项。以我国会计准则为参照点,在会计准则中的某些特殊会计事项,可能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丝毫位见,因为它同样也不适应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现状。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基础不牢固,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走向趋同产生了较大的阻力,所以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不能只单纯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2.2 新会计准则执行机制不健全
采用“高质量”会计准则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一个制定得再好的会计准则,如果得不到有效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更是形同虚设。所以,要真正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要使所制定的会计准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十分重要,同时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仅包括会计标准本身的国际趋同,更重建设会计标准执行机制,保障其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这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新准则宣传实施问题、会计中介的落实问题、相关会计人员所必需的大量知识积更新问题,同时也包括渐进式改革所导致的逐步增强的阻力,以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触动的利益各方的协调问题。诸多问题可能会阻碍我)国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
2.3 法律环境条件不够完善
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是紧密相联的,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就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难以走向趋同因素之一。例如,在会计准则规范重点内容方面。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现状,使得《国际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主,该表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但我国且以利润表为主,因为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公司上市、增资配股、退市均以利润作为判定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产负债表信息的质量,可见我国还未提供一个完善的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的法律环境。
3 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的措施
3.1 充分考虑我国国情,逐步实现趋同与等效
在通往一套全球适用的财务报告准则的道路上,不仅不同的人基于各自的特定经历,知识结构和社会背景等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不同的利益集团和国家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会施加不同程度的影响,改组后的IASB所要制定的高质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只是主要发达国家及其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且主要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环境为背景的,是以全球资本市场跨国上市和筹资的财务信息的决策为导向的,未必适合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因此,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我国转型经济的特点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协调进程,扩大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吸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最好的又适应中国国情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将之融入我国的会计准则中。
3.2 完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体系
虽然我国新会计准则尽量引人了国际通用的概念框架内容,但是由于定位、计量属性的规定等方面的制约,仍难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概念框架。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我们应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概念框架体系。一方面,有助于保持会计准则之间的内在一致性,推动其相互协调,减少逻辑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是可以用来评价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未来的会计准则制定。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应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以会计假设为基础,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为核心,它可以由财政部来制定并作为会计法规的组成部分。当然,这个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我们要加快步伐,先建立会计准则配套体系,待到合适时机再建立起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结构。
3.3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会计国际趋同的进程和水平。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人才的培养。首先,培养专业性的师资力量,无论是高校还是培训机构都应该拥有具有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人才,并能和国际会计教育接轨,以培养专业性的会计人才。其次,加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高校是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在教育教材、课程、方法上都应该慎重考虑,并加强国际会计准则的学习,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发展提供主体力量。再次,重视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现阶段继续教育及培训方面的机构很多,但需要提高及教育质量,并注入国际人准则教育内容。最后,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综上所述,趋同只是第一步,等效才是目标。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强做大,有利于贯彻“走出去”战略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作出应有的贡献!
[1]王韩军.浅谈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J].当代经济,2007(5):22-23.
[2]朱雁.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J].财会通讯,2007(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