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边缘结合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研究

2013-08-15邹玉飞

绿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收运边缘城乡

邹玉飞,唐 俊

(1.天津市市容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所,天津300201;2.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天津300214)

1 引言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瞩目的程度,城市不断扩展、不断壮大。由此引起的城市与乡村的格局变化更加明显,城乡边缘结合处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敏感和值得广泛关注的区域。我国城乡边缘结合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相对落后,已然不适应日新月异的城市化步伐,如不加快城乡边缘结合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必然会影响和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城乡边缘结合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研究,针对整个体系的建设,合理配置垃圾收集、垃圾运输等各个环节,提出合理方案,同时对环境保护、社会人文、经济可持续发展给以重点关注。

2 城乡边缘结合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现状

当前,我国城乡边缘结合处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现状较为落后,各种资源与环境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如下几大因素:城乡特定的空间属性、特定的功能规划布局以及人为的落后管理体系和思想观念等。

2.1 城乡边缘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现状

城乡边缘处因为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落后演变成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城市边缘带因其特殊的地理优势,是污染较大的城市工业外迁和技术含量不高的、污染更为严重的乡镇工业集聚的首选之处。大量污染工业的存在,使边缘区土壤、空气和水面等受到严重的污染。

(2)由于相关部门资金的短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95%以上仍被临时堆放或填埋处置,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堆肥和焚烧。而我国的众多城乡边缘结合处由于紧邻城市、垃圾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所以生活垃圾临时卸地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等多设置在城乡结合处。垃圾中的致污元素通过自然淋滤而溶出,并在堆放地土壤中累积,产生的高浓度被污地表径流、被污染地下水的流动及大风天气产生的扬尘,都会对周围土壤和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3)我国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管理体系中,政府负责管辖垃圾收运产业,如此使得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以及背后业务的指导者,往往导致组织管理、资源运用的低效率,使得垃圾收运不及时、不科学,进而造成城乡边缘处环境污染恶化现状。

2.2 用地结构和功能分区的不协调

无序的城市扩张使城乡边缘结合处在土地利用管理方面陷于混乱。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多征少用、征而不用,土地荒芜现象普遍,土地利用呈下降趋势。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近域推进首当其冲的地域空间便是城乡边缘结合处。边缘带的土地资源在城市的扩张压力下,不断发生着由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的单向流转。而这种单向流转使得用地的结构发生变化,而功能分区也随之升级改变,新的功能区内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不及时,配套不完善,无法满足新功能区内的服务人口、规划的区域面积的更大需求。

2.3 治理的局部低效性和暂时性

随着我国更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城市的中心重点地带往往是是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治理的重点区域。而城市边缘区、乃至乡村的市容环境卫生治理,虽然也会引起关注,但往往是因暂时的、未充分谋划的关注,相关部门的执行也往往大打折扣,治理效果更是局部的和低力度的;同时,即使局部带段环境治理的效果一时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由于我国城乡边缘结合处大多处于动态演替过程中,变化日新月异,相关部门未能从全局考虑,科学规划市容环境治理。故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我国的城乡边缘结合处的市容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

3 城乡边缘结合处生活垃圾收运方法与对策

3.1 城乡边缘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

城乡边缘结合处是城乡连接地域实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必须共同关注的实体。根据该实体的特殊属性,生活垃圾的产生场所覆盖了城市的每条街道、楼宇、居住场所以及乡村的每个临时露天垃圾倾倒点等。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垃圾源,城乡边缘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方式也各有特色。

3.1.1 居住区的垃圾清运

城市居住区和乡村居住区因各自的环境和配套设施不同,垃圾产生的方式及投放习惯有显著区别。城市居民住宅区产生的垃圾以生活垃圾为主,乡村居民住宅区不仅产生生活垃圾,园林垃圾的产量占比也很大。城市居民的投放垃圾习惯因相关垃圾桶、垃圾贮存点的常规配备已经长期形成,投放规律,也利于收运。乡村居民投放垃圾往往因许多环卫设施不健全,投放随意,进而造成收运繁重。另外园林垃圾的庞大产量也不利于快速清运,需要考虑就地处置等合理措施。

3.1.2 城乡边缘企业区、工业园区的垃圾收运

城乡边缘的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正逐步扩大,它们所产生的垃圾一般由产生者自行负责收集清运,当地的环保部门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对企业的垃圾清运管理模式,环保和市容部门需要积极给以合理化建议,使之对当地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3.1.3 城乡边缘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

城乡边缘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是目前管理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这类场所产生垃圾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配备的环卫清运力量又相对薄弱,造成城乡边缘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不及时,效果差。为将这些公共场所,诸如:街道、广场、绿地、公园等活动场所的垃圾清运及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配备专门的环卫清洁队伍,按照企业标准化管理每天定时、定点地清扫、收集公共场所垃圾,同时配备高效率的环卫设备辅助清运垃圾,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为一线环卫工人提供了更好的劳动保障。

(2)当地的城市管理部门应在城乡边缘结合部设立监测点,并在明显位置提供更多的垃圾收集容器,方便人们投放垃圾,招募志愿者负责指导垃圾的投放。

3.2 明确城乡边缘结合处生活垃圾收运的责、权、利

鉴于城乡边缘结合处的环境现状和垃圾收运的相对落后,基于宏观的原则,有必要对边缘区的垃圾收运的责、权、利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建立责任制,以避免目前在某些城市边缘区依然存在的 “农村不管、城市管不过来”的不利局面。

当地主管部门也应从多方面加强垃圾收运体系的管理和行业市场的引导职能。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的垃圾收运的行业法规,积极参与行业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生活垃圾收运产业化配套的市场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政策及法规。

(2)负责城乡边缘地区环卫专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建立符合该区域的环卫劳动定额和作业规范。

(3)积极引入外部资源注入市容环卫建设,负责制定市场准入制度、营运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维持健康良好的市场秩序。

3.3 城乡边缘结合处垃圾收运标准化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近十几年,我国将对资源和环境进行核算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导向和监测的必然趋势。而我国城乡边缘结合处的垃圾收运急需建立标准化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它,可以引导经济行为了解当地的垃圾收运状况以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制定计划及决策并加强垃圾收运的管理 。

城乡边缘结合处垃圾收运标准化体系,在生活垃圾收运技术和收运装备的科学选用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垃圾组分特点与分类标准体系,建立相配套适应的垃圾收运方式、收运车辆设备的标准、收运的污染控制体系标准。

城乡边缘结合处垃圾收运绩效评估体系,针对城乡边缘结合处的区域经济特色、社会和环境现状,并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以及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选择导则,建立城乡边缘结合处垃圾收绩效评估体系。

由于城乡边缘结合处在行政区划上一般分属于城市和相邻农村(乡镇),将边缘带的资源和环境状况进行资源核算,并分别归入城市和农村(乡镇)各自的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有利于城市和农村(乡镇)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促进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当采取积极措施的同时,使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不断降低环境污染和优化环境品质,可以更大地实现城乡边缘结合处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城乡边缘带作为城乡连接地域实体中具有明显过渡特征的特殊地带,垃圾清运体系有其特有的现状和问题,为改善我国城乡边缘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可以通过正确理解城乡边缘结合处与城乡关系的基础上,以谦逊的态度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制定城乡边缘结合处的垃圾收运标准化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建设,促进我国城市边缘区乃至更广泛城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 黄兴华,邱 江.固体废物收运物流系统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 张玉华,吴远彬.乡村垃圾收集与无害化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宁 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汝 信,付崇兰.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报告(2012版)/城乡一体化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 龚兆先,周永章.优化工业发展模式促进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2003(12).

[6] 王兰霞,宋 戈,宋玉玲.受迫地域及其耕地的特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4).

猜你喜欢

收运边缘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基于北斗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管理研究
——以信阳市平桥区为例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 跟踪调查分析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合肥:首试餐厨垃圾统一收运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