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材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3-08-15张健
张 健
(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江苏的的高职教育普及,高职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高职教育中的课程建设是基础[1]。数学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重要基础。为了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质量,必须逐步构建适合高职教育公共数学课程的教材体系,探索五年制高职教育数学教材建设的新路子、新思想。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校以苏州大学出版社《数学》为主要高职教材也已走过10多个年头,这套教材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不少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方法,基本满足了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但一套有生命力的教材,必然处于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之中,需要不断进行修改。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必要全面系统地做好这套高职教材的改进。
1 现行教材概述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有:集合、不等式、简易逻辑、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加法定理及其推论、反三角函数与简单三角方程、平面向量和复数、空间图形、直线、二次曲线、极坐标和参数方程、数列、排列与组合、概率论、线性代数基础、微积分等。其内容涵盖了高职院校五年制文科、理科、工科各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使用中问题
教材偏重逻辑性,忽略应用性。现行高职数学教材普遍偏重知识,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相关的数学背景介绍不多,例题多是“叙述性问题”的例题。这样的教材结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关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形成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学过于完备,力求面面俱到,其实是高中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浓缩。
基础课学时少、训练少、习题少,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要求却很高,缺乏坡度。同样由于基础课程的学时较少,由此带来的学生训练的机会较少,而且结合专业可供使用的实践性习题也不多,但是有的专业对于知识、能力的要求却并不低。
教材适应性比较单一。由于高职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学不了,而教材的适应性不够,带来教学上困难。
比如高职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去向是专转本,虽然这部分学生数量较少,但作为培养单位的学校也同样应考虑他们的需求,因此开设的课程中,应考虑为他们将来的升本科打好基础。
教材的展开缺少生产生活线索好应用的情境,没有预留出师生活动空间,开展主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3 高职数学教材建设与改革的对策
3.1 应该努力遵循“拓宽基础,强化能力,立足应用”的原则
3.2 更合理调整安排内容
教材内容的调整通常要在考虑全局的基础上,进行更为审慎的思考。适当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基本数学概念、公式、计算方法和数量关系的理解与掌握,不仅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高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挥。
3.3 灵活调整教学活动线索
教材安排的活动线索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合适的活动线索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规律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活动线索的调整应切实有助于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教材内容的安排必须着力于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学习心理阶段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我们既不能片面强调数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思维发展水平,也不能被动迁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心理障碍,违背数学的科学性,从而削弱数学学习对于学生心智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材的活动设计必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材应根据不同数学内容自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的线索,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实实在在的启示,引导学生合理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教材还应通过创设开放的活动情境,预留出足够的师生活动的空间,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在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热情的驱使下,敏锐地提出问题、灵活地分析问题、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此外,教材设计的活动还应有利于启发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使教师自觉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
3.4 建议江苏五年制高职教材增加富有启发性、应用性、为专业服务的内容
以数学实验的形式,增加利用数学软件解决实际计算的内容,以供有条件的院校选用。建议教材突破传统教材体系,精选内容,主次分明,删减枝节,注重使用,讲究实效。学习素材的选择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也要与相关的数学内容密切相关;既要使它们为学生所知,又要使它们尽可能地富有时代气息。当然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学习线索的展开增加不要太突然,内容和习题也不能脱节。
3.5 正确把握大纲,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
既然高等职业院校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基础,而非学科本位为基础,就应该建立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评价标准。统一制订适合高职特点的教学大纲。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制订相关的课程评价标准,使一个大纲能为多个专业所用,而不同的专业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即不同的课程模块。除此之外,高职数学要想真正建设好,还必须联合不同专业共同制订本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其实课程评价已经不再是某一学校的事,在以市场标准取向的前提下,一纲多用,同时建立不同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是提高高职院校内涵的一项实质性工作[2]。高职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各有侧重地建立该专业课程评价标准,以促进高职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这样,教材可适应文、理、工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类别可以选学不同的内容。
3.6 教材中建议增加数学实验及数学建模环节
也就是在多媒体手段的支持下,把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成一间功能齐全的“数学实验室”。在数学实验室里,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数学实验中也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了学生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听过会忘记,看过会记住,做过会学会”[3]。这也是数学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教材可以可以针对专业设置相应的建模专题,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4]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练,避免了纯数学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3.7 注意五年制高职教材的内容和选题的几个具体方面
在初等数学与高职数学的内容编排上,除注意它们的共性规律外,还要注意到它们不同的规律。初等数学部分强调其基础性、实用性、系统性,注意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高职数学与专业数学部分,应该进一步强调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内容的应用性,注意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在保证基础、重视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一些较繁的定理、公式及很明显的结论,只要给出结果即可。有的可用几何直观予以说明,所选的例题和习题必须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为目的,要能用、够用、好用。删去单纯的技巧或是较难的题目,增加富有启发性或为专业服务的题目。因为教材是文理兼用,可以在各个模块分别优化数学内容,而且每块内容要精炼。比如增加和优化数学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应用,比如增加和优化数学在经济领域内的应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考虑到计算机已经越来越普及,以及Mathematica软件的广泛使用,建议教材以更多数学实验的形式,将Mathematica软件的应用穿插到有关章节中去,以供有条件的学校选用。
附录:
本文背景:本文是课题 《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wji25yb023内容的一部分 (原创),课题信息详见教育部文教教指委2011[1]号。
[1]李南峰,施复兴,罗芸红.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问题探析[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4):14-16.
[2]苟建忠.谈高职教育课程的多元整合[EB/OL].[2006-12-16].http://www.tech.net.cn/g-jxgg/kcgg/8255.shtml.
[3]殷堰工.试谈信息化进程中的数学教师专业素养[J].江苏教育,2005(9):8-11.
[4]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课程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