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中职学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
2013-08-15何定祥
何定祥
(上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上杭36420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化建设进程步伐不断推进,人们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全国各地都以建设“山清水秀、协调发展、和谐文明、安居乐业”的生态型宜居城市为目标,极大地促进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所需专业人才的紧缺。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中职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城镇园林绿化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中职园林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状况和教师教学情况令人担忧。由于这几年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严重不足,大多数为初中毕业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美学基础和审美能力薄弱。他们往往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走进校门的,希望能够从职业教育中找到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上课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法的方式灌输深奥的理论知识,学生听不进、听不懂,渴望成功的心理没有得到满足,不但失去信心,反而加重了厌学情绪。
县级中职学校专业教师较少,大多数教师由以前文化课相应专业教师转型而来,自己平时也只是注重理论学习,没有及时了解园林行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忽视生产实践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重知识的讲述,轻能力的培养;重理论的讲解,轻技能的形成;重课堂教学,轻现场训练。要改变目前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1 根据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计划
中职生基础薄弱,不少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教学过程应着眼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各章节之间相对独立,联系较小。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章节知识内容的分析,划分出基础理论部分的章节和技能实践操作的章节,把重点放在从事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在基础理论教学方面,不盲目追求内容的深度和体系,以掌握实践技能所必需,实用、够用为原则。对学生学习实践技能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可以降低要求,略讲甚至不讲。同时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各县市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实际情况,适当作一些内容上的补充,以免教学和实践相脱节,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性知识。
在实践课程的开设上,要充分考虑到各课程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进行综合调配,避免开出实践技能训练相一致的内容。安排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时,可以由原来的单课程实习改为几门课的综合实习,统一安排各项生产实践技能训练。比如在植物园里,可以进行花卉苗木的识别、养护管理,也可以进行育苗、移栽,扦插、嫁接等实践技能,不但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而且从总体上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时间安排上,应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园林植物是活的生物体,它们会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比如春天可以安排苗木硬枝扦插、枝接;夏季安排苗木绿枝扦插;秋天可安排苗木芽接等,让学生更感性地了解季节变化对苗木繁殖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加大实践课的课时比重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学校还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理论教学所占的课时比例过大,学生实习、实践的课时安排较少,每学期只是象征性地安排几节课,导致学生偏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运用。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而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根本保证。在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各科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实习、实践。实践课的课时比重每学期应占整个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艺术插花、花卉栽培、园林测量、盆景制作、草坪种植等,这些章节内容的特点决定了课堂学习应以学生操作为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变书本上单调枯燥的内容陈述为具体形象的实际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3 改变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的实践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验结果的验证,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没法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引入启发式、创新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联系生活常识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其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网络等寻找答案。经常带领学生到仿真性很强的实习、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提供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机会,让他们对各种景观树木、园林设计方式、花卉养护方法等有更全面的了解,增加教学信息量,增强对生产实际的直观认识。
平时还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课题研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来完成,学生从“做”中“学”,“学”中“做”。经常参与这样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加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4 加强学生的校园内外社会实习实践活动
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园林区,校园绿化工作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成的教学手段和实习场所。园林专业学生应担负起本校校园内绿地养护与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结合第二课堂教学,成立花草树木识别、花卉栽培种植、绿地养护等课外兴趣小组,负责校园内树木花卉的挂牌标识工作,平时的修剪、施肥、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以丰富实践教学。教师期末可以根据校园内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作为学生养护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评定依据,考核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校外调查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公园、生活小区、道路隔离栏种植的花草树木等进行调查统计。通过调查,学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重视规划设计,认为只要种了花草树木就算绿化了,造成景观效果单调、缺乏生机和地方特色;缺乏管理,只注重种植不注重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树木成活率低,很多花草枯死的现象;移栽了一些不适宜在本县种植的外来树种及“草皮热”、“大树进城”等现象,盲目追求景观的壮观、大气,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学生通过亲自调查,更进一步理解了园林植物栽培、园林设计与规划、园林施工和园林养护等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5 改变考核办法,实施技能考核评价
改变学校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突出技能训练考核,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能力和考核评价体系。每学期除了理论知识考查外,更应注重以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的考核。根据各专业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具体要求、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同时每年不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如插花艺术比赛、水培植物比赛、园林设计比赛等,以比赛促教学、以比赛促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并将比赛成绩计入学生个人档案。
坚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训练和考证相结合,实行“双证制”。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园艺工中级考试,并且至少要取得1-2种专业工种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证书,从而增强毕业生就业优势和社会竞争力。
总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的学习,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了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习途径。既动脑又动手,使学生对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掌握达到了统一,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懂得基本理论知识又懂得设计施工,适应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的实用型人才。
[1]黄艾,胡希军,李海燕.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94-96.
[2]杨建民,王广友.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7(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