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学转化的几点建议
2013-08-15崔宏
崔 宏
(沈阳技师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三个转化。第一个转化:将书本上的总结的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第二个转化:将前人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第三个转化:将蕴含于科学文化知识及实践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这一意义出发,可以认为教学就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德育功能。我们就此进行探讨。
1 传授知识,将社会积累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
在教学中实现第一个转化,就要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教材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以启发式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转化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能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探求索取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边互动作用(即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实验与学生听讲、阅读、观察、实验的互动),学生内、外双向的互促作用(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向活动和内向活动的互促)和学生模仿、创造双型互促作用(即学生模仿获得现在知识和创造活动探求新知识的双型互促)。
实验课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但如何把课本知识变为他个人的知识,我们注重启发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并结合实验,再重新体会理解课本知识。如学生在课堂特别是在实验课常提出的问题就是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试验方法,为促进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认识,我们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思考、讨论,然后确定实验方案,由学生在实践中总结、认识,达到知识转化的目的。如果我们将具体方法告诉学生,当时会见到一定的成果,但却使学生失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机会,养成了依赖性,因而“授之以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 培养自学能力,将前人智慧转化为个人的学习能力
“授之以法”还应当包括给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即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信息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在学校的学习不过是为今后学习奠定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即需要一些必要的事实和结论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形成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不是消极、被动地去掌握现有知识、而是有能力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知识信息,并加以鉴别、分析和利用。从这个意义来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且具有广泛性和迁移性。可见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引导过程,需要结合教学活动来进行。常规的教学方法明显偏重于现在只是成果的传授和掌握,忽视对知识获得和获得过程的指导,这样会引导学生重复别人的是非对错,不利于学生自己去探索和体验,尤其是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那种精神、气质、思想、方法、观念和灵魂,是无法在掌握现有知识结果时获得的,在获得知识结果同时更要掌握学习过程方法;掌握基本知识过程中,必须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任。现行教育一般的都是已经被前人用事实证实的知识的结果,学习这些内容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面对信息社会,如果不注重学生对信息知识过程的掌握,显然对学生今后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和试验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更新知识打下基础。
3 寓德育于知识传授中
实现教学过程的第三个转化,不能急功近利,而是潜移默化,要将专业知识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上不但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而且能够将知识中蕴藏的科学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首先,要把专业知识内容及教学活动的德育因素转化给学生,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必须坚持结合教材才能使教学活动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在我们的教材中并没有直观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但科学的文化知识却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如用药剂量问题,就是一个充满着辩证统一观点的内容:计量大小与治疗效果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在这些内容讲授中贯穿辩证统一观点,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结合,即不牵强也不失主动,且说明问题,使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科学思想教育。其次,在专业知识教育中的德育,要摆事实、讲道理,把基本思想、品德规范传授给学生,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们,使他们在我们的言行中受到职业道德教育。再次,专业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要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因为我们进行的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脱离了科学性,知识本身就站不住脚,德育更缺乏说服力;如果没有艺术性就显得牵强附会,没有感染力,得不到预期效果。
4 身心素质是现代老师转化必备的重要条件
教师劳动的繁重性、艰巨性要求教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精力充沛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教师的健康意识、健身习惯也是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现代教师同社会中的任何人一样,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够正视挫折和压力,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个冷静、平和的心态;同时作为教育者,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对各种挫折的承受能力,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人才的素质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进步的幅度、民族复兴的程度,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人才质量的优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锐意进取,勇敢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并在教学中追求实现转化,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吸收应当掌握的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提出较为有益的建议。
[1]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5(05).
[2]陈列尊,李芒,游开明.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思维的教学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09).
[3]钟志贤.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J].电化教育研究,2007(02).
[4]刘亚萍,张晓英.对教学设计理论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03).
[5]黄娟.混沌理论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冲击和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