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3-08-15佴林扬

科技视界 2013年22期
关键词:阅览室图书馆环境

佴林扬

(扬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当今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已将文化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图书馆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核心理念,充分发挥窗口和平台作用,积极引进和展现当代先进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成果。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为读者创造一个温馨宁静、自然和谐、富有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文化休闲空间,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一个育人的场所。

1 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概念

业界对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有的学者将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建设分为两部分,即显性的硬件环境和隐性的软件环境。硬环境建设包括建筑、家具、设备、装饰、绿化等物化设施;软环境建设包括文化、组织文化及隐含在其中的理念、目的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方面[1]。有的学者认为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指与图书馆硬环境建设相对应的软环境建设,一般指图书馆内部环境的艺术氛围设计和功能设施布局,可以统称为图书馆软装设计[2]。笔者认为前者所指的是文化环境建设广义范畴,后者指的是狭义范畴。本文以后者为所论范围,以下均以“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来进行论述。

2 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具体构想

2.1 合理的馆室功能布局

在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中,合理的馆舍功能布局体现了其使用功能,满足读者阅读、学习、放松的需要。现在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借、阅、藏一体化的开放式管理模式,在馆室布局上应依据其功能和业务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立不同学科阅览区域,使读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文献;还要设立休闲阅读区、小空间研修室等,将文化、休闲结合起来,既能体现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又能展现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如笔者所在的扬州市职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是2005年建成的,2012年与原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合并。我馆针对合并后纸质文献总量增长较多,空间面积紧张的矛盾,经过考察,学习其它高校馆的馆藏布局和文化环境方面好的做法,本着一切方便读者利用的原则,将对图书馆内部重新进行布局、调整、改造,使室内环境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提升。

首先设立相对集中、人性化的学科阅览区域。如我馆文昌校区馆分为六层,一楼的三个空间设为二线书库,存放破旧、流通率低的下架图书。将人流量较大的报纸和期刊阅览室设在二楼,靠近图书馆正门口,可以方便读者进出;将二、三楼层两个最大的阅览室作为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因为社科类图书占馆藏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流通率较高,调整到楼层较低、较大的空间内,既保证资源能够容纳,又方便读者借阅;外语和艺术两个阅览室和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二)同在三楼,因为都属社科类图书,学科专业相对集中;将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一)(二),还有电子阅览室设在四楼;五楼待南区改造后,作为工具书阅览室,因为读者流通率较低;在图书馆唯一能承重的五楼北区新建密集书库,将原利用率较低,放在二楼的过刊室搬迁至此,可以节约有限的空间;在六楼新建珍本书库和人大复印资料过刊阅览室。这样调整后的布局在原有基础上更加科学合理,读者利用也更加方便。

另外,在二、三、四楼层三个最大的阅览室中,把靠近圆弧宽大落地窗户的位置设为休闲阅读区,设置一些舒适、美观的休闲桌椅。这个区域自然采光充足,面对学校中心景观区,视野开阔,读者既可阅读又可赏景;将三、四、五楼走廊也设为休闲阅读区,放置低矮的休闲沙发、茶几等,令读者产生轻松、温馨、舒适的家居感觉。计划将原来设在二楼大厅的查询机放到各阅览室内,建立查询、检索、借阅的“一站式”阅览空间,既方便读者获取资源,又能节约空间;将原电子阅览室隔成若干小空间,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供读者小范围研讨,满足读者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需求;把读者工作部和参考咨询部设在二楼离读者最近的地方,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为读者提供咨询,解答读者问题。这些功能布局无不显示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2 人文化的室内环境设计

在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中,格调高雅、协调统一的室内环境设计能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既陶冶读者的心灵,又让读者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可以通过多种元素来构建,利用主题雕塑制造文化景观;利用书画、摄影等艺术作品塑造艺术景观;通过绿色植物在室内形成富有生机的园林景观,从而提升整个图书馆文化环境的品位。

我馆开放的阅览室是从二层开始。作为图书馆的脸面,二层在总体规划时,力求装饰装修风格简洁、明快、舒适、美观,有点睛之笔。在一进门的二楼大厅上方设置电子显示屏,发布馆内信息、新书推介等;在大厅内设立展示柜,展示馆藏特色文献、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最新出版的教材等;配置电子读报系统,让读者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另外通过文化墙的设计,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将二楼大厅的南、北墙和各楼层的走廊墙面均设计成为文化墙,利用局部照明,提升光照度。如二楼大厅文化墙内容以展示教职工摄影作品和学校老照片为主。在文化墙上方设计大型浮雕,以反映校园文化、扬州地方文化;围绕科技学院或“中国梦”等为浮雕主题,与学校和图书馆的文化氛围相得益彰。各楼层的文化墙,将结合各楼层阅览室学科特点,采用多种艺术表现方式,设计出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如三楼文化墙展示艺术学院学生优秀作品;四楼文化墙展示理工科专业学生获奖成果图片;五、六楼层文化墙悬挂一些现代装饰画。阅览室内也应结合专业特点,通过名人字画、摄影作品、科普图片等来装饰、点缀,力求整体风格、色调一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将绿色植物引入图书馆也是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元素。以各种植物呈现出生动、清新,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观效果,既美化环境、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又消除了读者的视觉疲劳,同时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如在图书馆的大厅、走廊、楼梯拐角等处摆放体形较大、姿态优美的植物,如铁树、橡皮树、夏威夷椰子树等,以弥补室内空间单调、乏味的不足;阅览室内放置吊兰、文竹、仙人科类等小型绿色盆栽植物,净化空气,增添室内生机与活力。在几个大阅览室入口处以绿色植物为中心设计景观,四周安置休闲椅,供读者休憩。在阅览桌椅旁设立绿色隔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充分感受阅读的美好。

2.3 醒目的标识系统

随着图书馆内部功能以及服务的不断提升,标识系统设置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它体现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用心服务的程度。完善的标识系统既提供给读者所需信息,帮助读者更方便地利用图书馆,又能节约馆员和读者的时间。图书馆里的标识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平面分布指示、文献分布标识、细节性服务标识、导读宣传和操作标识等[3]。通过馆藏布局示意图、图书分类架位标识牌、“新书架”标识牌等,方便读者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源;此外,设立若干安全指示标识,包括消防栓引导标识、紧急疏散示意图、安全出口引导标识、消防电梯标识等,这些是保证读者安全的引导标识。图书馆内的标识系统在整体形体、图形、色彩、位置设置等方面应作系统地规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一致性,易于读者接受。另外,为了体现图书馆人文环境,在一些空间内设置一些细节性的友情提示,目的是为了提醒读者遵守图书馆的某些制度和行为规范。尽量不用“严禁”、“不准”之类生硬的提示语,而改为一些温馨而富有诗意的提示语,例如“珍爱图书,阅过无痕”;“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洁净”;“书生静心,手机静音”;“悄悄走路轻说话,良好氛围靠大家”等等。

[1]黄转红,盛小弟.论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138-139.

[2]朱刚,李卫峰,滕丽娟.现代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23-126.

[3]沈以庄.浅析图书馆标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112(7):171.

猜你喜欢

阅览室图书馆环境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图书馆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