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是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
2013-08-15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鹏新
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鹏新
一、转作风,基础是教育引导
认识的高度决定行动的力度。认识不到位,作风就很难持久。只有把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工作习惯,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完成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我们抓作风建设,应该首先从抓教育入手,努力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激发转变作风的内在动力。一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认识转作风的极端重要性。应该看到,现在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点上的而是面上的,不是个体的而是整体的。特别是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群众反映非常强烈,已经到了不转不行的程度。对此,大多数干部是有正确认识的,但仍然有一些人把转作风仅仅当作上级要求,没有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为此,在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中,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加强针对性教育,让广大干部认识到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它既是一座隔开党和人民的无形之墙,又是一个流失党和政府公信力的巨大缺口,从而引导广大干部增强转变作风的思想自觉,切实解决“不以为然”的问题,解决“只说不做”的问题,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确保转作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在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明确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自治区层面,自治区党委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从发展定位、重点工作、主要任务几个方面对内蒙古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现阶段,我们正处于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能否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如期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关键在党,关键靠干部,关键要有一个好的作风。干部队伍作风不过硬,再好的蓝图也难以落实。为此,一定要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切实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反思当前干部作风的一些问题,宗旨意识淡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广大干部深刻理解并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们执政的合法基础正是源于人民的支持,必须常修为政之德,涵养宗旨意识,强化为民责任,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掌权、替人民办事,任何时候都站稳群众立场,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转作风,本质是规范用权
好的作风,是建立在对权力的合理认知、正确使用之上的。转作风不能简单地转思想、转行为,而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对权力运行进行规范。要通过年度考核、述职述廉、群众评议等多项举措,加强对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管理。一是推动权力运行规范化。改作风,制定措施、付诸行动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怎样打破“改回来又改回去”的周期律,根本出路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方面,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落实好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各项要求。民主集中制的精髓是集体领导,坚持好民主集中制原则,需要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不断细化完善具体的决策步骤和方式,切实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的相关规范。现在我们的干部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相互之间的配套衔接还需要加强,需要围绕权力运行轨道,进一步整合相关制度资源,使干部监督的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体系。同时注意紧密结合实际,确保出台的制度有效管用、切实可行,增强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有,制度的执行要严格。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从严治吏,根本的是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当前干部作风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制度不健全造成的,也有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导致的。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下决心加大激励力度,在政绩考核中树立作风导向,干部选拔中确立作风标准,同时对触碰制度红线的严肃问责,真正形成一种态势,形成一种氛围,这样才能防止半途而废、无果而终。二是推动权力运行透明化。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应该进一步做好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扩大公开事项的范围,加大公开的力度,要真公开,不要遮遮掩掩,创造条件让群众和社会监督党委政府。只要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权力寻租的空间就会减少,权力异化变质就能杜绝,党和政府就能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
三、转作风,核心是密切联系群众
转作风,发力在干部,落脚在群众,核心是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自治区党委在4月8日召开的推进重点工作动员大会上,就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活动和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地区专门作了安排。这些部署是非常及时有力的,特别是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开展扶贫攻坚,为全区各级干部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开了个好头、作出了表率。无论是深入转变干部作风,还是下一步将要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都需要深入群众中去联系和服务群众,到群众中去接受教育、转变作风。一是真正沉得下去。自治区党委明确要求,各级都要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明确深入基层的时间,经常与群众保持联系。因此,在安排干部联系群众时,应该尽可能考虑工作上的方便,采取群众欢迎的方式。这里面的关键是对群众的态度和感情,群众是最朴实的,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对群众没有真感情,即便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也想不到一块去。所以,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扑下身子,真心实意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将心比心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真正转作风,就是给老百姓办事必须动真格的,解决问题必须见真章,切实把作风改到深处、转到实处。比如,对各级领导联系贫困旗县要完成的任务,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出主意、解民忧、促发展、夯基础”12个字的总要求,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大到“两个改善”“三个提高”的发展目标,小到吃水、用电、取暖的生活问题,桩桩件件都系着民生、连着民心。真正把这些落实好,没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是不行的。三是真正接受群众监督评议。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作风有哪些问题,工作有哪些不足,都看得一清二楚。最近一个时期,社会舆论和各类媒体对转作风高度持续关注,既宣传成绩,也曝光问题。这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形成了一种监督力量,对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是很管用的。我们转变干部作风,既需要体制内的监督评议,也需要创造条件让社会和群众来监督评议,增强干部转作风的压力和动力。
四、转作风,关键在领导带头
当前,转变作风上出现的一些值得欣喜的新气象,无不与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倡导、率先垂范大有关系。在全区推进重点工作动员会上,自治区党委提出,全区上下要大兴勤奋学习之风、调查研究之风、联系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首先要在这些方面身体力行、作出表率。一是带头提高素质。自治区党委启动实施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从加强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面出台了多项举措。目前自治区双休日讲座开办了四期,基层大讲堂也开展起来了,现在看效果不错。我们要借助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这个平台,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学习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自觉地安排好学习,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强化问题意识,注意带着问题学习,到理论中寻找指导解决实践问题的办法,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组织部门在具体工作中,也要注意发现和推出学习型领导干部,形成重视素质提升的干部工作导向。二是带头调“实”研“准”。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衡量调研成效的标准就在“实”和“准”。只有了解到全面真实的情况,才能找准思路和对策。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更要勤走勤问,多看多听,直接倾听群众意见,掌握第一手材料。在实地调研中,如果领导干部机动性多一些、随机性大一些,就能够更多地了解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更多地掌握自己最关注的问题,就能够把情况摸得更准确、更详实,从而为科学决策打好基础。三是带头真抓实干。一切问题都要在实干中解决,一切发展都要在实干中推进。群众不仅看干部怎么说,更看干部怎么做。最好的作风,就是踏踏实实干事。领导干部的作为具有导向作用,工作更要扎实,更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创先争优、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四是带头从严律己。转变作风关键是转变领导干部作风。领导干部只有自身过得硬,才能挺直腰杆,别人才能信服。这就需要坚持从自己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坚持从自己改起,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坚决抵制奢侈之风、吃喝之风、浪费之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保持好艰苦奋斗的本色,努力做到去贪求廉、去懒求勤、去庸求进、去俗求雅。此外,领导干部还需要带头抓作风转变,亲自上手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整改,把转作风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