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及经济学思考

2013-08-15曲建东朱宏伟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11期
关键词:素质科学农民

曲建东 朱宏伟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业学校,甘肃 定西 730500)

1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现状及内涵

1.1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现状

据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者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0.3%,为调查所列12个职业中的最后一位,比排列在第1位的“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和第2位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低15.3%和7.9%。20世纪末,我国4.6亿农林牧渔业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有1亿多,占22.7%,小学文化程度2亿多人,占45.5%。1960年以前,法国农民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仅占农民总数的15%。20世纪80年代以后,法国青年农民已有60%以上具有中等农业学校毕业的水平。

1.2 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

对于农民科学素质,北京农学院副教授李华指出6种意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活、生态的意识;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意识;既要考虑近期,也要考虑中期、远期的发展意识;既要考虑本户、本村发展,也要照顾周边农户和地区发展的意识;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意识;树立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学习型、创新型社会的意识。要提高6种能力,即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的能力;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的能力;提高农民自身组织、民主管理的能力;提高向非农产业、城镇转移就业、城市生存的能力。

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经济学思考

2.1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成本分析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受政府、农民、企业三方理性的选择性博弈制约。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间接成本在增大,而且农民对间接成本认识不足。从农民的角度来看,间接成本表现为外部的推力成本。

2.1.1 制度成本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安排下,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和经济功能。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但是,土地的经济收入是有限的。

2.1.2 技术转移成本

在市场化中,农民自然而然成为农业技术需求主体。由于农民素质偏低、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比较利益低、农业经营风险过高等原因导致农民对农业科技产品应用成本增大、投资效益不明显。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接纳新技术的能力差。农业比较效益低,客观上造成农民采用新技术的机会成本高。

2.1.3 规模约束成本

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近十几年的追踪调查表明,分户承包经营以来,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在逐步缩小。一方面是产值成本增高,另一方面又是成本收益率下降。

2.1.4 产业转移成本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转移成本支出和生活费支出都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但是发达地区更高的务工收入在弥补了较高的成本支出后仍然较之在其他地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有较高的务工纯收入。产业转移成本的增大客观上对农民科学素质提高产生了挤出效应。

2.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直接成本

2.2.1 教育成本

农民自身教育的低成本投入,没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低投入-低产出-低就业机会-低收入,形成了农民文化素质教育的恶性循环。农民直接支出的教育成本的受益主体是处于初高中阶段和部分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青年。

2.2.2 科技投入成本

农民科技投入成本情况差异较大,由于智力投资跟不上物质投资的需要,农业设施、设备、生产资料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导致无效劳动增加,产投比失衡,增大了成本,降低了收入。

2.2.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隐性成本

这里提出的隐性成本是指影响农民接受科学技术的心理、态度、行为改变需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往往变现为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时滞性。隐性成本主要有心理成本、时间成本、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成本。

2.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效益分析

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直接表现为收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等,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和标准化、新农村建设等许多现实问题都依赖于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教育和培训是当前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主要形式。

2.3.1 教育的产出效益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教育投入效益十分显著。“教育投资成为国家和社会最必需和最有效益的基础性和生产性投资”。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说“:资源少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提高。”

2.3.2 培训的产出效益

农业部门调研表明,农民因参加培训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增加收入2.13亿元,人均年增收496元。金湖县通过培训让制种农户掌握了制种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同时加强技术管理,实现亩均纯收入924.4元,户均收入10345元,比常规稻种每亩多收入600元左右。教育的受益群体大,覆盖范围广。培训的受益群体小,覆盖范围窄。

3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和措施

3.1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对象

农村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后备劳动力和进城务工人员。在87岁的老教育家方明看来,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农民培训应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科技示范户和专业户、村组干部等三大对象作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农村村组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市场经济和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的先行者。

3.2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措施

加快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好就业问题,形成有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参与的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职业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重要的手段,农村职业教育与中等农业教育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主体。

3.3 高度重视组织开发

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强化为农村服务的功能。在做好科技入户工程的同时,做好农民转移培训入村工作、地方优势资源开发入村工作、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入村工作。以基层政府为主组织开发,根本的思路是垫补农民科学素质提高的盲区。教育培训能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但是解决不了社会资源均衡配置的问题。

[1]居云峰.应下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Z].中国科普研究所.2006(2).

[2]张宝臣.对农村智力开发几个问题的思考[Z].2005(3).

猜你喜欢

素质科学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科学拔牙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