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林技推广模式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2013-08-15撰文高智慧高立旦姜仲迪
●撰文/高智慧 高立旦 姜仲迪
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纽带和桥梁,是实施科教兴林战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浙江省在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成果推广、技术培训、送科技下乡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为现代林业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前,大家都认为“农民需要技术,农村需要技术”,科学技术只要下乡肯定是受欢迎的,但现实生产中先进适用的技术并没有快速地在农村传播,林业技术推广始终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困惑。目前,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虽然在推广林业先进技术、带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与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距中央一号文件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提出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因此,找到一条崭新的路径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不断创新推广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
浙江省不断创新林技推广模式,以“科技特派员”、“责任林技员”和“农村指导员”作为联结技术传者(专家)和受者(农民)的“中介”来传播推广技术,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点”的突破,为突破科技服务的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
从2005年开始,浙江省改革原有林技推广体系,建立责任林技推广制度。构建了省、市级农技推广中心林业分中心和林业主导产业专家组,县级首席林技推广专家和林技指导员及乡镇责任林技员的责任林技推广制度为主体的林技推广体系。
2009—2011年,按照“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延伸户一级”的总体要求,浙江省又对原有林技推广体系进行了提升,建立起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四力合一”的林业公共服务建设机制,构建以省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镇为基础,村、林业经营主体等为补充的林业公共服务体系网络。在现有林技推广、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林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基础上,围绕提高林业公共服务能力目标,完善林技推广体系,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真正发挥好林业公共服务体系在“森林浙江”建设和林业现代化发展中为农民服务的主导作用。
随着基层林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2012年至今,浙江省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全覆盖的林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起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技术支撑、有保障的“五有”基层林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行“3+X”的一站式职能配置和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实现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的有效链接,发挥好林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目前,作用仍有待检验。
全省各地在林技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地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宜本地的技术推广模式。丽水市松阳县从2012年开始尝试进行林技推广师资培训,要求基层林技推广人员不光要懂技术,更要会讲课;临安市则在2013年着手培养“农民技术带头人”,致力于打造一支“土专家”队伍。基层“讲师”和“土专家”的出现,让林技推广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延伸。
林技推广师资培训,教学课堂进村入户
专家的技术虽好,但是落实到实际生产中,面向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何快速有效地把专业技术传达给林农,指导他们的实际生产?浙江省开始新型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松阳县林业局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办起了别开生面的林技推广师资培训班。
松阳县林业局总工程师高樟贵介绍,松阳县下辖30个乡镇,要把所有的技术员和种植户集中到一起授课是一件难事,而基层林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着推广人员不足、知识老化等严重情况,所以,培养一批有知识又能讲课的基层林技推广师是当务之急。
从2012年5月开始,林技推广师资培训班以每年一期,每期培训一周的频率开展着,培训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设定的最新的林业技术课程,主要包括笋竹两用林、油茶、香榧和薄壳山核桃培育技术;二是讲课技巧和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学员是从各乡镇林技推广站中选拔出来的技术骨干。培训之初,学员们要先做“命题作文”,制作相关技术宣讲的幻灯片;培训期间,学员们还要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试讲,并根据老师和听课学生的建议不断改进。
朱旭黎是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当时他所在的古市镇林业中心站参与了“万亩茶园套种薄壳山核桃”项目,他负责进行薄壳山核桃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薄壳山核桃是新兴事物,朱旭黎也是一边学习一边指导种植户,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若要一户户地作指导,人力和知识都很有限。培训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难题。通过培训,朱旭黎不仅对薄壳山核桃的培育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有了深入的了解,还锻炼了自己的讲课技巧。培训结束后,他请当地乡政府牵头开办了薄壳山核桃培育技术的培训班,组织30多位种植大户进行课堂教学,并到湖溪林场薄壳山核桃良种示范基地实地演示、讲解技术要点。书本知识结合实地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同为第一期培训班学员的叶邦宣是玉岩镇林业中心站的副站长。培训后,他选在农事活动的时间点之前,召集下辖的2个乡镇48个村的驻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和护林员参加香榧和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培训,两年时间,已培训了8期近1000人次。同时,他还分村分片地针对种植大户进行宣讲,地点就选在村中的会堂,今年10月的香榧培育宣讲会,到场听课的种植大户和对香榧种植感兴趣的人逾300人。叶邦宣做过统计,原先当地林农种植香榧有一定的盲目性,选址不准确、种植时损伤幼苗的根系、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情况很多,使得当地的香榧栽植成活率只有60%—70%,通过培训,当地的香榧栽植成活率已达90%。
农民技术带头人,“土专家”有大作用
“老师讲得好,可是农民的需求量更大。我们有13万农民,8.5万人培育笋竹林,4万人培育山核桃,还有几千人在种香榧,专家和林技推广人员怎么讲得过来?”这是临安市林业局副局长唐明荣的一块心病。虽然有浙江农林大学丰富的教师、场地资源可以利用,但是传统的林技推广培训时间短、内容单一,有一定效果,却不够系统。而且,林业技术干部特别是基层林技人员的缺乏、奖励机制的缺失和服务系统的不完善都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针对这一情况,2013年,浙江省在临安市开展了新型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坚持完善市、镇(街道)两级林技推广机构的前提下,以市、镇(街道)两级林技推广队伍为主体,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为基础,在全市林业主要产业中,建立以产业首席专家为龙头、林技指导员为骨干、农民技术员为基础的三级联动的新型林技推广体系。
农民技术员是林业技术革新的带头人和示范人,也是最基层的林技推广人员。他们肩负着上传下达的重任,既要在产业首席专家和林技指导员的指导下,引进应用先进适用林业技术,配合相关技术部门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应用工作,又要在不断提升自身基地经营水平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围农户科技致富。同时,农民技术员还扮演着传播员(技术二传手)的角色,要做好农事传播、技术推广、生产技术问题搜集上报及将专家对策告知林农,配合专家进行农产品投入监测、病虫害监测、产量调查等工作。农民技术员的人选兼顾产业层面和乡镇层面,推选各产业主产区的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企业技术骨干,不仅对自身的生产规模和学习能力有要求,推选出来的人还要有为民服务的意识,在农民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和知名度,要具有一定的科技示范带动能力。
临安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站长沈振明详细介绍了农民技术带头人的培训方案:由浙江省、杭州市和临安市三级林技推广站共同组织,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具体承担教学任务,按照固定学员、长期培训、业绩考核、动态管理的要求,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参观考察、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一听二看三交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训课程包括现代林业新技术、现代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现代林业信息化服务、农业农村政策法规等,培训内容与林农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集中培训一般选在农闲时间,生产实践则选在相应的农时季节。
目前,培训班已分别于今年5月和10月开办了两期,围绕山核桃、竹笋、香榧三大产业,对来自临安市18个乡镇的150余名推选出来的农民技术员进行连续培训。在10月的山核桃技术专题培训班上,专家以今夏高温干旱灾害为例,重点对现在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行反思,提出分类经营、生态经营的理念,播放“山川村的自然落果法”、“山核桃旱灾后恢复”等专题短片,农民土专家上台“现身说法”、专家点评与学员讨论相结合。专家教授的专业知识与农民的智慧有机融合,让学员认识到今后应采取的技术和经营模式,并努力将理论知识付诸现实生产。
“推广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是林技推广的目标,“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面推进”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基本经验。结合林业现代化建设对科技的新需求,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健全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行动,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先进适用的技术迅速传播到林农手上和推广到林业生产实践中是对林技推广工作的要求。林技推广师资培训以及农民技术带头人的出现,是一个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