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村改造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2013-08-15陈献军

绿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旧村农田绿化

陈献军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人民政府,浙江 义乌322000)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旧村改造是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绕不开、躲不开、避不开的问题。推进旧村改造,是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旧城区改造成为各大城市建设的主流之一,并借此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挖掘城市用地潜力等,使旧城改造在城市建设中显现出重大意义。加快旧村改造,对于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一直是社会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主要阵地。旧村改造应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2 旧村改造中农田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保护

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包括农田环境在内的农村环境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08年10月由山东省环保局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再次把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安全质量新的要求,各地持续开展了各级各种作物产品的无公害化生产,目前,义乌市义亭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品牌30余个,生产基地3600余亩,其中有机茶园近1200亩。但从总体上看,各种无公害生产基地总面积只占农田总面积的20%左右。全区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建设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农田环境主要指种植土壤、灌溉水和种植区大气环境,是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条件。由于历史、生态、交通、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义亭镇现有的农田相当大的部分位于村庄、公路两侧。以目前义亭镇最具特色的茶园为例,据有关资料报道,超过50%的茶园处于村庄、公路两侧不到500m以内范围。目前义亭镇道路建设、旧村改造、城区扩建持续发展。这些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但是,建设过程也会导致施工区附近的农田环境严重污染。以2005~2006年青岛滨海大道松岭路至王哥庄段修建为例,建设工地尘土遮天蔽日、加上高燃油量的工程汽车与机械排放的废气、铺垫材料加温搅拌排放的烟尘物质等随风漂浮,造成建设道路两侧400m范围内农田土壤和空气环境严重污染,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该区域茶叶、果品甚至花卉的产量和商品品质。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产生的污染给农民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往往演变成为一个社会不和谐因素。应更加重视建设工程对施工附近农田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除常规性评估外,要增加对建设区附近农田尤其是各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区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或示范点影响的评价及预防污染措施。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从施工季节安排、低污染施工作业、施工区防尘网封闭保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重大造尘项目要参照广州天河区“中国环保第一爆”那样,采取有效减污技术,尽量降低对施工区周边农田,特别是优质无公害特色农业区的污染,保护日益宝贵的农业资源;另一方面,应对那些可能受到污染的农田提供减少污染的保护设施,如提前建立绿色隔离屏障、定期喷水等净化设施、防尘隔离网屏障等。

3 旧村改造中要保持自然生态格局与活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具体的社会实践中,顺应天道地理,追求“天人合一”,“人地和谐”的理念一直深蕴于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之中。当下,它正在受到国内外愈来愈多的现代人的关注和高度评价。人类已经意识到:以掠夺自然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现代文明的代价是惨痛的,要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传统村落空间塑造强调顺应自然、因山就势、保土理水、因材施工、培植养气、珍惜土地、水脉等原则,保护自然生态格局与活力。常借岗、阜、谷、脊、坎、坡壁等坡地条件,巧用地势分散布局,组织自由开放的环境空间。古人以古代的经济文化基础、人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为依据,按功能分区、土地使用划分、宅地与耕地、住宅与住宅、道路与水系、空间尺度与组合等的有机关系,进行多层面的创造,构建不同形态的物质环境,如集中型,它是以一个或多个核心体为中心,在现存古村落中常以祠堂、庙等为中心,组织有序的空间结构,塑造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表达敬祖尊先、长幼有序等“礼乐文化”的精神;组团型,则以多个宅区组团,随地形、道路、水系相变化相联系的群体组合空间形态,常常以树、塔、庙等标志物为起点,成为划分外界的标志,以路、桥、树或牌坊、亭子延伸空间,以祠堂、庙宇、戏台等公共建筑和广场形成村内的开放空间,以街、巷收敛和转折空间引向宅群的组合空间;带型,随地势惠流水方向顺延或环绕成线形布局。在保留下来的古村落中,空间结构多以自然山水屈曲环绕的现形布局,构建灵活多变的空间结构,也有采取均衡对称的中轴线布局,构建严谨有序的空间结构。放射型、灵活型、象征型,如浙江的诸葛村、俞源村等等。特别是象征型的空间布局,在遗留下来的古村落中颇常见,这种仿生形式的空间布局体现着中国“天人感应”的自然观,表达人们通过赋予自然环境和聚落以一定的人文意义,而获得良好的居住心理需求,达到使村落与自然环境成为有机整体的目的。我国古民居所拥有的丰富文化内蕴、生态伦理价值对当前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显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4 旧村改造中对整体环境规划的思考

在规划理念上重视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规划应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新村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设计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的区位,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山水园林居住环境。

在功能分区上将改造区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①住宅区:做到适用、经济、美观,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②商业区:商业区风格以现代为主,沿街与内街结合,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区域核心商圈。③绿化景观区:包括公共绿地、宅间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各种形式绿地,还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④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⑤绿化空间:该规划以“轴与带相结合”的景观结构,将城市绿地、小区绿地有机结合在一起,景观以大树、小品为主,以草坪为辅,浅水溪流环绕其间,并将设置赋予历史文化内涵的小品、雕塑、拱桥、柱廊、路灯、水车等元素,辅以现代的声扩音乐系统,形成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居住环境。

在规划结构上分为若干区片,自成体系绿轴贯穿。几个区片用一条东西走向的绿化步行带所贯穿,从而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5 结语

旧村改造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 “路旁、水旁、宅旁”土地资源,以广场绿化、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为重点,整体推进村湾绿化,建立符合村情的森林生态系统,乔木、灌木、色块植物高低错落,有致搭配,营造出“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内集中绿地人性化”和“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园林式绿化环境。

[1]龙 彬.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山水特征及其营造方略[J].城市规划,2002,26(5):85~88.

[2]张惠远.景观规划:概念、起源与发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3):373~378.

[3]朱晓明.试论古村落的土地整理问题[J].小城镇建设,2010(5):52~54.

猜你喜欢

旧村农田绿化
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周边旧村改造的困境与策略——以广州番禺余荫山房周边旧村为例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朱屺瞻《绿化都市》
新政!广州旧村改造整合土地及异地平衡工作指引出台
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对项目区景观格局的影响及生态效应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浅谈旧村改造住区景观设计探索研究
黑板像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