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设计诉求

2013-08-15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4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广场空间

徐 刚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具有国家进行资源再分配的工具和全民城市憧憬的双重属性,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城市面貌和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城市的最小单元是家庭和个人,城市设计则要比城市规划更为细节化,更关注城市的区域发展和具体形态,是城市规划的有力补充和展示。它的设计范围较小,可以是城市片区,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等。而城市的外部空间是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与城市单元之间的最为贴切的利益关系,也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1 城市广场

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形式。具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按功能分类: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2 城市街道

城市道路主要是处理城市交通问题。按等级分为四类: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按适用对象可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步行街)。

3 公园绿地

公园绿地主要是供城市公众使用的园林,有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活动的功能,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按功能可分为:综合型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同时还应包含城市周边遗产保护区,风景园林保护区。

4 其他

主要是指城市停车场、集市、建筑地下过街、防空洞等。

这些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穿插于整个城市之中,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而加入新的元素。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市民,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交往、购物等非居住要求的具有公众性的场所,同时还兼有与生态、文化、美学的特点。完整的公共空间应该具有:

4.1 方便的可达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决定了它会成为城市生活的人群聚集地,因此在它的周边应该有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和疏散场地;不然会削弱它的使用功能,没有了人的公共空间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国内的城市建设需要这样的公共空间,除去本身的设计水平和内容,这种存在就是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集会、交友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完成。可见这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开发的先决条件。

4.2 适宜的比例和尺度

这个层面更多的涉及到建筑、城市美学的东西。日本学者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说道:当D/ 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 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1 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当D/ H=1 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H:沿街建筑高度;D:街道宽度)。数字化的精细作用到人的感性体会上,更能准确的把握人的心理体验,创造出适宜的活动空间。尺度包括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尺度更侧重于心理体会,应用于人对于周边环境和对象形象的评价,并给与一定的心理暗示。

4.3 层次感和立体感

空间存在暂时停留和永久存在两种形式;马洛斯“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包括生存、安全、情感、社交及自我价值实现5个层次。层次是穿越城市空间时对于城市远近的空间感受,这一过程存在开始、过度、高潮和尾声;空间处理手法主要是限定、围合、强调、收缩、延伸等。立体感主要是指城市及其组成部分应具有新鲜感、“运动感”、完整感;整个城市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因此街道立面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它是生动和富于变化的;整个城市天际线会有一定得曲折轮廓,它是对城市内容的最好解读,建筑的体量、高度、位置和颜色都是组成城市立体感的重要元素。

4.4 应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设计方法较单一、复制现象屡见不鲜,以致现在的较大的城市规划项目都有国外主导,但是另一方面国外的设计不是复制内容而是复制形式;国外从业人员的空间处理手法应用较多,城市有一定的特色,但是民族性和地域性不足,城市生活也会单一化。如果将许多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交织在一起,融入设计理念中,那么城市的特有文化属性就存在了,城市的发展就有了限定,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也就不用再天马行空。

4.5 基础设施

现代城市经历了大拆大建、快速发展时期,现在设计的公共空间应更具有特色。现代空间理论认为,它是由具体的实在物质、形状、肌理、色彩构成的,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环境的特色。而公共空间重在人对于城市空间的体验,是视觉和心里的双重感应,因此进行空间设计应该着重于人的感受,空间的特性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城市设计又是城市规划的显性化。公共空间主导了市民生活;城市设计贴现了市民利益;城市规划制订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三者应该取得纲领和实际规划设计上的统一,使得城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人文氛围。

[1](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百花文艺出版社.

[2]孙彤宇.地域性主导下的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建筑,2009,(08).

[3]付国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4,(5).

[4]张杰,吕杰.从大尺度城市设计到“日常生活空间”[J].城市规划,2003,(9).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广场空间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广场上的大钟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