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

2013-08-15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民生思想建设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日照 276826)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内以社会矛盾为突出,主要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这关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因此,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对社会建设高度重视,胡锦涛紧紧抓住民生这条主线,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思想,在新形势下,认真研究学习胡锦涛的民生思想尤为重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的源起

(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石

随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传入我国,它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同时为胡锦涛民生思想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必是每个人自由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还认为民生问题是一个关乎人类发展过程中衣、食、住、行以及精神文化需求、人的尊严等方方面面的复杂体,因此,民生问题不容忽视,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切大政方针必须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自由的发展。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了深刻的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为胡锦涛民生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重要先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关键因素就是善于发动人民,依靠人民群众,邓小平也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他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都是以人民为核心的,胡锦涛继承前人并创新了民生思想,提出了“三民”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更加注重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形势的变化为胡锦涛民生思想提供了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崛起,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举世公认,这必然为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使人民精神文化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增长,这也要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民生思想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人民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上学难、看病贵、住房难、就业难、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方面上。实践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并不等于社会的发展,使人民满意才是真正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在诸多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胡锦涛民生思想应运而生了。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层面上,体现人民富裕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因此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民才会有温饱以及更高的精神追求。所以发展生产力是基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能。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谈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来不断为民生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物质财富。

(二)政治层面上,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胡锦涛的民生思想在政治方面是以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为核心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强调:“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本,调动人民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在政治生活中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就要更加注重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1]

(三)文化层面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财富日益增多,精神需求也逐渐多样化,老百姓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文化精神上的需求,因此文化民生成为了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文化民生思想是指在文化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利。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精神的家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总之,关注民生就要关注百姓对精神文化的热切需求,使百姓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精彩,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四)社会建设层面上,尊重人民意愿

胡锦涛在社会层面上的民生思想又叫社会民生,主要是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明确表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贯彻实行,我国经济水平明显提高的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看病贵、上学难、住房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本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取消农业税;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胡锦涛把社会建设看做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可见,胡锦涛把社会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些都充分体现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以及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五)生态层面上,建设人民美丽家园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依附于它,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便无从谈起,但近些年来,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人类无节制的改造自然、过度开发开垦以及废水、废气、废渣的过度排放导致生态失衡、气候变暖、资源短缺、土壤沙漠化等自然灾害,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胡锦涛的民生思想在生态上就是生态民生。他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因此,要努力构建人与环境、人与生态、人与资源和谐相处的局面,为此,胡锦涛高度重视生态问题,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独创性的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胡锦涛将过去的发展总部局的“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首次将生态建设单列出来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并列起来同步发展。十八大上还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是实践的主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代领导人都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都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一切工作都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人民群众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宗旨,他善于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都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胡锦涛的民生思想继承并发扬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思想,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一切成就归根到底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是需要不断被完善、被深化、被发展的。胡锦涛的民生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分,它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武器,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指南。

1、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须的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展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4]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给我们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这是人民享受和发展的前提。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就是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是我国最大的现实。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解决好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有助于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发展生产力,改善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现状;有助于经济社会长足稳定的发展,反过来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胡锦涛牢牢抓住这根主线,以民生建设为切入点,着重从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着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这有利于解决在改革发展中日益突显的矛盾,协调各方面关系,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2、胡锦涛的民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不能背离人民的意愿,而当前人民呼声最大、最关心、最切实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胡锦涛牢牢把握民生这根主线,与时俱进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民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只有将这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了,让百姓的切实利益得到了保护,让百姓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百姓才会感到满意,从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和平的环境。

综上,胡锦涛的民生思想正是立足我国国情,以民生建设为切入点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发展生产力,化解社会矛盾,将改革发展的成果与人民共享。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9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7-10-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民生思想建设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