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山万水总相连(二)——历史上吕留良及后人对黑龙江省文化发展的影响

2013-08-15孙学民

黑龙江史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宗谱黑龙江省读书

孙学民

(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黑龙江省和浙江省早期的文化交流,继金代之后,在清朝是一个大发展、大融合的时期。当时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清代统治者将大批所谓“获罪”的汉族文人墨客,流放到黑龙江地区。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从顺治十四年(1657年)到嘉庆十七年(1812年)的150余年间,发配到黑龙江地区的人犯达6 100余人,致使黑龙江地区文化逐渐繁荣起来,而且出现了独具特色的“流人”文学。

吕留良,做为清代文字案的始作俑者,雍正皇帝最为痛恨、对其死后鞭尸和亲自口诛笔伐的人,其子孙和学生被谪居流放到黑龙江。《黑龙江志稿》卷六十艺文志在卷首专门指出:“自方登峰、刘风浩、章汝楠辈暨吕留良子孙,先后谪居塞外,人士慕其风流,执经问业,始能读典籍,识先正之遗训”。《黑水先民传》中也专门介绍:“自硕儒方登峰、刘风浩、章汝楠辈暨吕留良子孙,先后以罪远谪,土人慕其风流,执经请业,始能读中国之典籍”。由此可见,吕留良后代及家族,不但给黑龙江省的文化启蒙和普及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对浙江和黑龙江两省文化的交流也是有贡献的,成为南北交流的文化使者。

吕留良作为清初一介书生,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影响,在清代和江南地区名声显赫,而且被列入浙江文化名人单独立传,后人惠及黑龙江地区,先生何许人也?不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吕留良的不凡人生,是不能理解的。

吕留良一生最为精彩、在清朝引起惊天动地的,就是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反清思想,以及后来所引起的轰动几代人的文字狱案。

生于明末清初的吕留良,将清朝入主中原看成是国破家亡,江山俱毁。所以,1644年吕留良闻知清军进入北京,悲痛欲绝,哭声震天。有人安慰他说;庄生何太自苦?吕留良正色道;今日天崩地斥,神人共愤,君何出此言也?在吕留良眼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儒家文化以汉族为正统,而将其他民族视为蛮夷,满人入主中原,便是看做“率兽食人”了。为此,他曾与侄儿宣忠一起参加太湖抗清武装斗争,并且中箭负伤。失败之后,潜心研究国学,将爱国思想倾注于所著诗文当中,也可以是当之无愧的“爱国文学”。所以,当他和朋友相聚时,看到南宋名画《如此江山图》后,以宋亡之元联想到明亡之于清,在诗中愤然写到“如此江山真可耻、如此江山不忍视”。在吕留良一生的思想中,这种理念一以贯之,无一刻忘记。吕留良才华横溢,为当时名儒,但是他的爱国忠义思想,导致他终生不为清廷做事,身避朝野。1678年,康熙皇帝要从民间选贤,清廷下诏:“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以备顾问。朕万几余暇,思得博通之士,用资典学。其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士,无论已仕未仕,中外臣工各举所知,朕将亲试焉”。当时,吕留良在浙江省是屈指可数之人。但是,吕留良“自誓必死”,家人害怕至极,急走见当事主管,万般祈求,坚决推辞,最终得免。康熙十九年(1680),清朝又有荐山林隐逸之举,浙江嘉兴府又推荐吕留良。这一次吕留良干脆当“和尚”逃避,于是“枕上剪发,袭僧伽服”,僧名耐可,字不味,号何求老人。吕留良平生最痛恨僧、道,今日自己为了不在清廷做官,却主动出家做了和尚。吕留良不但自己不为清廷做事,也反对朋友和家人参加科举当官,在世之时,不准几个儿子科举仕进。

吕留良的爱国反清思想,通过其所著诗文影响了几代人,从清初至清末,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他逝世45年之后发生的震惊朝野、历时五年的雍正王朝时期最大的文字狱案。据《天盖遗民》(吕留良传)书中介绍,湖南人文人曾静因屡次应试不第,于是愤而读书、办学授徒,因阅读了大量吕留良所著的诗文,深受其“华夷之别”反清思想的影响,于1728年派弟子到陕西省西安川陕总督府,持书递呈总督岳锺琪,策动他起兵反清。曾静之所以给岳锺琪送信,是因为当时民间盛传他是岳飞后代,因此在信中写道“宋武穆王岳飞后裔,今握重兵,居要地,当乘时反叛,为宋明复仇”。不料,岳锺琪看完之后立即将来人拘捕。而后,对张熙进行诱供,先是“命坐待茶,蔼言相接”,遭到拒绝后又上了夹板,动了大刑,结果还是一无所获。第二天,岳锺琪独自一个人假意“殷勤慰劳”张熙,称其所为是考验他真伪,谎说“昨见你视死如归,知你大有节气,非利害所能摇夺。我今日所以推诚奉问,尔需切实指陈,使我心里了然,方不是捕风捉影之论”。然而,张熙十分防范,听后还是不说实话。第三天,岳锺琪将此事写成奏折上呈,雍正皇帝批示说他对此事“料理急了些,当缓缓设法诱之”,还替岳锺琪设计了一些诱供的手段和话语。第四天和第五天里,岳锺琪在密室里假意与张熙结拜为兄弟,各自对天盟誓,并且说前面几次对他的审讯和动大刑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做给别人看的,终于使张熙受骗,供出老师曾静和共同反清好友的姓名、地址,并且说:“我辈同志之人,素所宗者系吕晚村(留良别号)”。这些人大都是做学问的文人书生,其中有传说中“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诗句的作者车鼎丰。雍正皇帝开始高度重视这个案件,当成“根株蔓延,实繁有徒”的大案,特别是看了张熙呈给岳锺琪的曾静亲笔信以后,惊呼:“朕览逆书,惊讶堕泪。览之,梦中亦未料天下有人如此论朕也,亦未料其逆情如此之大也”。后来,将张熙供出的要犯逐一审问后,虽然发现这些人“一无党羽亦并无啸聚匪类”,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雍正皇帝高度重视这个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感到人心不服,天下难平,决心要从理论和史实上论证清朝统治中国的合理和合法性,消除一些汉族文人的反清情绪,分化反清力量。于是,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一场罕见的“思想教育”活动。在这场历时5年的平定文人造反的案件中,雍正皇帝带头上阵,亲自口诛笔伐,写了10道“上谕”,深入批判吕留良宣传的反清思想。他在“上谕”里说,自古帝王之有天下,是应上天之命,合亿万人之心,合“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之理。明朝灭亡,主要毁于李自成造反,我们是应吴三桂请求除寇安乱,得国是名正言顺的。为了达到教育老百姓的目的,雍正皇帝还煞费苦心的告示全民,把吕留良、曾静等人的悖逆之言及“上谕”,全部刊刻印刷,发到天下各府州县及远乡僻壤,让老百姓和读书人全知道,并且命令各学校都要储存一册,留给后来人学习,如果有人违反这个命令,被查出后将从重治罪。于是,天下学子们按圣旨要求,对吕留良及其学说展开了大批判。有个叫诸葛际盛的人为了讨好朝廷,在《京报》上刊登了讨伐吕留良的檄文,被两个不怕死的文人上书京城鸣不平,斥诸葛际盛是无耻小人,结果这两个人先后遭到清廷的杀害。这场批判和教育活动一直进行到1733年,在各省所有“读书生监各具结状,咸谓吕留良父子之罪罄竹难书,律以大逆不道”之后,开始了对案件的判决。吕留良作为“千古罪人”,人虽死入土几十年,从坟墓里挖出来戳尸枭首。其亲属和连案之人,“上至入土之尸,下及襁褓之孩,无一幸免:或挫骨、或凌迟杀头、或流放、或为奴、或杖责,其牵涉之广,影响之大,处理之厉,为清朝建国三百年仅有”。《黑龙江省志*大事记》记载:“1733年1月27日,吕留良文字狱一案了结后,其孙辈多人俱从宽免死,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同案人的亲属后代,共一百多人,也一起被发配到宁古塔与人为奴。令人意外的是,引起此案的始作俑者曾静和张熙,由于在狱中翻然悔悟,“大义觉迷”,被雍正皇帝无罪释放,从狂热的反清分子,成为现身说法、美化雍正及清王朝统治和批判吕留良等人的工具。然而雍正去世后,乾隆皇帝对他们并不赏识,即位第二个月,就以“悖乱凶顽,大逆不道”,“况亿万臣民所切骨愤恨,欲速政典刑于今日者”为由,判处二人凌迟处死。

吕留良做为明末清初的名人,不但是爱国反清的民族忠义之士,也是清朝程朱理学的宗师和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通晓经史、医学、兵法和书籍印刷经营等业界,多才多艺,实为罕见和难得。

从社会影响和效益上看,吕留良人生的另一大“亮点”和成功之处,就是专心做学问,潜心研究程朱理学,“精详反复,穷极根柢”,终成一代大儒。

“天地入胸意,文章生风雷”。吕留良文采飞扬,著文颇多,为人称颂,先后著有《四书讲义》、《四书语录》等书,提倡经世致用、学以致用的学习宗旨,从事时文评选,为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评点八股文,誉满朝野,名赫一时。

吕留良本人早年曾经被迫参加清朝科举考试,因成绩优异“每试辄冠军”。后来因为反清逃避官场,不仕科举,但是他的学问和功力,却是大家公认的。雍正皇帝在《上谕》里,也说道吕留良“岁科屡试,以其轻浮之才,每居高等,盗窃虚名,夸荣乡里”。

吕留良后来从事文章点评,最初是感到学界混乱,有些庸腐之儒“坏人心,乱教化”。正是因为“道之不明也久矣,今欲使斯道复明”,“举鞭驱腐儒”,弘扬朱子之学。另一方面,吕留良也通过文章点评,抨击八股取士制度的弊端,传播自己的反清思想。当时江南著名才子车鼎丰,谈到吕留良评点时文时说:“痛圣学之将湮,悯人心之陷溺,购刊遗书,广播宇内。于时文评语中,辄为之厘正是非,大声疾呼,以震醒聋聩,而朱子之学皎然复明于世”。由于吕留良具有如此抱负,他评点当时的文章,不是讲作文的技巧,而是讲“圣贤之理”,以文“明道”,后人谓“圣贤心事,曲曲传达”。很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通过学习他评选的文章,“胸中疑团,豁然开悟”,以优异的成绩中举获得官位。

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二甲第三十一名进士许承宣,写信给留良说:我知道足下是从阅读你的《天盖楼选》书籍开始的,“使文章一途,披云雾而见青天”,“天下读《天盖楼选》,未尝不仰为景星庆云之见于世”。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壬戍科一甲第二名(榜眼)吴涵亦曾说道:予少读晚村吕先生所点评时文,深切感到“婆心恳切,理致精微,辄笃信而深嗜之”。

吕留良长子吕公忠,在其父去世后,可能为生活和个人及家族发展考虑,违背父意。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参加科举考试,获丙戍科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后在朝廷任翰林编修。

吕留良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学生,就是才华横溢的严鸿逵。清廷当朝大学士朱轼看重其才识,特意推荐他编修《明史》。后来严鸿逵受到吕留良文字狱一案的牵连,其判处和吕留良一样,在去世后被戳尸枭首,其孙辈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这些学子的成功,也是吕留良的成功,说明吕留良是一代名师,指点有方,学子受益;这些学子对吕留良的敬仰和高度评价,说明吕留良是一代大师,才华非比寻常,精通传统儒学和文化,知其要,得其道。正是因为如此,吕留良从事时文评选编辑的书籍,印刷后销售广为传播,以“天盖楼”名义发行,在南京、北京和福建等地大受欢迎。一百多年后,清道光年间的文人阮元看到吕留良的《文集》,惊呼“其所著作,皆具大手笔”,“阅其书,知非积学功深,必不能然”。清朝名臣曾国藩对吕留良点评时文评价甚高,在教育儿子学做文章时,推荐吕留良等时文,气势最盛。通过刻书出售,使吕留良获得了生活来源和书籍经营资金,保持了清高的气节,不必通过科举考试求仕进,可以自强不息,不食清禄。

吕留良长子吕公忠,参加科举考试能够中举取得好的成绩,也说明吕留良家教严格,教子有方。孩子们很小时,吕留良就不惜重金,聘请名师宿儒黄宗义、张履祥来家中教学。作为书香门第,吕留良把读书学习看成是天下第一等大事,时时教诲后代和身边人,通过读书学习明理做人。他说:“读书未必能穷理,然而,望穷理必于读书也;秀才未必能读书,然而望读书必于秀才也;识字未必能秀才,然而望秀才必于识字也”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又说:得少闲即读书,细心看,温诵古今文字,有所见即作文以发之。早晚不可不读书,读书便是“提撕法”也,就是提高自己的好办法。人切不可废读书,废读书则流入市井,污下而不知矣。吕留良逝世的当天,还勉励门人:细心努力为学。

吕留良三个儿子在外经商,常年在外,他唯恐学业荒废,时时提醒他们不要忘记读书作文。对于大儿子吕公忠,要求最为严格,经常要求他把所写文章寄回家中,如果连续几次信中没有文章,便追问原因和加以督促。吕留良鼓励第二个儿子吕主忠说:作文不可畏难,即未能佳,且去做。多做自通,越缩越生疏矣。做文章不要怕人笑,怕人笑便终受人笑,不怕人笑更何人笑得我也。第三个儿子吕宝忠,因为平时学业不佳有自卑感,认为自己脑子笨,自从经商之后,想专心做买卖,把读书作文置之度外。吕留良知道后十分生气,写了一封长信耐心劝导。鼓励他不可自弃,人是“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知耻近勇”。如果“加百倍之功,则愚必明,柔必强”,是有希望成功的。吕留良还担心的说,我不忧虑你迟钝,而忧虑你市俗,知其利不知其义,做人如果这样,“与其富足不通文义,无宁明理能文而饿死沟壑”。

吕留良对家人和后代的言传身教,特别是在读书学习方面的严格教诲,没有白费心血,文脉相传历代后人,而且随着后代家族被流放到宁古塔,惠及了黑龙江地区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吕留良的后人来到宁古塔地区后,作为罪犯后裔,虽然不能走“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道路,但是在行医、经商的同时,不忘先祖训示,坚持读书学习,自然对当地的文化教育方面带来了江南地区的影响。据龙江古籍《柳边记略》介绍,宁古塔地区原为满族女真各部落和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清初顺治十二年时还没有汉人,文化极其落后,书籍很少,《柳边记略》作者杨宾的父亲,流放时带去的《五经》、《史记》等几部书籍,在当地是仅有的少数汉书。正是因为如此,当地以文人为贵。文人富裕后则经商,形成了当地的习俗。吕留良家族111人发配到宁古塔后,来了一大批有学问的人,尽管缺少这方面史料的详细记载,但无疑在文化交流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给当地的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家族中有些人在宁古塔努力之后,通过行医、经商富裕起来。吕留良孙辈有一个叫吕懿兼的,在流放宁古塔五年后,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份,同时获得一些人身自由,利用清朝花钱买官的制度,耗费125两白银,到北京朝廷里的户部国子监捐了一个监生的身份,也就是秀才的名分。其侄吕敷先羡慕叔父所为,也花钱办了同样的事。两个人因为有了秀才身份,更是因为有文化的功底和影响,对宁古塔官员管理流放人员的“点卯”(每5天报到点名)规定不再认可。但宁古塔官员把吕氏家族当成叛逆重罪人员,对秀才身份不与承认。两人为此告状到北京刑部,最后惊动了乾隆皇帝,指责户部办事人员办事违例,于乾隆四十年下圣旨,将吕懿兼、吕敷先叔侄二人及其家属发往黑龙江卜奎(今齐齐哈尔市)与披甲人为奴,在吕氏家族史上出现了“二次流放”。这次事件的发生,说明了吕氏家族在文化上的表现和抗争,不乏有正“书香门第”之名的含义。

吕氏家族的部分人发配到齐齐哈尔之后,继承弘扬前辈读书明理的优良传统,同时积累和总结家族成长创业的历史经验,不但通过行医和经商获得了财富,还注重传播文化,开办私塾讲学,对齐齐哈尔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据《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记载,吕留良玄孙吕景儒,在齐齐哈尔拜名师章汝楠学习,学有所成,和当时齐齐哈尔著名学者西清(《黑龙江外记》作者)、程瑛交往甚密。吕景儒不但勤奋读书学习,广交才华出众之人,还不拘一格用人,启用有真才实学的仆人。河南人李慎吉戍齐齐哈尔,最初在吕景儒家当佣人,吕景儒见其能文,便请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吕景儒借鉴宁古塔先辈的经验,学成辄经商,晚年行医。嘉庆年间齐齐哈尔传染病流行,疫情严重,吕景儒为救治百姓,暗地里将解毒的中药投入井中,救活病人无数。

清道光年间,吕氏家族在齐齐哈尔成为首富,于卜奎城内建造了祭祀祖先的吕氏宗祠,同时在两侧建起了吕氏大宅,共有房屋五十余间,占地面积达万余平方米。民国元年(1912年),章太炎到齐齐哈尔后,亲自到吕氏宗祠祭奠吕留良,并且在撰写的文章中介绍吕氏“后裔多以塾师、医药、商贩为业,土人称之为‘老吕家’。虽为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诸犯官遣戍者,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未尝自屈也。初,开原、铁岭以外,皆故胡也,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由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齐齐哈尔人知书,由吕用晦(留良)后裔谪戍者开之”。

吕氏家族自1733年流放到黑龙江省宁古塔地区后,至今已三百余年,家族人员不断繁衍生息,分流居住于黑龙江省内外各地。乾隆年间,吕留良三子吕宏忠的曾孙吕端儒,因为得罪宁古塔副都统安林,被迫由宁古塔迁往拉林,居拉林东二十里的黑牛圈,成为吕氏在拉林(五常)的分支。为了传承吕氏家族文化,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先祖遗志,理清家族人员的繁衍发展脉络,2003年11月,吕氏在拉林(五常)的分支——吕留良十世孙吕观州和十一世孙吕东太,开始编纂《吕氏宗谱新编》(卷一),历时两年多后,于2005年完成。

据《吕氏宗谱新编》(卷一)介绍,在历史上,编修宗谱是吕氏家族的优良传统。明末清初之时,吕留良就很重视宗谱的编修延续,现存北京图书馆的《河东吕氏族谱》,即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由吕鸣恭等重修,吕留良校正的。近二百年来,吕氏后人曾经先后组织过七次大的宗谱编修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诸多社会原因,几十年里黑龙江的吕氏后人尚未搞过续谱活动。

这次《吕氏宗谱新编》(卷一)活动,集以往吕氏宗谱编修之大成,广泛收集资料,借鉴各方面的经验,具备以下几个特色。一是回顾了吕氏家谱编修的历史,阐明了重新编修宗谱的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强调指出,“为了继承先祖遗志,发扬吕氏家族的光荣传统,教育后代子孙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家族群兴旺发达,为中华民族奋起贡献才智,拟定重新编撰吕氏宗谱”。二是介绍了历史上的吕氏的起源和名人。自上古时代“赐姓曰姜,氏曰有吕”,到春秋、战国、汉唐至清代和今天,先后出现了吕尚(姜子牙)、吕温、吕蒙正、吕公著、吕公弼、吕好问和吕留良等名人,有的是辅佐皇帝治国的宰相名臣,有的是文采飞扬的名人志士,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仿效。三是理清和记载了吕氏后人在黑龙江省分布和有关方面的情况。近百年来,吕氏后人在黑龙江省人数增长较快,居住分散凌乱,情况不详。通过《吕氏宗谱新编》(卷一)的编修,理清了吕氏后人在黑龙江省一分为三的情况。其一是牡丹江宁安、海林部分,其二是齐齐哈尔部分,其三是拉林(五常)部分。《吕氏宗谱新编》(卷一)不但接续了吕氏族脉,还简要记载了吕氏今人奋斗和发展的有关情况,以鼓励后人。如拉林(五常)吕留良十世孙吕观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任黑龙江省肇州县县长、县委书记、黑龙江省劳动厅党组成员、省劳动服务公司总经理(副厅级)。拉林(五常)吕留良十世孙吕观州,也就是编修《吕氏宗谱新编》(卷一)的校正者,1945年生,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曾任黑龙江省望奎县副县长、中共绥化地委委员、黑龙江省绥化行署副专员,黑龙江省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黑龙江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正厅级),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在职期间为官刚正,知识丰富,处事干练。平时喜诗文,著有古诗集《闲庭集》、《续闲庭集》、《沧海集》、《林泉集》。多年来关注和参与吕氏家族文化研究,被聘为浙江省桐乡市文联吕留良研究会顾问。

家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在姓氏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家谱“血浓于水”,传承着血缘和文化,对于研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俗和人口,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吕氏宗谱新编》(卷一)的编写,不但传承了吕氏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为黑龙江省家族文化的研究和普遍、深入的开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从而为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1]吕留良文集.浙江文丛.

[2]俞国林.天盖遗民(吕留良传).

[3]卞僧慧.吕留良年谱长编.

[4]吕东太,吕观州.吕氏宗谱新编(卷一).

[5][民国]张伯英主编.黑龙江志稿.

[6][清]杨宾撰.柳边纪略.

猜你喜欢

宗谱黑龙江省读书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浅谈宗谱的重要性及其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