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霾责任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2013-08-15曹林

民生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监测仪雾霾工地

文/ 曹林

雾霾责任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文/ 曹林

治理雾霾,必须进行问责,不能让雾霾成为一笔糊涂账,不能让主政官员的责任淹没在“每个人都有责任”的含糊其辞中。

这个月的天气让中国人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一个字:霾。人们表面上表现得似乎非常乐观,编各种段子恶搞着雾霾,但这不是真的乐观,而是“霾没”中国下的无奈。雾霾不散去,一次次地袭来,不乐观面对还能怎么办?

从目前的情况看,雾霾频发已非偶然,而可能已经成为城市的常客。残酷的现实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来一阵风就雾消霾散”那么简单,而是长期以来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累积问题的总爆发,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在长期累积后已经到了一个爆发的高峰期。这样的阵痛期也许将在一段时间中长期存在:一边是政府加大环境治理,一边是雾霾常发高发。这既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为昔日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方式买单,也是每个人为自己“顾眼前不顾长远”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买单。

怎么办?首先得界定责任,才能解决问题。那雾霾的责任如何划定呢?严格来说,每个人都有责任,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以旁观者和受害者自居,这漫天的雾霾中也许有每个人的“贡献”。我们无法一边开着豪华的大排量的汽车,一边以受害者自居。这个问题上,没有谁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带着道德优越感去把雾霾的矛头指向别人。正如有人批评爱把PM2.5监测仪带在身边监测空气并转发监测数据的潘石屹,潘石屹所开发楼盘的工地也是污染源之一,他也应该带个监测仪去自家工地测测,监测自己的工地有没有防风防尘措施。

每个人都有责任,这是现实,可是在解决问题和追问责任的时候,这样的话等于没有说。这样的描述会使雾霾责任成了一笔糊涂账:谁都有责任,可是好像谁又都没有责任,谁都可以推卸责任。所以,应该分清主次责任和道德法律责任。应该这么描述,在雾霾问题上,每个人在道义上都有责任,但从主要的法律责任看,政府部门应承担主要责任。

城市空气污染发展到今天,使“首都”变成“霾都”的地步,主要责任在政府部门。虽然每个人都有责任,比如汽车尾气污染等等,但这种污染不是公民个人可以控制,而与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和交通管理政策相关。一边以汽车产业为支柱,鼓励公民购买汽车,一边又惰于发展公共交通,汽车如何不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还有减排的问题,这种宏观问题也并非公民个人能控制。很多城市一直号称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可在GDP的指挥棒下,这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城市的雾霾天,就是在种种节能减排的口号中严重起来的。驱之不散越来越严重的雾霾,无异于是给城市的减排作为投了否决票。种种看上去很漂亮的减排成绩,自欺,欺人,但欺不了天!临时抱佛脚,雾霾来了才知道要停驶公车,要遏制扬尘,有多少意义呢?

治理雾霾,必须进行问责,不能让雾霾成为一笔糊涂账,不能让主政官员的责任淹没在“每个人都有责任”的含糊其辞中。没有问责,就没有压力,就会无所作为,让官员感觉雾霾跟自己的乌纱帽相关,他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压力,拿出吃奶的力气去治理。否则,“同呼吸共命运”的鬼话他们才不会当真。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猜你喜欢

监测仪雾霾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一种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便携式物联网环境监测仪
可以消除雾霾的新型无人机
PM2.5环境监测仪设计
基于手机短信的智能交互式环境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从雾霾中突围
雾霾的中医认识及其防治
雾霾下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