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民办教育“破冰”

2013-08-15陈沙沙

民生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破冰民办学校温州市

□ 本刊记者 陈沙沙

温州民办教育“破冰”

□ 本刊记者 陈沙沙

温州,正在进行一场被视为“打破顶层设计”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自2011年3月国家试点落地,变化的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小打小闹,而是全面打破桎梏的整体变革。

“考虑了一个星期,到底是左是右,不是纸面上打个勾就行,选了就没有退路。”2012年5月,面对新政关于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抉择时,季秀兰选择了“企业法人”。

季秀兰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有着12年办学经验的民办学校出资者。她所在的温州,正在进行一场被视为“打破顶层设计”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对比1998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遗留的重重迷雾,此次试水可谓“突围之战”。然而,践行两年,随着改革渐入深水区,裹挟其中的主体,或满心鼓舞、或惴惴不安……

转机,出现在2011年

“当时只想出钱盖一幢大楼作为捐资。”回想起如何跨行到教育领域,季秀兰记忆犹新。

她的家在温州市龙湾区永中镇,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座人口近13万的中心大镇都只有一所占地30多亩的中学。为了发展教育,1998年,永中镇政府决定创办一所占地百余亩的现代化高级中学,并采取“公办民助”的方式,边筹建边招生。“后来因资金问题工程进行不下去了。”

1999年,镇政府决定新建学校改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正当这块“烫手山芋”无人肯接时,季秀兰夫妇接到了镇政府的电话……自此,他们全盘接收了这个进行了一半的工程,被当地人戏称为“做好事做成了东家”。

在“藏富于民”而公办教育资源又先天不足的温州,如季秀兰般,因各种原因走上办学之路的民间人士不在少数。从1985年乐清七里港高级中学宣告成立至今,民办教育在温州教育总量中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一。现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626所,在校生49.2万人,教职工4.2万名,专职教师2.86万名。“学校没赚到钱,还有负债。前前后后投进去有八千万元了。”多年来,季秀兰靠企业“输血”维持着温州越秀学校的正常运营。

办学过程中,她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政策的僵化,经历了法人属性不明、收费来源单一、招生困难、教师流失、公办学校“挤压”等民办学校发展的普遍困境。“几乎每一位办学者,包括我自己,都有一个怨言,就是民办教育的发展被制约了。”

近1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对公办学校支持力度的倾斜,温州的民办学校招生困难,出现了无米下锅的局面。在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的工作报告中,“困境重重、整体走弱、冰河世纪”等字眼赫然在目。

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转机出现。这年3月,温州市全面启动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经过7个月的调研、论证,2011年11月改革新政推出。其中,对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管理、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一视同仁等亮点备受关注。

学校,摆脱“非驴非马”

“区分民办教育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是民办教育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室副主任王烽称。

顶层设计对民办教育法人属性的界定一直模糊不清。

早在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1999年民政部发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中,民办教育机构一直被归属为“民办非企业”。

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但是,现实中,民办学校依然被作为“民办非企业”法人来对待,不能享受公办学校享有的税收、土地划拨、财政补贴等各种优惠,反被作为企业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

“说我们是事业单位,但学校领不到税务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都是自己印收据给家长开凭证。”苍南县狮山中学校长王丽凤无奈地说。

对于民办教育“非驴非马”的尴尬地位,在此次新政中,温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提出对民办学校按照营利和非营利进行分类。

“给予非营利性的学校‘民办事业法人’身份,而对营利性学校按民办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温州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解读道:“‘民办事业法人’身份在民政部分类登记中并不存在,怎么办?那我们民政部门就自己制作证书,印刷并编号,赋予民办学校全新的身份。”

据悉,温州市首批筛选出的100所试点民办学校中,84所选择了民办事业单位法人,16所选择了企业法人。“少数派”中没有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

“报企业还是报事业,我们很纠结。”接到通知后,苍南县求知中学校长陈德兴建议学校董事会选择民办事业法人。“民间力量办高中是很艰难的,如果政府每年补贴四五百万,试点5年,学校也许会更加规范。”

陈德兴口中的补贴,是指“民办事业”能够获得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补助资金”。此外,还享有公办学校同等税费优惠。“但也规定,每年在办学有结余的前提下,只能提取‘合理回报’,上限为累积出资额一年期贷款利率的两倍。”

“政府让你赚,有空间,为什么不体现自己的价值。”相较于多数学校的谨慎,企业家出身的季秀兰更愿意将办学比喻成办企业。“现在,说白了就是靠政府,政府今天有能力支撑你,明天呢?”

教师,缩小“二元结构”

在温州忠义外国语学校校长肖万琦看来,此次改革,最大的举措莫过于允许民办学校教师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

“我接手的那一年,教师流动率大概在40%—50%。”2010年3月,在公办学校任职20余年的肖万琦转身为民办学校校长,并第一次为如此高的教师流动率震惊。

这一数字在温州市教育局的一项调查中得到印证。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民办学校教师年流动率基本在10%以上,部分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年流动率甚至高达40%。

肖万琦所在的忠义外国语学校,是一所市直属的12年制寄宿学校,也是此次改革试点的窗口学校。据他介绍,该校教师多数工资较高,多位教师年薪达到10万元以上。

“民办学校的工资都是比较高的。但是工资高就有安全感了吗?”他一语道破了民办学校教师对社保问题的担忧。

此前,由于民办学校被定性为“民办非企业”,只能按照企业标准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导致民办教师退休后养老金只有公办教师的一半。

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一位参保缴费满20年的教师,退休后,养老金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36%;参加事业单位保险,则是 70%以上。

由此,教师保险的“双轨制”导致了教师待遇的“二元结构”,这成为民办教师心中不安定的因素。民办学校也素来被调侃为公立学校的“人才培养基地”。

2011年,温州民办教育改革新政出炉,其中针对教师社保问题出台了《关于完善民办教育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公办、民办教师同等待遇的开启。

《办法》第三条规定:具备以下条件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代理;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

2012年10月底,温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温州市教育局联合发文,正式启动民办学校教师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的前期工作。

“这是给民办学校套一个紧箍咒。没有政策之前,可以给老师办五险一金,也可以不办,老师就像是打工的。”关于新政,肖万琦形容道。

政府购买,成本几何?

“学校有82位符合条件的老师在县教育局参加人事代理,这部分教师是需要上事业保险的。每人每年的成本增加大约3万元,一年就是200多万元。”陈德兴说。

企业保险转为事业保险,无疑会给民办学校出资者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为此,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公共财政补助民办教育的实施办法(试行)》(一下简称《办法》),除了规定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专项奖补资金外,更提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补助资金”。

“我们学校比较符合四项前置条件,所以第一批拿到奖补资金,两百零几万元吧,差不多够支付保险的。”陈德兴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由于大部分民办学校外地教师较多,保险手续办起来也较慢,截至目前,苍南县只有两所学校得到了首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补助资金。

陈德兴所说的前置条件,即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必须具备“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学校85%以上的教师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部分;落实当地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工资制度;执行相应的会计制度”。

而学校所获得的补助资金,须按“缴纳教师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部分、教师培训、教师最低工资、改善办学条件”的顺序依次使用。

改革,除了政策、口号,必然伴随财政成本的如影随形。

戚德忠算了一笔账:如果首批参加改革的100所民办学校都满足前置条件的话,市县两级财政总共需要支付1.95亿元购买公共服务。“有些县两三百万就够了,有些县可能就得1000来万。”

“现在,区县财政都是‘就低不就高’,苍南县就是按生均教育事业费的20%计算。而且测算基数是‘小口径’成本,学校获得的补助资金就少一半。”温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苍南狮山中学董事长周宝惠直言。

《民生周刊》记者了解到,对于温州市大手笔“输血”民办教育,财政能否支撑、新政能否持续,已引起了基层纷纷讨论。“民办学校之间互相沟通,有人说瑞安县财政只能出300万元,平阳县更是说一分钱没有。”

对于民办教育“非驴非马”的尴尬地位,在此次新政中,温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提出对民办学校按照营利和非营利进行分类。

对此,温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处长王永其回答:“还没有通过非常正式的渠道,听到哪一个县市区说兑现不了。现在补助到位有6000多万元,都是教育局跟学校核对过的。”

根据《办法》,温州市本级财政仅负担市本级民办学校的购买公共服务经费,温州下辖的3个市辖区,6个县,2个县级市以及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均要为上述改革买单。

在结束采访时,温州市教育局已确定了2013年民办学校试点数量,将多达300所。

“加上去年的100所,这400所学校基本上把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民办学校覆盖起来。这样的话,估计每年财政将多支出4到5个亿。”王永其认为,“虽然有困难,但只要推下去,政策就不可逆转。”

□ 编辑 崔靖芳 □ 美编 王迪

猜你喜欢

破冰民办学校温州市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义务教育民办学校“非营利”是一大进步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中心小学
温州市瓯三垟灯具厂
进一步改善民办学校教师待遇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