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转型,为何能成功避免革命

2013-08-15李铁

领导文萃 2013年11期
关键词:朴正熙民主化中产阶级

□李铁

韩国向民主政治的转型,是一个政府与社会在互动中此消彼长直至势力大体相当时互相妥协的过程。

“汉江奇迹”的黄昏

1960年代前的韩国是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人均GDP仅八十余美元,属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列。但在1962-1976年间,朴正熙政府连续推出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使韩国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9.5%,韩国经济由此实现了第一次腾飞。这一发展速度被誉为“汉江奇迹”。

朴正熙政权执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政策,依靠集权主义的官僚体制,通过权力高度集中,摧毁一切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扶持大型企业。

1979年10月,朴正熙被刺身亡。同样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全斗焕延续了军人独裁,但同时也延续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进入1980年代的韩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

这种高度集权、由政府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对韩国的经济起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首先,集权就免不了腐败。尽管朴正熙利用个人权威大力反腐,自己也尽量保持清廉,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制度来制约权力,反腐效果微乎其微。全斗焕上台后,集权统治有所强化,腐败现象更是愈演愈烈。

除了腐败,国家主导经济开发与发展的模式也开始遭遇增长的瓶颈。

民主改革:政府与人民良性互动

在旧有的威权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韩国社会普遍要求用多党政治、民选总统来取代一党政治和军人专政。经济自由化、政治民主化成为韩国1980年代以来社会改革的主旋律。

进入1980年代之后,韩国社会的民主化运动此起彼伏,不断高涨,并在1987年达到最高潮。

在这样的形势下,韩国当局选择了顺应民主化的历史潮流。1987年6月29日,被全斗焕指定为接班人的卢泰愚,发表了历史性的八点民主化宣言。不久,这些原则被写入1987年10月27日由全民投票通过的《大韩民国宪法》。这是韩国成立以来的第九个宪法文本,惟有这次,宪法代表了民主的胜利。

当年12月,顺应历史潮流的卢泰愚当选总统。1992年卢泰愚主动退出民自党,将党内大权交给金泳三,韩国彻底完成了军政府向文人政府的顺利过渡。

韩国为什么能避免革命

韩国的民主化转型,只经历了并不严重的社会动荡,没有经历政权的断裂,成功避免了革命,以极小的代价实现了由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过渡,韩国是如何做到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既得利益集团没有死扛。

在全斗焕上台初期,他对社会不满仍然诉诸武力镇压。但全斗焕并没有一直强硬下去,他清醒地看到,韩国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快走到尽头,民主政治已经是韩国不可逆转的潮流。

在1980至1983年间,韩国经济增长率由5.2%升至11.9%,而通货膨胀率由28.7%降至3.4%,这也给了全斗焕政府以信心,当局认为进行全盘改革并不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第二,反对者也觉得没必要、不愿意走极端。

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通常是比较极端的派别,但在卢泰愚的民主宣言发布以后,这些极端势力迅速被民众所抛弃。过于热衷运动的极端派别民众党角逐1988年和1992年国会议席时,已经很少有人愿意投他们的票。人们普遍觉得,在政府显露出开明的诚意之后,激进的运动已经没有必要。

1987年后,民众运动开始逐渐被市民运动所代替。市民运动组织,比之前更注重关注细节的进步。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是市民运动与之前民众运动的不同。这样的转向,表明韩国的社会运动越来越走向建设性,极端势力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三,中产阶级的稳定作用。

1980年韩国中产阶级约占总人口的35%,1985年为40%-50%。中产阶级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道德感及民主意识都很强,是全面改革的重要推手。

1987年6月9日,《韩国日报》曾对中产阶级的政治意识作了一项民意调查,有85.7%的中产阶级同意 “即使推迟经济发展,我们也应促进人权”的命题。

然而,中产阶级也有相当理性和保守的一面。他们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对秩序有相当的敏感性,一旦社会民主斗争极端化,中产阶级便会退出民主运动,这是其保守性的表现。

当然,必须补充的是,韩国成功的民主转型也有特殊的外部环境的因素。首先背后有美国的强力存在,其次是对朝鲜之存在的忌惮。无论是当局,还是反对派,都知道不能搞过了头。

猜你喜欢

朴正熙民主化中产阶级
韩议员挺朴正熙贬菲律宾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在美国哪些州生活成本最低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
韩国总统是个酒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