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倨”与“恭”
2013-08-15段奇清
段奇清
在待人时,有人先倨后恭,有人倨中含恭,但无论如何,待人处世与人为善才是根本。
大凡能青史留名的政治家,当初登上政治舞台,并不全是为了拥有权利,更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个施展的平台,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就是如此。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撒切尔夫人不赞成同属保守党的前首相希思的政策主张,她支持基思·约翰与希思竞选党首。后来经过认真思考,她发现还是自己走上前台,打出自己的竞选纲领,胜算的把握会更大。
这一下,却激怒了希思,认为她是一心与他作对。竞选期间,希思的人马故意打出“我支持杂货商,但不支持他的女儿”的口号,以亮出撒切尔夫人的家庭身世作为攻击手段。但最终并没能阻止撒切尔夫人登上党首的位置。
在英国,一个政党的领袖能否当上首相,还要看其领导的政党在议会竞选中能否胜出。已成为保守党领袖的撒切尔想的是,参与党首竞选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并不是“有意与希思作对”。不过,一个政党,倘若内部不团结,即使议会竞选中获胜,自己当上了首相,也算不得一个能被人称道的优秀政治家。
为此,她要弥合与希思的关系。当选为保守党领袖的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希思,热情地邀请他参加她领导的影子内阁。在被希思回绝的情况下,撒切尔再次拿出自己的真诚,请希思手下的总督导员怀特洛出任保守党的副领袖,怀特洛接受。除此,撒切尔在政策主张上,对并非原则问题作了调整和修补,使得在对外政策上,两派基本一致。此时,希思发表声明,对撒切尔“完全相信”。撒切尔凭着这种“前‘倨’后恭”,不仅让保守党空前团结,更树立了自己友善坦荡的政治家形象,在一片赞扬声中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如果说撒切尔夫人倨与恭比较分明,以后来的“恭”化解了先前的“倨”所带来的矛盾隔阂,那么三国时期的政治家王祥则是虽“倨”犹恭。
司马昭在五十五岁中风猝死后,长子司马炎继承其相国、晋王的地位。此时,王祥与荀顗前往拜贺,荀顗对王祥说:“相国尊贵权重,何曾已经向他行了最重的礼,今日去见他应当下拜。”王祥回答说:“相国确实很尊贵,然而还是魏的宰相。我们是魏的三公,公与王相只不过相差一个等级而已,上朝时的班列也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动不动就去跪拜人的道理!这样会折损魏朝的威望,也有损于晋王的德望。君子爱护一个人应按礼行事,我是不会跪拜的。”见到晋王时,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长长作了个揖。当场司马炎就说:“今日才知道你王祥为何这么受重视啊!”
无论是倨还是恭,只要出于一片与人为善之心,你就能立于天地之间,并闪烁于历史星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