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

2013-08-15曹露聪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普通法守法全民

曹露聪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0248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而现代法治精神即是“民主、正义和秩序”,这充分说明了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可以为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生的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合理和文明的机制。而法治社会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和谐社会的法治建设就必须从立法、执法、守法等多个方面入手,其中完备统一的立法是前提,公正不阿的执法是关键,全民守法是最理想境界

一、建立完备统一的法律体系

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法治社会中,人们依据法律的规定各司其责、各取所需,整个社会井然有序,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就必须要有完备统一的法律体系。这就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立法

完善立法是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正面临转轨变化,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社会的安定。要将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最为合理文明的方法就是及时地制定法律,让所有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法可依”。虽然,近年来依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我国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以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又全面修改了义务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仍然不甚完备,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期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有法可依。

(二)加强法律审查

加强法律审查是保证法律统一的必要手段。保证法律本身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所谓法律体系的和谐,指的是普通法不能与宪法相抵触,普通法与普通法之间不能互相冲突。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普通法都不能与之相违背,否则即无效。纵观世界各国,大多数的国家都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以保证法律本身的和谐,即法律的有效性由专门的机构通过专门的程序进行审查。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可以推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实际上就是我国的法律审查机构,这虽然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认为由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审查权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但是笔者认为,从大局上看加强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审查工作是可行和必要的。

二、公正不阿的执法

法律只有在现实中具体的运行才能真正发挥其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而法律的运行过程即是执法的过程,脱离了执法法律就只是一纸空文。广义的执法包括了行政机关的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司法两个方面的内容。公正不阿的执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一)依法行政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拥有的强制力若是不能得到约束,那么势必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将损害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因此,现代法治社会都强调利用法律对国家的公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防止国家公权力的滥用危机到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在国家的权力体系中,最能代表国家意志的即是行政权力,因此政府被多数人视为国家,因此现代法治国家必然要求政府依法行政。简单的说,就是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定授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否则就是违法行政,公民有权就这种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寻求司法救济。因此,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公正司法

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权在法治社会中地位极其重要。因此,现代法治社会必然要求公正司法,即司法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职权,保障公民在权利受到侵犯之时能够及时得到救济,通过惩罚犯罪和补偿损失来保证公平正义,恢复社会秩序。公正的司法首先即是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保证人人平等的最关键一点就是要保证弱势群体的诉权,这就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诉讼制度。让公民能够真正的以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另外,调解也是和谐解决矛盾的重要途径,其可以降低司法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因此,在处理民事纠纷案件时,要充分利用和不断完善调解制度,以求更好更快的解决纠纷,维护和谐。

三、全民守法

守法的普遍程度也是社会和谐的程度,因此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最高理想境界,更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只有全民知法,懂法、用法以及自觉守法,才能保证社会最大限度的和谐。

(一)进行守法教育

依照法理,守法又包括消极守法和积极守法。消极守法是指公民被动服从法律而不违法,而积极守法则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可见,守法不仅仅是不违法,更重要的是要以法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长期以来,受“义务本位”思想的影响,公民对守法的认识都只是消极守法,“重义务,轻权利”的思想使得公民的权利意识不强,我国的人权保护极大受限,而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多的要求公民不仅要消极守法,还要懂得积极的守法,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营造良好守法环境

外部环境的将会是人们守法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守法环境可以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守法的文化氛围,促使公民养成守法习惯。这就要求党员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守法,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进行活动,要做到依法执政、执政为民,以自身的行动在人民群众当中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另外还需要加大法治宣传,在全民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全民守法的良好环境。

[1]于向阳.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龙一平,高军.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商业经济,2005(11).

[3]张波勇.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法治建设.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

[4]王称心.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法学杂志,2005(3).

猜你喜欢

普通法守法全民
全民·爱·阅读
为什么普通法更有利于创新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英国普通法传统形成研究
加拿大最高法院的法律解释:普通法方法的胜利
可持续全民医保
普通法的三种语言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