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2013-08-15文燕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阶段德育

文燕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新桃小学 陕西 安康 725300)

2010年我国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指出“要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这是教育部继2005年后再次强调有效衔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德育内容依然衔接不上。

一、内容衔接的困境

内容的衔接,是指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要有一个总的培养目标,然后根据这个总的目标和本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来确定具体的任务要求,从而切实保证各学段德育内容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有效实现德育内容体系的层次优化与整合。当前的学校德育教学从小学到大学有很多的脱节现象,有的内容脱节,有的重复,甚至还在层次上出现颠倒的情况。

(一)层次化意识缺乏,存在简单重复问题

品德发展的规律表明,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特点,处于不同的思想层次。德育的开展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从而切实保证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断加深。但在切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却恰恰忽视了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使教学内容与处在此阶段的的学生的生活和见闻以及理解力有较大距离,缺乏应有的层次。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学思想品德,到中学的政治,再到大学的课堂,必有一个章节是爱国主义教育,其实这是根本不需要的重复,重复的多了反而会有反作用。

(二)循序渐进无法体现,倒置问题突出

因为前面提到的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层次,德育教育在层次化上出现了问题,加上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成绩,老师盲目的将考试的内容作为讲课的重点,不会出现在卷面上的问题直接忽视掉,结果出现了本阶段理应接触到的德育教育没有涉及,高于这个阶段的理论反而被强调的现象出现。

比如,小学生的课堂上,涉及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虽然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终极目标要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毕竟这是哲学范畴的概念,小学生不会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能过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为什么非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还一百年不变,他们能做到的就是把这些内容死记硬背下来,并不会真正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他们应该学的是集体主义,是团结合作,是诚实勇敢。

二、走出困境的出路

看到问题的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对于学校德育内容衔接问题上的的研究,其目的不仅是要正确把握传统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对传统学校德育内容的衔接困境进行思考,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辟出一条出路。

(一)科学确定各层次学段德育的内容

学校德育各学段的层次内容应该考虑到内容教学的现实性和可行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心还处于幼稚阶段,这个阶段是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正是走出家庭走向人群的时候,也是培养各种生活习惯和交流技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学理应注重生活体验,意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培养目标不是人才的培养,也不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是让学生对基本的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责任与义务等有正确的态度和实践,引导他们成为一个诚实正直、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是德育的基础。学校应制定相关的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必备的道德规范,因为孩子没有自我约束性,因此可以适当的强制性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但是在教课形式上要力求教育内容的形象性和具体性,避免空洞说教讲大道理,多从小故事中体现小道理,注重点滴小事的潜移默化。

中学阶段:中学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高等教育的桥梁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增快几乎接近成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力、想象力明显有所提高,但思维的形式仍然处于经验阶段,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这个时期的德育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了解道德在人一生中所出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具备健康的生活态度。

大学阶段:大学生是高素质的集群体,是青年中的优秀代表,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逐步由感性的经验性思维转向理性的逻辑思维,他们的批判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为此,大学阶段的德育内容在层次上要突出基本理论教育的内容,讲求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强调对教育内容的理论阐述与深化,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要学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要注意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热情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作为教育的重点,从而真正做到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都得到解决。

(二)统一规划学校德育课教材体系

教材是内容的载体,所有的教学内容要从教材中得到体现和传达,教材的内容是否科学,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非常的重要,关系到德育内容是否真正能够实现。出现内容衔接的问题,多是由于教材版本过于多,没有统一的规范内容,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对教材进行统一规划和修改编写,使之形成一个有机衔接的整体。可以依据相关的国家指导性文件,实行一纲多本,编写者必须要充分注意教材编写的整体性,最好由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领,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者组成小组共同编写,最好是能够把各阶段的编写小组聚集到一起,共同研究和制定教材编写的理念、标准和内容。

三、结语

以上只是个人总结的相关看法,具体的问题研究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探讨与研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祖国的教育大业,为了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而不断努力。

[I]冯文全.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成都:人民出版社,2010.

[2]赵红灿.理性与主体间的问题间性—现代性理论的核心论域[J].长白学刊,2009(5).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阶段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