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立图书馆与近代安徽文化的发展

2013-08-15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方志安徽安徽省

胡 挺

(安徽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自古以来,安徽省才人辈出,著述颇丰,因此安徽文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之地位。正如陈东原所说:“安徽居全国中枢,地扼南北,所以本省文物颇能擅各方民族之长。远的不必说,有清一代,徽州之经学,桐城之文学,俱为一代大师,为全国所宗仰。上溯明代,则有梅宣城之天文数理,方密之之物理,俱开中国治斯学者之先河。流风所被,本省学者至今尚为世所推重”,由此可知安徽文献在全国之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对此,皖省方志多有辑录,民俗资料及各类文物亦能呈现。因此安徽省立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机构,在其成立之时便开始努力搜集各种皖省方志及民俗资料、各类文物,从而为近代安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过程中,一方面,安徽省立图书馆十分重视对于安徽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包括对安徽各地地方志的搜集、对安徽历代文化人物及其著述、安徽各时期的文化发展状况等进行编纂和总结,既有利于安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利用。另一方面,安徽省立图书馆还扮演者其他文化机构的角色,例如该馆曾经编纂和出版过大量书籍与刊物,有出版社之功能;曾搜集皖省文物并设立陈列室以供人们参观,有博物馆之功能;同时作为安徽省当时最先进的近代图书馆,还有负责为安徽各市县图书馆培养图书馆学人才的功能,等等。

一、安徽省立图书馆与皖省方志的整理及利用

皖省方志是安徽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安徽省立图书馆也充分认识到了方志的重要价值,因此把征集本省志书作为阐发安徽文献的第一项工作,同时《学风》也为此曾三次发布搜藏安徽方志的报告,表现出对搜求皖省方志的强烈意愿。

二、安徽省立图书馆与《安徽省立图书馆丛书》的编纂及出版

在搜集和整理皖省方志的同时,安徽省立图书馆还积极访求安徽各地的民俗资料,并对其进行重新整理与出版。同时,还将各种相关论著之可以成为专书者,拟即采编为《安徽省立图书馆丛书》。《安徽省立图书馆丛书》是一部大型丛书,它包括安徽自古至今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有人物介绍、文化教育、各地区风土志等等,内容十分广泛。

早在胡翼谋任馆长之时,就已经有意于编纂一部《安徽著述人物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民国十九年,安徽省立图书馆曾就《桐城县志》中所记载人物来分别搜集资料,又因人力不够而作罢。到民国二十一年秋,才开始由蒋元卿负责着手搜集,以各府、州、县志为主,参考相关书籍资料而编成,其中包括四十余县,先后在《学风》上发表的有怀宁、宣城、南陵、芜湖、潜山、宿松、合肥、庐江、无为、黟县、休宁等县,其余未发表的相关内容资料则在抗日战争中全部遗失了。至抗战结束以后,蒋元卿又在此基础上继续搜集资料,完成初稿,并将其定名为《皖人书录》,其中收入的安徽作家有七千六百多人,著述约有一万七千多种,作者均有生平简历,著作注明该书版本及存逸情况等等。关于安徽著述人物介绍方面,除蒋元卿的《安徽著述人物志》以外,还有光大中的《安徽才媛纪略初稿》以及姚子素的《桐城文录入选诸家著述考》。《安徽才媛纪略》中收录了安徽各地区历代著名女学者以及她们的一些基本情况,先后发表于《学风》上的有宿松、潜山、望江、芜湖、庐江、南陵、六安、舒城、无为、霍山、合肥、桐城、天长、休宁、凤阳、滁州、霍邱等县的才媛纪略。

三、安徽省立图书馆与皖省文物的收藏及陈列

安徽省立图书馆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皖省文物的收藏与陈列展览,即具有博物馆的功能。民国二十二年安徽省立图书馆设立历史民俗陈列室,专门用于收藏和展览各种历史民俗资料。其中历史资料包括文化艺术类、生产工具类、战争工具类、交通工具类、生活工具类、人物类以及革命资料类等方面;民俗资料包括职业生活类、社会生活类、宗教生活类、休闲生活类等方面。这几类之实物、模型、图画、影片、拓本等各种类型的文物均在陈列的范围之内。(后来由于所搜集之资料多为文化方面,因此更名为历史文化陈列室)。

随着馆藏古物的增加,原有的历史文化陈列室与寿县古物室显得有些拥挤。为此,新任馆长吴天植于民国二十五年在馆西修建新屋,将原有之历史文化陈列室与寿县古物室迁至此处,合并成立省立图书馆历史博物部。同年元旦,省立图书馆还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文物展览会,所展出的内容具体包括八个单位:历史博物、善本图书、本省文献、新旧杂志、新旧日报、中等教科书、儿童读物、本馆行政,其中以历史博物展览为主体。历史博物部分包括三大类,分别是寿县古物、历史文化资料、金石图贴。其中历史文化资料有隋唐的古俑、秦汉的钱币、汉唐宋明历代的帝王以及本省历代先贤的书像、清朝的学制、文物制服、科举试卷,还有合肥、当涂、芜湖、六安等地出土的古物,等等。而参展的金石图贴则包括古代石头刻文、衡岳均峰碑、西周石鼓、汉代隶书、西东魏之墓志、隋唐志行楷以及宋元明以来的各种石刻等等。此外还有四库全书、名家真迹等在展览会上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此次展览会,让更多的人对安徽省立图书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扩大了省立图书馆的影响;同时也让更多的文物为人们所认识,扩大了皖省文献的影响,也有利于学术交流。

四、安徽省立图书馆对周边地区图书馆事业的辐射

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文化机关,它的社会教育功能、文化功能不言而喻。而安徽省立图书馆作为皖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好的一座公共图书馆,它所负有的责任就更大了。作为一个省立公共图书馆,它不能仅仅追求自身的发展,更应该将图书馆事业向其周围地区辐射,以建立更多的图书馆,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推进一个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喻友信在《省立图书馆应负之使命》一文中也认为即使省立图书馆自身发展再完善、馆藏再丰富,若未能将图书馆事业扩展开来,那么其影响终是有限,因此省立图书馆还应负有推广全省各县立图书馆、辅助全省各级学校成立图书馆、提倡全省各机关各会社设立图书馆的使命。推广的手段则因地而异,或由省立图书馆呈请省教育厅指令各县政府或县教育局筹建县立图书馆;或由省立图书馆派员分赴各县,向县政府、教育局或当地各机关团体宣传,并劝其筹办图书馆,或设立巡回文库以代之(1)。

安徽省立图书馆为了能训练处合格的馆员,省立图书馆也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并且还制定出了《区立图书馆保送学员实习规程》十一条,为学员之实习准则,也方便省立图书馆更好的管理与训练。经过几年的努力,到1935年时,安徽省已有公共图书馆19座,其中除一座省立图书馆外,其余均为省立图书馆附设之县立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分布在全省各个地方,北至阜阳,南达婺源、宣城,西到六安,东到全椒、盱眙,这些图书馆的建立,将省立图书馆的文化作为几乎辐射到全省,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安徽文化的发展。

注释:

(1)喻友信.省立图书馆应负之使命.学风.1934(7)。

猜你喜欢

方志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黑龙江民国方志所刊名家墨迹选
嘉绒藏族地区的旧方志编纂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