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嵇康政治思想剖析

2013-08-15李鸿飞

黑龙江史志 2013年9期
关键词:司马氏司马昭嵇康

李鸿飞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智慧,最具热情的一个时代。”(1)学者们很早就注意到魏晋思想家在我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中具有独特贡献与特征。所以,在后世的文字记载中多有论述。近代以来,有学者对嵇康及其庄学思想,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但是笔者认为,他是外庄内儒。历史好像有一个规律,集权力量削弱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必定会得到发展与解放。就像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清末民初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人们在这些时期,政治热情也会以某种方式得到极大提高。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追求和觉醒。”(2)那些一展仕途的人,他们的政治思想倒是很直接地体现在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上。恰恰是这种即远离政治又无不和政治相关的人的思想,是值得我们剖析与研究的。

一、历史背景

东汉汉末,天下大乱,曹操逐步武力统一了中国北方。220年,曹丕受汉献帝禅位登基称帝。226年,曹丕病故,诏令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四人辅政魏明帝曹睿。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托孤曹芳于曹爽和司马懿,命二人辅政。由此,司马氏和曹氏宗亲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247年,曹爽软禁郭太后,独断朝政。5月,司马懿称病不朝。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等人,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250年,令狐愚、王凌谋立曹彪未果,王凌被逼饮鸩而死,“收其余党,皆夷三族,并杀彪。悉录魏诸王公置于邺,命有司监察,不得交关。”(3)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把持朝政。254年曹芳联合李丰、张缉、夏侯玄等意图罢除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败。司马师贬曹芳为齐王另立曹髦为帝。255年,母丘俭、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兵败。司马师亦病死班师途中。257年,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被斩,夷三族。260年,曹髦讨伐司马昭,途中被杀。同年,司马昭立曹奂为帝。265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任晋王。同年,曹奂被迫禅位司马炎。自此,司马氏最终攫取曹氏政权。

二、嵇康政治思想剖析

嵇康生于公元223年。主上奚氏因避怨而从会稽迁至嵇山之侧,因而得姓嵇。他幼年丧父,由母亲和哥哥抚养长大。无师自通,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据此可知,嵇康寒门中人,并非世家大族出身。文人向来对政治抱有热情。嵇康成年后来到了国都洛阳,积极游走太学。刘孝标在《世说·德行》注中引《文章叙录》“康以魏长乐亭主婿,迁郎中,拜中散大夫”。(4)这样他就攀上了曹魏宗室。其实如此也不失为文人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但是,就是因为这个选择,也决定了他一生的政治立场和人生悲剧。嵇康先后做的这两个官职都是闲职,未被委以重任。据《宋书·百官志》载:“中散大夫,王莽所置,后汉因之……养老疾,无职事。”(5)在这里笔者认为,嵇康没有受到重用是因为,他当官的时期,实属曹魏末期,宗室尤不能掌控政权,况一远门外戚?若是曹魏政权能够延续的更久的话,他是完全有可能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无固定职事,也为他们做竹林之游提供了时间保证。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诛杀曹爽极其党羽。嵇康虽然在立场上倾向宗室,但是他既无刀兵又无钱粮,故幸免于杀戮。在当时那种“动者多累,静者鲜患”政治局面下,很多仕人不得不应召为司马氏集团所用。唯有嵇康向秀等人,依旧坚守在竹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和政治脱离。中国的隐士大抵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隐士,其实这个不常有。常有的则是因仕途失意而去归隐的“迫隐”之人,存身以待时命,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笔者认为嵇康他们应该属于后者。人出生以来都是入世的,学步,学话,与社会在进行着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他们躲避的是当时司马氏篡夺谋逆的政治统治,并非真正的信仰老庄思想而入山林,尽管他们一直试图体验老庄一样的生活。相反,像商鞅,韩非子,董仲舒,墨子等都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虽然我们把“商鞅,韩非子,董仲舒”归于法家,但是笔者认为“法”仅仅是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的手段。其目的无不在践行着儒家的“修,齐,治,平”的社会理想。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载:“叔夜情至之人,托于老、庄忘情,此愤激之怀,非其本也。”(6)纵观嵇康一生言行,儒家思想贯穿其中,外道而内儒。

嵇康不应司马氏征召,寓居河内郡山阳县。对于嵇康为何不应征召,吕兆禧《吕锡侯笔记》中有非常透彻的分析:“嵇叔夜以宗室联姻,一拜中散,便无意章绶者,诚见主孱国危,不欲俯首司马氏耳。故山涛欲举以自代,辄与绝交。观其书有非汤武之语,固有所指;而作《高士传》取龚胜者,岂非以其不仕新莽也。”嵇康为何选择山阳作为隐居之地,笔者认为这和汉献帝刘协禅位于曹丕后被曹丕封为山阳公于山阳县有关。山阳国“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7)当时的山阳国,相对独立。所以,嵇康隐居山阳,不在司马氏的治下。这和政治流亡有相似点。另一个原因就是,山阳县流觞曲水,茂林修竹,环境宜人,贴近自然。正符合嵇康的道学价值取向的追求。

250年“兖州刺史令狐愚、太尉王凌贰于帝,谋立楚王彪。”(8)司马氏集团“收其余党,皆夷三族,并杀彪。悉录魏诸公置于邺,明有司监察,不得交关。”就这样曹魏宗室被司马懿软禁于邺城,嵇康因而撰写《太师箴》,首先提出了先王君主之道“故君道自然,必讬贤明。”然后写“下逮德衰,大道沉沦……不友不师。“穆穆天子,思闻其愆。虚心导人,允求谠言。”进而提出臣道“师臣司训,敢告在前。”在这里,能够鲜明的体现出嵇康的政治观点。

公元255年,“大将军尝欲辟康。康既有绝世之言,又从子不善,避之河东,或云避世。”(9)。在当时那种“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10)的局面下,嵇康敢于不应司马氏的征召。深刻体现了嵇康“心忧天下,以节死国”的士大夫精神。表明了嵇康坚决不与司马氏集团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

司马昭标榜以孝顺治天下。为什么以“孝”不是以“忠”呢?鲁迅指出:“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因而嵇康喊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这样的反对司马氏虚伪的礼教。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司马氏又宣扬尧舜禅代,以表明其统治的合法性,嵇康因而做了《卜疑》“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予以讥讽。

260年,曹髦在讨伐司马昭的途中被杀。同年,司马昭立曹奂为帝。臣弑君,司马昭不臣之心显然。嵇康碍于世事也无十足实力拍案而起,所以,他选择了旧事重提,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喊出了“非汤武而薄周孔”这句时代的最强音。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此有较为深刻的阐释,“汤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辅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尧舜;而尧舜是禅让天下的。嵇康都说不好,那么,叫司马懿篡位的时候,怎么办才是好呢?”(11)鲁迅先生这段话深刻的揭示了嵇康写绝交书的用意。这些都是嵇康鲜明政治立场的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这也是嵇康被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吕安吕巽俱为嵇康好友。《三国志·魏书》二十一记载“会巽淫安妻徐氏,而诬安不孝,囚之。”嵇康遂写《与吕长悌绝交书》与吕巽绝交。嵇康也收到吕安的信,“顾影中原,愤气云踊……平涤九区,恢维宇宙。”司马昭知道以后要把吕安重新以造反罪审判。“安引康为证,康义不负心,保明其事”(12)。钟会趁机进谗言于司马昭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其实,司马昭也想借此机会杀嵇康于是借此案以“不孝”“录康闭狱”。《晋书》记载“康之下狱,太学生数千人请之,于时豪俊皆随康入狱,悉解喻,一时散遣。”在狱中,嵇康做《忧愤诗》“匪降自天。寔由顽疎。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以表对于此事的愤恨。并作《家诫》告诫儿子要懂得如何处世,全身远害,免蹈覆辙。这正是嵇康儒家思想在嵇康一生的最后流露。鲁迅先生对嵇康教子平庸原因有精确的论断“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天下的别人……而他教子就要他这样庸碌。因此我们知道嵇康对于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足的……这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及至行刑那天,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求让嵇康做他们的老师,司马昭没有答应。“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就这样,旷代名士嵇康,俯首就戮。走完了他短暂而又光照千秋的一生。

三、嵇康政治思想剖析结论

嵇康一生,铮铮铁骨。其政治思想在其行为与作品之中体现地淋漓尽致。他在《答难养生论》中写“二人不得已而临天下……坦尔以天下为公。”在《声无哀乐论》中写“古之王者……君静于上,臣顺于下,玄化潜通,天人交泰。”《太师箴》中他要求君主“弃佞悻、远谀言、近贤者、求谠言。”作品中鲜明的体现了嵇康的君臣之道。他在诗中揭示了当时“世路多崄巇”然后想到“逍遥游太清”这正是嵇康在儒道之间挣扎游离的证据。在狱中所作《家诫》,让他儿子学中庸之道。他的政治理想也是儒家的圣王理想。而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道学“神人”和儒学“圣人”的统一。史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文人和政治是一个奇怪的现象,政治永远不会对文人开恩,文人却总是在政治漩涡中成长。文人玩不了政治,政治却成就了文人。所以,笔者认为,嵇康是一名胸怀儒家政治理想的穿着道袍的文人,外道內儒。

注释: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56。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155。

(3)[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一 帝纪第一[M].中华书局,1974:19。

(4)牛贵琥.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辩正[N].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5)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宋书第二册[M].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1:969。

(6)[清]陈祚明辑.续修四库全书集部《采菽堂古诗选》采菽堂古诗选补遗二卷八[M].天津图书馆藏清刻影印:2。

(7)[晋]陈寿.三国志·卷二魏书二文帝丕[M].中华书局,1999,2:56。

(8)[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一帝纪第一[M].北京:中华书局, 1974:19。

(9)[晋]陈寿.三国志·卷二十一王桀传注引《魏氏春秋》[M].中华书局,1999,2:452。

(10)[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四十九 阮籍传[M].中华书局,1974:一三六〇。

(11)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M].鲁迅全集出版社,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三:501。

(12)[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桀传[M].中华书局,1999,2:452。

[1][唐]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1974.

[2]鲁迅.鲁迅全集[M].鲁迅全集出版社,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三版.

[3][明]吕兆禧.吕锡侯笔记遁翁随笔[M].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初版.

[4]牛贵琥.嵇康曾官中散大夫吗.辩正[N].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李泽厚.美的历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猜你喜欢

司马氏司马昭嵇康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为何不称帝
入魏司马氏人物及其后裔研究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山涛的识度
嵇康
只有上一等,没有下一等
此生繁华,无你何欢
宁清不浊的嵇康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
能付出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