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净山:传统景区 现代“突围”

2013-08-15梵净山旅游景区管委会

当代贵州 2013年24期
关键词:金三角梵净山铜仁

文Ⅰ本刊记者 付 松 图Ⅰ梵净山旅游景区管委会

4月12日,第十六届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在苏州金鸡湖畔开幕,伴随着深情悠扬的乐曲《我的家乡梵净山》,“贵州铜仁号”彩船缓缓驶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品牌在夜幕中格外耀眼。这是近年来梵净山旅游景区宣传推介的一个缩影。梵净山作为全省100个旅游景区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在原有景区的基础上提升建设梵净山生态文化度假旅游综合体,努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在贵州东部的旅游版图上,雄奇的梵净山凭借原始的自然生态、多彩的民族文化、梵净山佛教文化、远古的历史遗存四大资源优势。

而与之相隔百余公里的凤凰古城,也同样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资源赢得了外界的青睐。作为武陵山区文化旅游高地,铜仁市与湘西州在旅游版图上应该是并立的“双雄”。

然而,一组数字却展现了两者的差距。2006年,铜仁接待游客1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6亿元;湘西接待游客66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6亿元。2007年,铜仁地区接待游客2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8亿元;湘西州接待游客7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3亿元。

这是铜仁旅游业曾经面临过的尴尬。探究原因,人们认为是梵净山的龙头作用始终没有发挥出来。于是,改善交通条件,激活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了梵净山旅游发展的突破口。

通过几年的努力,梵净山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管理体制逐步改变,经营模式逐步创新,游客数量迅速攀升。2012年10月,梵净山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梵净山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190.1万人次,同比增长45.74%;实现旅游收入14.38亿元,同比增长62.12%;接待境外游客6150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85万美元。

如今,梵净山景区已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紧紧围绕“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原则,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全力将梵净山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按照‘四个统一’原则,我们对景区实施保护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不断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梵净山旅游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苏天前介绍,在《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规划》等指导下,管委会通过加大融资和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使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全面提升。

通过广泛向外推介和宣传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投资发展环境,旨在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管理一流的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景区已成功招商引资项目3个,签约资金21.47亿元,到位资金1.227亿元。

铜仁市拥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字号景区景点,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1处文物古迹,69处红色旅游景点。

这些旅游资源总体呈“金三角”加“一线”分布。覆盖江口县、松桃自治县、印江自治县的环梵净山景区是核心节点,往西串联起思南温泉、石林和乌江画廊,西南连结石阡温泉、民族村寨、佛顶山等重要节点。以环梵净山景区为节点,经碧江区、过松桃自治县、到湖南省的凤凰县,又是一条联通大武陵旅游的黄金线路。充分利用“金三角”加“一线”的分布优势,在每个节点布置不同角色定位的景区,让游客游一处感受一种文化,走一步体验一种新奇。

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按照‘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要求,通过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把最好的山、最美的水、最优质的旅游资源开发成最好的旅游产品,发展成最优质的产业,转化为全市最大的财富。”

针对铜仁旅游业的发展,业内人士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铜仁地处“大湘西”与“大重庆”的“黄金分割点”上,再加上以梵净山为龙头的优质旅游产品,颇具市场潜力,是湘黔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猜你喜欢

金三角梵净山铜仁
疫情持久战下,华东这家企业趁“疫”练功出新品,打造菌藻平衡金三角基石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中的“金三角”
护好梵净山讲好绿色铜仁发展故事
唱响美丽铜仁 助力自然遗产保护
金三角图案
诗书画苑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
破解天体运动问题的“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