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实现常规化提高大庆油田史志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

2013-08-15陈立民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史志大庆油田年鉴

陈立民

大庆油田史志工作自1982年起步以来,秉承为大庆油田生产和改革发展服务的工作宗旨,肩负起记录大庆历史,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企业特色文化的光荣使命,较好地履行了油田史志工作的职能、职责。先后组织编纂出版了油田志书、组织沿革等史料书籍50多部4300多万字,连续编辑出版企业年鉴39部近4000万字,搜集整理油田有史以来大事记达8000余条20多万字;为《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鉴》、《黑龙江年鉴》、《大庆年鉴》等常年提供年鉴资料,承担油田所属各单位史志工作的监管指导,较好发挥了史志工作在油田高产稳产以及创造大庆辉煌的服务与保障作用。曾4次获得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9年获得黑龙江省“年鉴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获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档案(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并于2010年荣获全国史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油田史志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力于各级史志部门的领导关怀和大力支持,也得力于我们对史志工作进行富有特色的探讨和实践。尤其是近些年,我们突出常规化这一工作模式和特色,使史志工作由默默无闻,变得有声有色。所谓常规化,就是在油田史志工作的组织运行中,克服旧有的工作模式和惯性,把企业史志工作变成日常化的常规工作去运行监管,常抓不懈,提倡日积月累,不以搞集中阶段性突击的形式去完成史志工作任务,从工作总体规划设计,到安排部署和推进落实,以至总结考核等全过程,都坚持常规化的做法,收到预期的成效。

坚持常规化,降低编纂难度,加强了史志队伍建设

史志工作是记录历史,启迪后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从前在油田史志工作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个别基层领导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把史志工作当成“重要的却往往被忽视的工作”,对此重视不够;一些在职的岗位人员有畏难情绪,总感到编史修志是专家学者的事,与我们工作职责相距甚远,难以操作。对此,我们本着常规化的工作理念,着手采取三方面措施推进工作,以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在油田档案史志全系统中深入开展岗位职责宣教活动。通过对国家“史志管理条例”、“集团公司史志工作管理规定(试行)”和企业有关岗位管理规范的宣讲,增强在职岗位人员做好日常史志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性,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做好史志工作就是在履行自己的岗位责任,就是在对历史负责,对企业负责,对未来负责,就是对企业所付薪酬的忠诚回报。二是严格年度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以推进工作。为使常规化的史志工作方法落到实处,我们年初通盘考虑全油田史志工作的任务、目标及重点工作与进度,并做出切实方案,为便于基层单位的实际编写工作,我们甚至做出具体模版,通过企业文件形式或系统网络下发所属单位,要求参照具体框架体例,填上所需内容即可,便于各单位操作运行。三是采取项目制管理方式推进工作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为了整体工作得到全面推进,我们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以点带面,通过开现场会等工作方式,表彰先进,督促后进,加速推进整体工作进程,鼓励带动整体工作向纵深开展。每当工作收尾或年终总结时,都要进行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兑现,表彰工作好的集体和个人。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来看,工作效果还是可喜的。目前,我们全油田史志系统的岗位人员大多能恪尽职守,各自在工作岗位上明确目标任务,尽职尽责,钻研业务,基本功和基本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日常业务的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大多数人员已经从原来打下手的门外汉,变成了史志工作的行家里手。所提供的年鉴材料翔实丰富,语言简练;大事记搜集整理内容全面翔实,图文并茂,日趋规范;修史续志能够做到内容充实丰满,体例规范。在几次大的全局性编研活动中,广大一线的岗位人员大显身手,他们用心血、汗水和辛勤的劳动,为油田的史志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油田史志编纂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提供优质服务。史志工作的常规化,使工作在一线的岗位人员,人人想着钻研史志业务,个个忙着参与史志编研活动,史志编研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质的变化和全面提高。

坚持常规化,降低编纂周期,提高了编纂效率

大庆油田是一个缘油而生、缘油而兴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历史上曾承担着许多社会管理职能,企业规模大,行业组成多。一直以来,仅所属二级单位比照着县、团级行政管理的单位就多达一百二三十个。这一具体情况,为做好整体史志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企业摊子大,管理层级多,管理行为和步调难以高度一致,管理幅度大,信息反馈速度较慢,反馈周期较长。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史志工作的反复操作实践,我们认识到,要想把这么大一个企业的整体史志工作做好,为油田提供及时便捷的史志信息服务,光凭阶段地组织临时性的工作部门,依靠老领导、老专家和老同志来完成此项任务,显然是不够的,难以保证油田整体史志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也不可能满足各级各类干部员工对史志信息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任务面前,我们只有确立和推行常规化的史志工作新理念、新办法,才能全面整体推进工作,使全油田的史志工作任务得到落实和完成,从而提供优质服务。因此,早在油田重组改革之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油田就成立了专门的史志办,负责全油田的史志工作。重组改革之后,油田进一步理顺和强化史志业务,史志机构纳入油田档案馆日常管理之中,从计划规划,组织运行都进行通盘考虑,使档案与史志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确保了史志任务的完成和史志事业的发展。尤其近几年来,在常规化思想的引领下,我们先后顺利完成了大庆油田史志工作的几个大的系统工程,使史志工作在领导和同志们心中,树立了较好的形象和威信。我们组织编纂完成的《大庆油田组织机构沿革(1960-2009)》,已出版了专门的史料书籍,该任务的完成填补了油田组织史料的空白;组织编纂完成的《大庆油田志(1959-2009)》,已经正式出版发行,成为油田学史用史的权威志书;编纂完善的《大庆油田50年大事要览》,在做到内容丰富翔实的基础上,并对其中重要的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分门别类制成专门的音像资料片,予以保存和利用,可随时提供电子信息服务;新近编辑制作的油田年鉴和搜集整理的油田大事记,依托常规化这一工作资源,实现精雕细刻,推出了精品,受到领导和基层的广泛赞誉,油田年鉴总体设计突出石油企业特色,年鉴条目立目准确丰富,资料性强,有关数据数字较以前全面性、准确性大大提高,已经成为油田内外名符其实的权威性资料工具书,并且做到当年年鉴当年出版成书。大事记工作不但内容较以前更加丰富翔实,附以相关图片插入文字之中,载体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还形成了日搜集、月整理、月度上网公布的工作格局,为机关领导和基层单位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得到了广泛好评。这些成效的取得,没有常规化的做法予以保障,是不可能收到如此扎实有效的成果的。史志工作的常规化,大大地缩短了编纂周期,提高了编纂效率。

坚持常规化,降低资料难度,提升了油田史志工作总体编纂质量

史志编纂一向是“十年磨一剑”,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集中力量限时突击编纂,其弊端在于:一是年鉴由于体例、篇幅所限,入选资料不能包罗万象,尤其在突出年鉴时效性,强调服务当下的理念影响下,年鉴有违创刊初衷,开始与志分道扬镳,从形式到内容愈来愈不顾及修(续)志需要;二是集中力量周期性突击编纂,难保资料不流失,收集整理困难重重,即使是到手的资料,其可靠性尚待考证,由此完成的史志成果,其编纂质量势必令人心存质疑。

前几年,我们参与编纂一些志书,打算把历年来所编纂的几十本年鉴作为主要资料来源,却发现事与愿违,修志所需要的内容有的在年鉴里找不到,查阅到的资料放在年鉴里,可谓是规范性条目,用在志书上却显得支离破碎,捉襟见肘。况且,聘请的撰稿人尽管是“三老”,大多是油田历史亲历者,其记忆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化,早已无法还原历史真相,修志工作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通过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我们萌生了推行史志工作常规化的念头,并经缜密思考,终于付诸行动。坚持常规化,在史志项目的操作层面上,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探索志鉴对接的有效途径。对年鉴的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持其基本体例框架的前提下,入鉴内容向修志需要倾斜,在注重信息饱和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信息面,力求取得与续志工作“无缝对接”之效。

其次,坚持编写组织机构沿革日常化。油田史志办公室设计出规范的组织机构沿革编写模板,发布在油田局域网,要求全系统各单位把编写组织机构沿革当成常规性工作来做,设专人按照有关规范随时记载,实现年年对接。从此,彻底解决了以往组织机构沿革编写工程中那种既敏感且无法回避、既有心且无奈的各种难题。

三是,从体例上、形式上改进大事记编写方法。改变以往“一句话新闻”式的大事记写法,要求横向上把要素记全,纵向上交代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资料的完整性。一改以往囿于体例所限,舍去诸多关键要素,用于修志时反倒成为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的尴尬局面。要求油田所属各单位,逐月上报本单位大事记(包括相关图片),由史志办统一指导、监管、考核。

史志编纂重在质量,所谓志书的“硬伤”,大都也在于志书的质量欠佳。史志工作常规化,正是针对以往史志编纂周期长、编纂质量难以保证而提出来的,旨在缩短周期,变眼前的事情留待未来记载为当下记载,将以往无法逾越的障碍一扫而光,从而降低工作难度,变专家修志为众手成志,有效解决了史志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资料获取难、核实难、编纂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

坚持常规化,降低编纂成本,推进油田史志工作整体协调发展

大庆油田作为迄今国内最大油田,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改变中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使命,走过50多年发展历程,不负共和国的重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对史志工作而言,这无异于蕴藏着各种奇珍异宝的丰富宝藏,亟待开发和利用。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编史修志一度各自为政,领导重视的,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就着手编修;领导不重视的,过了二三十年都无人问津。史志部门势单力薄,单靠采取阶段性地集中突击的办法,调动大量人力物力,住宿、交通和日常管理又耗费较大,效果还不好。2000年以后,根据史志编研大格局的构想,油田史志工作被提到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层面,由幕后走上前台,终结了操作层面上的短期行为,成为史志系统常规性工作,为其整体协调发展提供了契机。

为了扭转油田史志工作这种被动局面,使史志工作走上总体协调发展之路,我们在出台了《大庆油田史志工作管理办法》、《大庆油田史志编研工作规范》等措施办法,从志书的首编、续编的基本要求、编写周期到实施办法、审查程序,都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全油田各单位要按照油田出台的具体系统规定、办法和规范,组织好本单位的史志工作运行和管理。这些常规化运行制度、措施实施以后,新的史志工作机制形成了。油田史志办公室的职能由局限于筹划编纂《大庆油田年鉴》和《大庆油田志》,拓展到组织编制并协调落实油田史志工作总体规划上来,工作重心由日常具体业务转移到对油田史志工作的宏观管理,以及对所属单位史志工作的目标考核上。油田史志办走出志、鉴编辑部的象牙塔,在更广阔的管理层面上大有作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丢掉芝麻捡了西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近些年来,全油田每年都有十多项史志编研成果问世,累计修(续)志50多部,原来那种史志工作只有个别基层单位一枝独秀的局面不见了,代之以全油田整体统一布局、统一推进、协调发展的崭新局面,全油田学史用志呈现良好态势。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史志工作常规化,是促进企业史志工作整体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1]马张华.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纲要.年鉴编制与撰写若干问题交流.

猜你喜欢

史志大庆油田年鉴
红嘴蓝鹊
《大庆油田》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艰难创业 气壮山河——纪念大庆油田开发建设60周年
广西多部年鉴在全国年鉴评比中获奖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大庆转型正途
大庆油田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