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民生镌刻在党旗上——永济市引深“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纪实

2013-08-15卫明珠国先锋

支部建设 2013年22期
关键词:永济永济市示范户

■卫明珠 李 辉 国先锋

从村党建服务民生代办点,到镇(街道)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站;从2260名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特困户,到党员示范户承包“服务责任田”;从党员干部每天必记的民情日记,到一季一开的民情恳谈会……在永济,一张党建服务民生网络如今已越织越密,“民生”二字被深深镌刻在鲜红的党旗上,党建服务民生正在不断向纵深拓展延伸。

“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只有把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民生上,党建工作才能更加具体,才能充满生命力和说服力。”永济市委书记陈杰最简洁的话语,道出了永济引深党建服务民生的生动内涵。

从“务虚”到“务实”,党建工作变得生动具体

去年年初,永济市的决策者及组织部门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民生意识淡化、工作作风漂浮、办事不够公道等三种现象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甚至简单地将党建工作当做是学学文件、开开会议、读读报纸,致使基层党建工作成为“空中楼阁”。

作风影响行动,行动决定效果。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永济市委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民生上,不断增进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通过党建促民生、立足民生抓党建,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帮助党员干部改变思想观念,实现从“务虚”到“务实”的转变,永济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党建服务民生活动,专门设立了市委党建服务民生指导中心,负责指导全市党建服务民生工作开展,并整合各镇(街道)的党建、农经、民政、信访等各个部门,在10个镇(街道)设立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站,直接受理群众所办事项和反映的各类问题,在全市265个行政村和23个城市社区设立党建服务民生代办点,为群众提供“民事代办、民愿代诉”的“双代”服务。

这是一组党员干部和职能部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温暖镜头。

镜头一:“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我们承诺:关于浇地难的问题,村里筹资3000元,市农委帮助解决管灌1000米、出水口20个,完善水利设施;关于部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我们请市供水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改造漏水管道,并将原来定时供水改为24小时不间断供水……”这是今年4月份在虞乡镇北梯村召开的第二季度民情恳谈会上,村党支部书记孙国宾代表村两委和定点帮扶单位,对村民提出问题的当面答复。

镜头二:5月中旬,栲栳镇正阳村农民在民情信箱中提出问题:因为自来水压力低,导致部分村民用水困难。村两委将情况上报市委党建服务民生指导中心。接报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明立即批示,并责成市供水公司解决,第二天供水公司便为该村增设了排气阀,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的问题。

镜头三:6月份的一天,卿头镇伍 村党员示范户王巧丽在自己的“党员责任田”入户问民情,了解到该村修路影响到了村民王某家浇地的水渠,正值天旱,浇地迫在眉睫,她立即向村干部反映了情况,村两委当天下午便组织劳力对水渠进行了修整,确保了王某及时浇地。

……

正确的决策一旦付诸实施,便立竿见影。

通过“党建服务民生”工作的开展,一件件民生实事在鲜红的党旗下得以解决,使基层党组织充满了活力。自党建服务民生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收到群众要求办理的难题225件,解决192件,解决率达到85.3%。

如今在永济,党建工作已不再是停留在口头、文件上的“务虚”工作,而是细化成了一件件涉及民生的“务实”之举。

从“被动”到“主动”,党员干部变得勇于担当

5月22日下午,永济市开张镇一带突降暴雨并伴有冰雹,致使大面积果园遭受损失。雨势还未过去,开张镇党委便会同市科技局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普乐头村中,帮助群众抗雹救灾,指导群众恢复生产,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镇主干带头,分别到各自所包联的特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曾经是基层群众对机关办事人员最大的印象。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党员干部思想上从“被动”到“主动”、行动上从“派活”到“找活”?永济市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在市、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实行民事即办、协办、帮办和交办,建立健全民情民意快速反应机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责,找准服务方向和重点,组织“民生大篷车”组团服务,开展志愿服务、下乡服务、定点服务等,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措施,突出民愿民事“靠前走”、“全程化”办理,使党建服务民生渠道进一步畅通。

畅通无阻的诉求渠道,第一时间将群众遇到的难题反映上来,并使之得到有效解决。

渠道一:“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专项活动。“由于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增加,基层农民对更新科技知识的需求更为紧迫。”在永济市开展的“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活动中,不少农民群众道出了共同的心声。针对这一情况,该市不等不靠,立即组织科技、林业、畜牧等单位抽调专家组成服务小分队,采取“流动课堂”的形式送学上门,“组团服务”,手把手地给群众传授相关知识,目前已培训群众5000余人次。

渠道二:党员示范户活跃“服务责任田”。“世民你好,麻烦你看看我家的防盗门,怎么也打不开?”电话那头传来小区居民王某焦急的声音,“你稍等,我马上就到。”20分钟后,防盗门被打开。这是永济市城西街道西厢社区蒲津苑小区党员示范户李世民工作的一个镜头。目前,像李世民这样的党员示范户在永济共有1300个,他们以崇高的责任感活跃在自己的“服务责任田”。

渠道三:民情交办卡办理民情润民心。东、西姚温村是永济市典型的农业村,近年来,两村依托其近城靠厂的优势,瞄准反季节蔬菜这一产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5月20日,一张“民情交办卡”摆在了永济市水利局局长孟建欢的案头:“帮助两村进一步优化水利设施,为发展设施农业提供保障。”短短半个月时间,该局便投资180万元为东、西姚温村的蔬菜大棚安装膜下滴灌200个。

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恳谈会、服务民生代办点……一条条沟通干群的渠道,让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掌握了民诉民愿,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为民解难的积极性。大家摒弃了“交差了事”的思想,主动靠前服务,确保了第一时间把群众的事情解决好、办理好。

从“疏远”到“亲密”,党群关系变得水乳交融

“没有韩书记的帮助,真不知道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永济市城东街道平壕村小尚,父母双亡,从小学到初中,一直靠好心人的资助。2012年,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的小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去太原投靠仍在为偿还助学贷款打工的哥哥,要么,辍学。最终,她决定去太原,希望依靠哥哥微薄的收入,上一所中专。

得知小尚的境遇,永济市城东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波和副书记李兴园立即驱车赶往平壕村。他们积极与永济三中联系,学校了解情况后,免除了小尚高中三年的所有学杂费、住宿费等。开学前,韩波又为孩子购买了学习用具、衣服等,并庄重承诺:“高中和大学,你考到哪,我们就供到哪。”

“卖馍书记”吴建业、“建房站长”吕胜利……一个个热心的党员干部涌现出来,结穷亲、解难题,已成为永济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

从去年开始,该市要求全市2260余名党员干部,“一对一”跟踪帮扶全市2260余名特困户,一包三年,进村入户送温暖、送真情、送关怀、送技术,要求做到“重大节日必到,生病住院必到,红白喜事必到,家庭变故必到,涉法问题必到”,把自己当成困难家庭的“一员”,发挥“代理儿女”或“代理父母”的作用,真心实意帮助特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各镇、村还对特困户进行再包联,每周走访不少于一次,掌握第一手情况,及时向市直单位和包村干部进行反馈,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呼声,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回声;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的服务;哪里有群众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一系列措施,推倒了“横”在党群干群中间的“隔心墙”,架起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水乳交融,各项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在今年永济市重点实施的城市质量提升二期工程中,对沿街商户门前统一使用渗水砖硬化。这项工程城北街道共涉及7社村12户村民、14间门面房和5个居民小组的集体土地,硬化面积1400余平方米。在过去,这样的难题很让街道主干头疼。令城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转运没想到的是,在公告下发后的第二天,便有村民开始动工,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所有工程全部完工。张转运说:“这是党建服务民生活动带来的大变化!”

“倾听群众最想说的话,办好群众最想做的事,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难题。”如今的蒲坂大地,党建民生融为一体,党群干群水乳交融,一场惠及群众的“民生大戏”正在生动地上演。

猜你喜欢

永济永济市示范户
山西“永济好面”成功入选《乡村振兴品牌强农》巡展活动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山西永济:9000万只肉鸡加工项目正式投产
董旭光永济调研农牧产业项目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针对韩城市西庄区域科技示范户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
小跟“包”眼中的她
唐代诗人之“永济现象”
永济市:接受警示教育 提升规矩意识
永济市:深入基层传达学习《条例》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