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实行村级党员干部“底线管理”
2013-08-15扆广军
支部建设 2013年22期
(扆广军)
今年以来,夏县立足村级党员干部实际,通过对党员、干部实行“底线管理”,有效地唤醒了基层党员意识,提高了党员素质,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建立管理机构。在组织部内设立“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党组织实施党员“底线管理”。成立“底线管理”考评小组,负责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党员平时的表现情况;调查核实党员触犯“底线”的举报电话和上访信件;定期召开考评会,对照“底线”逐个考核党员的表现情况。二是设置党员行为“底线”。村党组织根据党组织对党员提出的原则要求,结合各支部实际,召开党员大会讨论确定党员行为标准,作为党员的行为底线,逐条设置具体扣分标准,形成《党员底线管理考评标准》,在全县公布实施。三是对“底线”进行跟踪管理。通过考评、核实、公布、处置四个环节实施跟踪管理,确保过程科学规范。考评,党组织负责人定期(一般为一个月或两个月)召开“底线管理”考评小组会议,逐人逐项对党员在这一时期的表现情况进行考评;核实,对触及管理底线被扣分的党员,党组织要找其谈话,听取党员的说明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其证明和辩护,以核实真伪;公布,党组织把考评情况上报县“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同时在“底线管理考评情况公示牌”公布考评情况,并在党员大会上通报;处置,对触及底线被扣分的党员,采取诫勉、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直至劝退除名等方式进行处置。
点评:对农村党员实行“底线管理”,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农村党员会认真对照底线评分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既能管住不该做的,又能管好必须做的,还能激励带头做的,使党员先锋作用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