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港:东北振兴的海上桥梁
2013-08-15孟晞
文/孟晞
从空中俯视,辽宁沿海经济带犹如一条美丽的项链串联起座座城市,营口无疑是镶嵌其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作为国家主枢纽港之一的营口港,以其拥有的4个港区和78个生产泊位,成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10年前的营口港,货物吞吐量仅3000万吨,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港。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营口港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功能,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发展壮大。到2007年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到2012年一举突破货物吞吐量3亿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营口港作为我国沿海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振兴发展架起了一座宏伟的海上桥梁。
科学布局促港口发展。营口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率先在营口、鲅鱼圈、仙人岛、盘锦设立港区,建立了包括集装箱、汽车、煤炭、粮食、矿石等10类货种在内、拥有多个生产泊位的专用码头,其中20万吨级泊位1个、30万吨级泊位2个,大件设备码头起重能力达到国内港口码头最大能力——350吨。2012年,营口港又先后承接了丹东海洋红港区和葫芦岛绥中港区5万吨级泊位的建设。至此,营口港已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4个港口城市设立港区。与此同时,营口港又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和中粮集团等大企业开辟陆港,建立场站,业务范围覆盖整个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科学布局带动了产业发展,2012年,营口港当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量两项主要生产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由4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和40多条集装箱海铁联运组成的班列可直达欧洲,物流市场份额占东北口岸的90%。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新突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口港务集团深切意识到,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未来的领航者。面对机遇和挑战,营口港人确立了从装卸服务型向物流服务型港口转变的新思路。通过提高港口信息化水平,建设电子口岸信息系统和进出口贸易平台,极大地提升了港口通关效率和口岸服务水平,率先实现了智能港口的目标。依托港口公路物流配送网络平台,大力推进智能物流工程,建立了钢铁、矿石、粮食、蔬果等专业化运输公司,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
服务区域经济实现双赢。营口港始终坚持为本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以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契机,完善配套设施和基础建设,优化港口功能。营口港先后建设多种大型专用泊位和码头,并将港口功能前移,哈大高速公路沿港区而行,长大铁路直通码头前沿,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的综合物流成本。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港口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营口港海铁联运集装箱总量已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实现了区域经济和港口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生态优先提升港口质量。为了港口长远发展,营口港既注重增量,更追求质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港区环境保护与治理,全力打造绿色环保港口。多年来,始终坚持专用码头严格按照货物特性分区域布局的建造方式,采取多种方法将煤炭、矿石等污染货种对港口的污染降到最低,并通过电厂集中供热、码头机械“油改电”等措施大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地提升了港口发展质量,实现了港口经济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
目光远大的营口港人并未满足于今天的成就,他们瞄准的下一个目标是建成集物流、港口工业、商业、自由港和国际区域贸易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届时,营口港将更好地发挥海上通道的作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