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舆论对日本东北移民之关注

2013-08-15

黑龙江史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东三省东北移民

常 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大北新报》是“北满”较有影响的纸质媒体。1933年3月10日报道,“呼海路沿线居民贫困万分,所有的牛羊与狗都吃了个精光!大多数的马都瘦得不成形,几乎不能再耕地了。许多村屯已无人住了,海龙一带常有易子而食者。”1933年6月27日伪《满洲报》报道,“黑龙江省富庶之区域如绥化、青冈、望奎、拜川等县饥饿很厉害,居民以草根树皮为食。春荒时饿死甚多,以至许多地方没有人烟。”

值得注意的是,呼海沿线是土质肥美、人烟稠密,是晚晴政府优先垦放的区域。光绪后期,“北满”官荒全面向民人垦放,其基本原则是先丈放土质肥美,交通便利且较为安全的整块荒段,其次呼伦贝尔、瑷珲、蜂蜜山等边境荒段,再次是条荒、林荒、夹荒及零荒。呼兰、海伦、绥化、青冈、望奎及拜川即属第一类地段。在被日伪侵占后却沦为人间地狱,真不知道所谓的“王道乐土”如何体现。

另外,九·一八后,关内民人在东北做工已很困难了。1934年10月号《满铁调查月报》说,很多雇农、佃农都失业了,并进一步分析到,即使有雇农勉强维持,也是基本不知道出路在何方。“雇农再也没有购进耕地的可能。因为年工工资是五六十元,而一垧地一百元以上,养家都不够。”同年12月,《满铁劳务时报》载,“东北现有失业群众40万,内中有很多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关内移民的主要生存方式是以雇工或租种土地为生。所谓的“要幸福,闯关东”已成为历史。

同时,此等现象迫使关内民人纷纷返回关内。1935年1月27日,《中华日报》载,“本年度山东农民被驱逐出境的含有永久驱逐之意义。前年(1933年)4月至11月前赴东北的仅10129名,同年4月至11月被驱逐出境者超过84000名。特别是去年10月至11月被驱逐之人数较前年同期多三倍。”日属报刊大连《工商月报》1935年5月225号亦载,“1930年出关的华北农民有75万,回来的只有49万。1932年出关的41万,回来的有50万。”这样看来,1930年留在东北的农人还有26万,但1932年,净流出近9万人。禁止关内农民的移入,显然是为其移民侵略创造条件。

民国舆论关注日本移民侵略的另一主要方式,就是试图呼唤起农民的民族意识,自觉的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1937年出版的《倭寇在东北的暴行记》第二篇“东北同胞的亡国奴生活”,文中凡涉及“日人”、“日本”等字眼,统统用××代替,显示了极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陈正谟编著《日本铁蹄下之东北农民》,全篇分六部分,约一万五千言。书中涉及了前两次日本“武装移民”,并对日本的土地掠夺进行了分门别类的介绍。在序言中,“中国的民众80%是农人,农人民族的意识尤较薄弱,不能不就他们所关切的事实言之。”[1]认为中国之所以被日本所侵略、所侮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农民太多太分散,且民族意识薄弱,希望该书能在农村广泛传阅,增强民族意识,最终彻底摆脱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

在民族认识上,民国学术界、舆论界很有时代印记,不约而同地将日本移民与朝鲜移民等同起来,并认为朝鲜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刘思慕撰写了《七年来日寇对东北经济侵略的结算》,在第六部分“日鲜移民的阴谋”中将日人与朝鲜移民等同论述。王海波《东北移民问题》更是将长期生活在我国东北的朝鲜民众,与日人一样,皆称为侨民。

民国舆论之所以如此认识朝鲜人,笔者认为原因不外有二:其一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蓄意挑拨鲜人和汉人的关系,并推行“扬鲜抑汉”的政策,致使我国舆论错将朝鲜人视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同谋。另外,也是日本殖民主义者长期推行的“日人殖鲜,鲜人殖满”换位移民策略的影响。所以,多数人就将反对朝鲜人看作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官方也始终将在东北的鲜人、日人并称为“韩侨”、“日侨”。

在日本移民侵略的实质上,刘思慕认为日本移民东北的目的是侵略苏联。“日本占领‘满洲’后极力奖励日人移殖满洲从事农业,固然是有一部分想欺骗在国内备受压迫无法生活的农民,但更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充实伪满的‘国防’。”[2]为永久占有“满洲”寻找了一个充分的借口。

对于日本移民政策的最终结果,学术界认为是断断成功不了的。张海波认为,“其一,日本的最低工资也比我国东北高数倍,所以劳动者不愿去东北,东北的生活,更不宜日人居住。其二,日本每年在东北获得极为可观的大宗利益,但这种利益皆入了三井、三菱、大仓及安田诸大公司手中。”[3]不管其分析是否合理,认为日本移民政策不符合经济学常理,却是有道理的。

创刊于1904年的《东方杂志》,对日本移民侵略政策多次作专题性报道,其中1933年第17号王检《东三省日本移民的过去和将来》、1935年第19号瞿明宙《日本移民急进中的东北农民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关注度最高的两篇文章。

王文回顾了九·一八前日本移民失败及其失败的原因,并对事变后日本的移民计划进行详细的说明、分析,包括为其移民进行的前期实地调查,为日人、鲜人强收东北农户的土地,训练武装移民团,建立朝鲜移民村,移民国内失业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等。最后作者认为“日本为永久占领东三省,以实现其移国大陆的计划起见,上述移民计划势必积极实行。我们的根本办法还是希望政府能够设法在短期内收回东三省和热河。”[4]

瞿文认为,日本移民我国东北有急进、缓进之分。“急进派主张以和平方式的移民完成军事计划的初步,因此不惜以武力作移民的后盾。缓进派主张在整个的南满、关东产业开发政策下,设立移民试验区,由试办而徐图进展。”[5]九一八前是缓进,之后是急进。该文特别对日本控制下的朝鲜移民的势力扩张进行详细的梳理,是瞿文的一大特点。

1944年1 月,马毅在《东北现势》第五章“日寇在东北垦殖概况”,重点论述了日寇之“百万移民计划”,内容有宏观计划、第一期移民基本状况及第二期的规划。其中包括到目前为止很少关注的“满洲建设勤劳奉仕队”、“大陆归化农”、“花嫁训练所”、“开拓女塾”,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另外还对集团移民、集合移民和分散移民入侵时间、地点、计划户数、实际户数、现有人数、移民团名称、移民村自身管理机构及交通情况,以列表的形式分别作了介绍。

当然,这只是不完全性论述,还有很多是笔者所触及不到的。如1933年陈彬龢所编著之《满洲伪国》,由“九三叟”之爱国人士马相伯作序,是九·一八后国内首次全面介绍伪满洲国结构的著述。沈学源在《东三省物产资源与化学工业》中说,日人认为东三省资源丰富,是“东洋的蜜库”,组织专家学者用数十年之时间将东三省资源调查个无遗,我国却无所作为。

[1]陈正谟.日本铁蹄下之东北农民[M].中山文化教育馆,1938:1.

[2]国新社编印.沦陷七周年的东北[M],生活书店发行,1938(9):57.

[3]王海波.东北移民问题[M].中华书局,1932:83.

[4]王检.东三省日本移民的过去和将来[J].东方杂志,第30卷第 17号,1933(9):48.

[5]瞿明宙.日本移民急进中的东北农民问题.东方杂志[J].第32卷第 19号,1935(10):61.

猜你喜欢

东三省东北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东北铁锅炖
移民火星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东三省投资环境讨论
东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陆移民(外二首)
东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