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冒死请谏
2013-08-15■刘军
■刘 军
狄仁杰,唐大臣,先后两次任宰相,被当时人称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意在盛赞他一生执法严明,是捍卫法制尊严的国家栋梁。
唐高宗仪凤年内,狄仁杰出任大理丞一职。他在处理武卫大将军权善才一案中,充分显示了执法不阿的品质。
当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领兵驻扎在唐太宗昭陵附近。唐高宗的一个侍卫军士在陵区犯法,权善才依据条例责罚了他。这个皇族出身的军士怀恨在心,借机求见高宗,故作悲泣,状告权善才擅自在太宗陵区伐木,说这是对先皇的大不敬,是有意陷皇上于大不孝。高宗一听,有人竟然砍伐先父陵上的林木,真是又气又恨。在欲泄私愤的军士的煽动下,他下令将权善才关入大理寺,处以死刑。皇上金口一开,举朝皆惊,但谁也不敢站出来说一句求情的话。只有狄仁杰连夜赶写了奏章,依理依情说明权善才罪责虽重,但依大唐法令,只应免职,不该处死。唐高宗看了奏章,气得龙颜大变,说:“权善才砍伐陵上柏树,陷朕于大不孝境地,一定要处死。”因此,反而命令大理寺立即执行皇命。
然而,作为大理丞的狄仁杰并未执行皇命。他上朝时又面奏高宗:“皇帝制定法律,臣下就要谨慎地守护它,怎能为了陵上几株小小的柏树就违背法律去杀死大臣呢?”唐高宗知道若从法律上与狄仁杰论辩,不仅杀不了权善才,而且会使自己在众臣面前下不了台。于是,他流着泪说:“权善才砍掉先皇陵上柏树,我作为儿子,已经担负了大不孝的罪名,不杀权善才,实在难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我也知道你是一个好官,能执法不阿,但事到如此,权善才必须处死才行。”但狄仁杰不为高宗的眼泪所动,依然恳请高宗收回成命,弄得高宗极为难堪,非常生气。
狄仁杰的一个好友,见气氛紧张,暗暗挥着手上的官笏,要狄仁杰不要再多说。但狄仁杰却镇静地说:“我听说对逆龙鳞、忤人主的事,自古以来大臣都感到为难,可我不这样认为。因为这种事倘若在夏桀、商纣之时的确很难。而我现在有幸身处尧舜之世,因此我不怕遭遇忠臣比干请谏被杀的危险。今天陛下以昭陵几株柏树杀死一位将军,千载之后,后人会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国君呢?这也是我之所以不敢奉旨诛杀权善才的原因。我不忍陷陛下于无道之君的境地啊!”
唐高宗见狄仁杰神情决绝,又说得入情入理,只得收回了处死权善才的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