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2013-08-15李巍
文/李巍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短短二十个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时期好干部的基本标准。能不能成为一名好干部,不仅在于对“好干部”的认同取向,更在于干部的日常工作,在于让人民群众普遍认同。
首先,要做到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习总书记指出,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习总书记对好干部理想信念的要求,是做好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我们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信念坚定,才能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的好干部。然而,好干部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造就,更不是夸夸其谈就能够拥有,必须有干好工作、当好公仆的信念,要树立爱民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要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要自觉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对群众的酸甜苦辣、安危冷暖感同身受,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把心为民想、利为民谋、身为民行体现在日常工作中。
其次,为民服务要务实。习总书记要求,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要求干部要学会“围着群众转”,这不仅是方法问题、作风问题,更重要的是群众观念问题。过去我们有些干部不是一切围着群众转,而是只注重按上级领导的意图办事,只看重上级的“注意度”,却忽略群众的“满意度”,违背了群众的意愿。对此,我们通过作风建设,摆正了干部的位置,从过去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到今天的“讲实话、重实干、办实事”,这一可喜变化说明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了,“亲民爱民为民”的作风实了,联系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劲头足了。只有为民服务务实,才能和人民群众保持深厚的感情,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再次,工作要高效率。高效率的工作是干部的责任心问题,好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很强的责任心,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职责负责。面对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好干部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一致的。日常工作中有许多工作落实不到位,关键是不用心、缺乏责任意识。群众质疑,那些多年形成的社会问题,那些群众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为什么一拖再拖、一推再推地不能解决呢?群众认为,不是干部不够用,不是干部素质不高,是工作效率不高。
最后,好干部是“用”出来的。干部的问题,说到根源是用人的问题。这些年,由于把干部选拔任用变成安排干部,变成平衡照顾和论资排辈,使大家对好干部的标准都弄不清楚了。眼见着左右逢源的人混得如鱼得水,“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人少了。用人导向问题,组织权重弱化,“牵扯因素”替代公道,导致信念动摇,工作务虚,服务低效。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组织部门要抛开“牵扯因素”,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让有本事、踏踏实实干事的干部成长起来,在选拔任用中营造好干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