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骑射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2013-08-15陈立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射箭满族民族

陈立华,贾 冲,马 磊

(大连民族学院体育部,辽宁大连116600)

满族骑射经历了从生产技能、军事技能到民族特征的演变,也反映出满族及其先民兴衰发展的历程。当今随着满族社会的变迁、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骑射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但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背景下,传承和发展骑射文化仍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满族骑射文化的基本内涵

骑射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为骑马,二为射箭。骑射原本是满族先世狩猎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后,这种技能就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满族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使满族成为善骑射、尚武略的民族。

骑射在满族的生产生活和征战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骑射文化传统。起源于生产、生活环节,发展于军事环节,逐渐定型为骑射习俗,最后形成系统的满族骑射文化。在其300多年源远流长的骑射发展史中,逐渐形成以发展骑射文化,弘扬强悍、勇敢、尚武的民族精神载体。

1.1 满族骑射文化历史简述

满族先民女真人即为善于骑射的民族,人人骑射娴熟,技术高超。在女真人的整个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骑射,无论是狩猎、娱乐,还是体育活动、节庆等,无不与骑射联系在一起,也逐渐形成了女真人以能骑善射为荣、不能而为耻的风尚。女真人还受契丹人射柳祈雨宗教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射柳祭天的文化习俗[1]。金人则把崇拜柳树的宗教目的单一化,产生了射柳项目[2]。金朝皇帝阿骨打经常纵骑打围,将骑射称为“此吾国中最乐事也。”[2]

努尔哈赤在1613年进攻并打败了乌喇部布占泰,1619年歼灭明总兵杜松部数万人[3],主要靠骑射这种作战方式取胜,在《清实录》中都有记载。后来努尔哈赤把骑射作为立国之本。在他实行的八旗制度中,将满族人平均分配于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骑射是八旗军营中最重要的操练项目,当时人人喜爱骑射,并以箭法高低为荣耻。清太宗皇太极说过“我国家以骑射为业[4]”,将骑射与政权巩固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了清朝骑射技术的提高和发展。道光皇帝也在一道谕旨中说“八旗根本,骑射为先”[5]。清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并大力提倡骑射,使其在军事训练、学校教育和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孕育出的强大军事力量和文化精神力量构成了康乾盛世的一个基础,也强化了满族人的尚武精神。

清代,满族重视骑射作为社会的一种习俗,一直被关外的满族保留下来。在民间,满族有庆丰收舞会、跳神节、祭老把头、祭星等宗教性节日和宗教祭祀仪式。在这些宗教祭祀活动中要举行各种文体活动,骑射是重要比赛内容之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教祭祀活动为早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骑射的形成、规范和社会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见骑射在满族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到了清代中晚期,骑射已成为满族的重要体育活动之一,并由此演化出很多项目,也使它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扩大。满族的骑射活动名目甚多,有骑射、步射、追射、射柳条、射月子、射香头、射米团、射兔、射鹄子、射花篮式、射绸、射羊眼等[6]。这些以骑射竞赛性质为主的体育活动,如今在一些满族聚居地方仍很流行,而且上述骑射中的部分项目也是满族所独有的。

1.2 满族骑射文化的基本内容

1.2.1 骑射由谋生的手段发展为弘扬尚武精神的载体,形成了彪悍强健的民族体格 古时满族人民通过骑射来获取食物,满足生活需要。骑射不仅要有精准的射箭技能,还要有娴熟的骑术,这就要求骑射者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协调能力等,而且骑射者必须经过系统的高难度训练才能掌握这项技能。由于满族统一战争的需要使骑射由生存技能逐步向军事技能转变。

满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逐步完成了将拉弓射箭由地面转移到马背上的过程。它是一项难度大、技巧性高的运动。骑射可以增强臂力、扩大胸围,练习骑射造就了他们彪悍强健的体格,也培育了他们勇猛善战的倔强性格,健壮了民族体魄。

1.2.2 骑射由征战的需要发展为军事体育教育的内容,形成了尚武进取的民族精神 满族崇尚以骑射得天下、以骑射治理天下的重武轻文的社会理念。上层统治阶级非常重视骑射,经常组织骑射性的教育和比赛,如贡貂猎貂、春秋会操、旗学教育和行围校猎等,目的是提高满族的军事技能,增强对敌作战的能力。

当时,骑射、摔跤、跳马和石锁并称军中四大技能,以骑射为首。清朝初期辽宁凤城建有箭亭,现称西箭亭,是当年八旗子弟骑马射箭的地方。在民间,凡是满族聚居的地方大多设有箭亭,满族人从小就在那里练习射箭。先射近后射远,先射固定目标后射活动目标,先步射后骑射。为了训练射击移动目标的本领,士兵们采用拉弓射兔的方式,以击毙野兔为高手。满族骑兵部队的诞生意味着骑射文化从劳动生产性向军事实用性的转变,通过比较正规、系统的训练,促进了骑射技术的发展,培养了满族的进取精神。

1.2.3 骑射由生产生活方式到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孕育体育强民族战略 满族是一个强悍勤劳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统一过中国大江南北。满族历来奉行“弩强善射”。上层统治阶级非常重视骑射,提倡自幼练习骑射。骑射成为满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长时间的骑射锻炼使人民普遍体壮身健、勤劳质朴。入关后,随着满汉民族体育文化的融合,使一些军事实用性强的体育项目,如骑射等更多地走进民众生活中,实现了军事实用性向娱乐健身性的转变,满足了人民的精神需求。具有竞技性、娱乐性和表演性的骑射运动,提高了满族人民的身体素质,丰富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内容和文化内涵,造就了繁荣昌盛、强大进取的满族。

1.2.4 骑射由宗教信仰内容发展成民族文化资源,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合作 清代的民族宗教既要维系民族团结,还要巩固国家统一。满族的宗教信仰以萨满教为主,在生产和军事行动中也要进行萨满教的宗教仪式,渗透着满族的文化。萨满教在祭祀中把弓箭放在十分重要位置上,甚至会奉为神灵。在祭祀的仪式上还会对着神箭诵诗求福,保佑平安。弓箭成为宗教信仰中的神灵之物,赋予民族团结的新内涵。

骑射活动成为各民族之间的粘合剂,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祭祀仪式结束后,无论是官方或民间举办的祭祀活动都要举行骑射活动。本族成员之间通过骑射比赛,促进了配合和互助,增进相互间了解及切磋技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吸引其他民族参与,逐步扩大参与的人数和活动范围,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增强民族内和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合作,促进了社会和谐。

2 满族骑射文化的当代价值

满族骑射经历了兴盛和衰弱过程,逐渐成为一种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一定要以其在现实社会的普及程度来衡量。骑射是满族及其先民的一项重要传统体育文化,渗透于满族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对民族精神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在传承满族骑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当代的骑射文化。满族骑射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一方面塑造了满族锐意进取、包容博大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一定数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浸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2.1 代传承下来的满族骑射文化内容

满族骑射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虽然骑射类项目失传不少,但还是传承了许多经典项目,特别在满族中依然保持原有尚武习俗的一些具有娱乐性、健身性和消遣性的项目至今还保存完整。如以骑术为主的项目有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等;以射技为主的项目有射子、射花篮、射月子、射香火等;独具满族特色的射柳;还有较射等娱乐习俗活动。

满族崇尚骑射也反映在现实生活习俗中,如男孩出世,家门高悬用红线挂的小弓和箭示之;到六七岁时,以木制弓箭进行习射;新婚闹洞房要在炕席上别三支箭;记家谱以箭表示男性[7];“抓周儿”要摆设弓箭等;一些满族聚居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这些习俗。

2.2 满族骑射文化的现状

骑射项目在满族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曾经具有广泛和坚实的群众基础,但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变、战事的平息,骑射的政治、经济、军事功能逐渐减弱,而它的文化娱乐、健身功能却得以保留和发展。骑射项目逐步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内容,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没有人会骑射了,年轻一代不了解甚至没接触过该项目。个别民族院校虽将射箭列为学生的选修或必修课程,但注重骑射文化的历史等理论性研究居多,忽视骑射技能的发展,所以说骑射文化正逐步淡出主流文化,迫切需要被拯救。

2.3 进一步保护和弘扬骑射文化

骑射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满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于锻炼强健体魄,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维护政权稳定,以及形成和发展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历史也作出巨大贡献。特别是满族文化在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蒙古族等兄弟民族中间传播,对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保护和弘扬骑射文化,对研究现代满族,丰富和挖掘满族历史,弘扬满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体现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核心竞争力的体育项目。应进一步挖掘、整理和保护满族的骑射文化,将其传承下去,强壮满族人民体魄,培养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4 满族骑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4.1 加大骑射教育的政策支持,弘扬骑射文化 结合骑射文化发展轨迹来看,国家需要制定扶持和提倡骑射文化发展的相应对策,这对于发展骑射项目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要颁布发展骑射教育的政策,对骑射教育的发展给与政策上的支持,可以先在一些满族自治县或满族学校试行。设置骑射课程,通过创办骑射协会,指导、开展和普及骑射项目;设置有关骑射的体育赛事如校级、省级和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开展骑射单项赛事如邀请赛、友谊赛、表演赛等促进骑射项目的发展,弘扬骑射文化。

2.4.2 拓展学校体育教育载体,开展骑射类特色课程与竞赛 骑射文化有明确的内涵,即骑马和射箭。要发展骑射项目,首先要发展骑马项目,这是骑射的关键所在。与骑马有关的项目包括现代奥运会马术项目如障碍赛、盛装舞步、三项赛和耐力赛等;民运会马术项目如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等。其中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等项目难度大,必须具有一定骑马基础才能完成,但表演时很具有观赏性,且已成为民运会的特色项目。当代社会需要拓展教育的载体来发展骑马类项目。可将这些骑马类项目逐步引入高校,并向社会渗透和推广。民族院校和体育院校要成为骑射项目的试点单位,他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开展好骑马项目。选拔高水平的骑马选手进校园,辅导和训练学生,特别是满族和蒙古族的学生;也可选拔有特长、有爱好的老师去培训,提高教师的骑马技能;举办各种形式的骑马和射箭培训班,培养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在学校里开展骑马项目是发展骑射文化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源动力,为骑射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3 开展射击类的专业训练,提高射技竞技水平 射技是以技能主导来表现准确性的项目技能,与现代奥运会射技项目有关如射击、射箭、飞碟等;与民运会射技项目有关如射箭、射弩等。射箭是借助弓的弹力,有控制地瞄准一定的方向或目标,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准确性或比赛远度的竞技运动项目,包括射准、野外射击、地环射击和射远射击等。满族军队中开展的骑射是一项竞技性军事项目,民间开展的骑射是难度大而力量较弱的娱乐项目,所以说骑射文化又是集竞技、娱乐与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

参加骑射比赛的人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员经过专业系统训练,掌握骑射的技术技能,才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现在要向社会广招会骑射、懂骑射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骑射教育中;扩大骑射教育的阵地;发展骑射的专业教育,集中全社会力量,发展满族的骑射文化。

2.4.4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广泛参与 古代的骑射已经远离战争和生产劳动,变成了一种文化遗迹。满族应在全国各地设立骑马、射箭等文化中心,辅导那些想学习骑射技术,特别是散居各地的满族后代,应该让他们掌握骑射技术和礼法等。古代骑射项目现在在日本也受欢迎,如现在小笠原流的传人通过设立在各地的文化中心,辅导那些热心学习“流镝马”的人们掌握射箭技术和礼法等,据说全国投入学习训练的大约有100多人,年龄从10余岁到60岁不等[8]。

今天,社会节奏加快,未成年人有学习压力,成年人有各种工作压力等。社会需要骑射这种方式进行调节,减轻压力获得放松,从而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现今骑射文化虽有广泛和深厚群众基础,但提供师生教学的平台和条件暂时还没跟上,下一步如何与体育结合并发挥作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平台,采取科学手段,采用现代管理模式,通过网络载体,全方位地让人们了解,并参与进来,进而受益。

2.4.5 开发旅游项目,发展骑射体育文化产业 骑马和射箭已成为满族旅游项目之一。满族民族节庆活动,如颁金节、莫勒真大会、抚顺满族风情节、沈阳冰雪节等,都要举行骑马和射箭的比赛。莫勒真大会已经发展成为以体育竞赛为主、展示满族文化为辅的现代综合性民族赛事,融合了满族体育、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因素,使骑射以更加广泛的形式传承并且经久不衰[9]。

骑射是满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属于体育范畴。通过挖掘、开发这些相关项目,能够逐步形成有关骑射的体育产业,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形成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骑射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大团结、构建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社会的根基之一。

[1] 李秀莲.女真人崇柳习俗源流探微[J].北方文物,2009(1):79-81.

[2] 曹庆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骑射文化的历史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35-38.

[3] 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721.

[4] 范文程.清太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24.

[5] 袁思成.评析满族骑射之变迁[J].满族研究,2006(2):71-76.

[6] 宁视英.敬柳观含的多元性—谈满族的射柳习俗[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3(1-2):118-120.

[7] 张碧波.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1643.

[8] 聂啸虎.日本古代骑射的历史轨迹与现代传承— —兼谈“以心传心”的精神追求[J].体育文化导刊,2006(1):78-79.

[9] 唐云松.满族传统体育变迁及其价值[J].满语研究,2011(2):92-98.

猜你喜欢

射箭满族民族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两支箭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学射箭
射箭游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跳跳龙失踪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