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孙家拳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3-08-15李兴平王海波

武术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孙家湘西武术

李兴平 王海波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湘西孙家拳的起源与发展

孙家拳又叫矮桩源于猴拳,相传为宋代张国武所创,张国武参加过岳家军,在军队中学习岳家拳,他作战勇猛异常,冲锋陷阵,一马当先,使金兵闻风丧胆。后来岳飞被害,岳家军解散,张国武隐姓埋名,来到湘西,过着隐居闲游的生活。一次他上山采草药,发现一只猴子和一条蛇正恶斗,猴子以静制动,左躲右闪避开蛇的正面进攻,然后乘蛇想溜走之际突然一把抓起蛇将蛇狠狠地甩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将蛇摔死,看到这种情景,张国武若有所悟,回家后,经过多年经心研究,他结合岳家拳创造了一种拳术,其最大的特点是钢柔动静于一体,攻守兼备,注重力量的巧妙用法达到四两拨千斤,这种拳术后来传到了明代的孙恒,孙恒进一步完善了这种拳术,在孙恒的影响下,这种拳术威名远震,盛况空前,也就从这时起,这种拳术被正式称名为孙家拳。

由于生活所迫和抗击金兵的需要,张国武开始招收弟子,由此翻开了孙家拳传播的先河。张国武先生武德高尚,为人仗义,深受当地人的尊重,但他收徒弟却有许多讲究,不是任何人都收,由于他长期跟随岳家军作战,深受岳飞的影响,因此,他非常注重武德,为此他规定了一些学武的必备条件:孝敬父母,尊敬师傅;博爱友善,心底宽广;重义轻财,扬善除恶;忍字当头,不出风头;只当防身健体,不应欺侮他人。所收弟子必须遵守以上训规,否则,他一概不收,如有个别弟子触犯了以上训规,他当即将其逐出师门,并废其之所学。孙家拳经过几百年的传播发展到清末传到张云武先生这里,张云武开资聪慧,勤奋好学,得到了孙家拳的真传,张云武决定发扬孙家拳以教孙家拳谋生,开始在吉首、龙山、永顺、湘西、保靖、花垣等湘西一带广收徒弟,传授孙家拳,随着孙家拳的传播,张国武创定的孙家拳武训也随着传播开来,张云武为约束弟子,在祖师爷张国武制定的武训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训规戒律。不喝酒,不吸烟,不惹是生非,不吸鸦片,吃苦耐劳,随着孙家拳在湘西的影响不断扩大,张国武、张云武制定的武训也不断传播而来。

2 湘西孙家拳的传承现状

2.1 湘西孙家拳传承方式

2.1.1 家族传承方式

民间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深受到宗法观念的影响。[1]孙家拳的开宗立派,是一个拳种的形成和创始。在整个中国民间武术体系中,“宗”、“门’,、“派”、“家”等称谓都体现了这种家族宗法制度的观念和影响。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宗法制度中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家族传承,他们在本质上是血缘关系的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民间拳种的创立、发展其实就是“家传”的过程,得到“真传”的也主要是有血缘关系的后辈,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姓则很难得到真传。这种家传方式,还得罩上“传男不传女”和严格以辈分的不同以决定在本门中地位的帽子,使得孙家拳的传承不单单是技能的继承,更是一种制度和理念的继承。

2.1.2 外族拜师传承方式

师徒传承双方是模拟血缘关系的师“父”与徒“儿”,“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类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赋予师父传艺解惑以及道德教育的责任,同时也赋予徒儿刻苦训练技能并修行个人道德素养的要求。这种师父视徒为“儿”,徒弟视师为“父”的模拟“家”的感情为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使传承纽带较为牢固,成为孙家拳得以传承延续的重要机制。在中国几千年来封闭型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和封闭型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师徒传承始终存在着它无法逾越的历史局限。[2]

2.1.3 开办武校教学传承方式

现代社会人们对知识产生多方面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扩大教育对象,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进而要求对湘西孙家拳传承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教育效率,培养高质量人才。开办湘西民族文武学校的传承方式产生就是顺应了在受教育人数增多的形势下,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并扩大教学的教育效果。

2.2 孙家拳学员情况

2.2.1 学员的价值取向

体育健身动机是个体进行体育健身活动以达到某一目的的内部动力,一般来讲人们的体育健身活动都是由一定的体育健身动机所引起。练习孙家拳的最主要的动机是为了强身健体的需要。这说明随着湘西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需求己经放在了重要位置。积极练习以增进健康为目的孙家拳活动已经成为孙家拳平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传承民族文化,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说过:“必须正确理解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才能具有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有了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才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因此,弘扬具有优秀中国文化传统的孙家拳,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再次是满足娱乐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因为人们在练习孙家拳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缓解在工作和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压力,使人在自健、自娱、自乐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调整。同时通过以武会友还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而克服人的孤独感、失落感。

2.2.2 孙家拳学员的年龄、性别情况

学员在66岁年龄段的参与人数所占比例值最低,15岁以下的年龄段最高。结合调查数据和访谈记录分析26—35岁与36—45岁年龄段的人数与所占比例值较低的可能原因有两点:一是他们在年幼时受文革影响,中国传统少林武术被列为封建迷信备受打压使他们没机会学或是不敢学。二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他们大都经过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思想观念改变的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日新月异逼迫他们为生活忙碌奔波,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繁忙的家庭事务、社会事务使他们没有时间去参与孙家拳的锻炼。这种青壮年人对孙家拳的疏远的现象十分不利于孙家拳的传承。学员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其中男性所占比例为85.3%,女性占14.7%,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与孙家拳练习强度大,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有关;二是“传男不传女”残留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2.2.3 孙家拳学员的文化程度与职业情况

学员的数量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呈递减趋势,其中在学员中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超过一半比例,而且多表现为小孩。这是因为随着体育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被引进学校体育,以传统武术作为健身锻炼内容的人数正在逐渐减少。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孙家拳在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中渐渐的消淡,没有了市场。少年儿童多是在湘西民族文武校学到的孙家拳。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人们的参与孙家拳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受地域环境、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也表现出职业结构的不均衡性。

2.2.4 孙家拳练习场所与组织形式的情况

练习孙家拳的活动场所中,排在前面的是学校与户外空地,这是由于练习孙家拳去场地要求不高,人们在练习孙家拳大都遵照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其次是户外空地。在练习孙家拳的组织形式的调查中,选择老师与朋友一起练习的人数占的比例最高;其次,人们选择组织形式的人数由多到少依次是选择个人锻炼。很多受调查者都反映,和学校老师或是高明武术同道一起锻炼,很有感觉,活动的气氛很好。这也符合孙家拳的传承特点。这种以传习某种技艺为纽带而形成的师徒传承,几乎是所有文化艺术门类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3 影响湘西孙家拳的发展因素

3.1 青黄不接,面临传承断层危机

由于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缺乏音像记录技术,孙家拳的演绎已无从考究。拳师文化水平不高,在著书立说方面欠缺表达能力,授徒多“言传身教”。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是赚钱、享受,极少有年轻人愿意花长时间去学习孙家拳。另一方面,现在各种武术比赛多以竞技武术为主,一些年轻人因此不愿学习那些难登赛场的孙家拳,而且一些父母认为,练习民间武术容易受伤,因此舍不得孩子全心钻研民间武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年轻人偏浮躁,一些习武之人热衷于竞赛、表演,真正愿意下功夫“十年磨一剑”的人不多。老拳师渐去,而年轻接班人又偏少,湘西孙家拳面临传承断层的危机。

3.2 武校萎缩,推广艰难

在武校,一般主要向学生传授国家规定的长拳类(即竞赛类武术),有很多学校还教授贻拳道等,民间武术的学习时间只占整个课程的10%左右。民间武术的教练偏少,教练中民间武术有过较系统的学习的,经验丰富、功力深厚的老拳师更为稀少,大多教练都毕业于体育院校,所学习的大多是国家规定的拳种,较少涉及本土武术。

3.3 受现代文化冲击的影响

中华武术凭着几千年来深扎的根基在现代社会占有着较小的一席之位,却也随着国家对竞技武术的政策偏向而失去最后的动力。武术竞技化的冲击对包括孙家拳在内的整个中国传统武术活动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内忧外患”“左右夹击”的生存狭缝中,民间传统武术面临着自生自灭的濒危境地。孙家拳遭受着西方体育、现代娱乐、竞技武术的强烈冲击,表现出对民间武术未来发展之道的迷茫。政策的偏离,使得各种武术比赛都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主,各级武术教育也以竞技武术为主,高校武术科研更是围绕竞技武术和科学训练化进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缺乏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孙家拳发展势必受到严重影响。

4 湘西孙家拳的发展对策

4.1 加强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

一个老拳师就是一部活的拳谱,应重视老拳师的作用,组织力量以音像方式对其传授的武术加以整理、保存。老拳师有着丰富的习武经验,如果不加以珍惜呵护,随着这些老拳师的故去,传统套路和功法或将失传。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上将曾说过:“武术的好东西,在民间。”武术是要言传身教的,老师父们死了,这个拳种也就没了。开办武校要树立正确的习武价值观,吸引青少年爱武、习武,还应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让学员既能“文”又能“武”,文化素质的提高既有利于学员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利于他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3]同时以城镇的文化广场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群众习练孙家拳,拉动湘西孙家拳的大众化推广。

4.2 用比赛推动传统武术文化交流与传承

体育比赛是推动民间传统武术发展的动力,是科研与创新的原动力,更是武术产业开发的主战场。通过举办比赛可以调动孙家拳练习者的积极性,十余年寒苦修行如能在此领域拔得头筹当是对艺人莫大的鼓励。通过举办比赛,还能促进区域之间,门派之间武术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孙家拳的繁荣发展。

4.3 积极融入现代文化满足社会需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友好交流和合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互利互惠,是各自获取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闭关自守和墨守成规只会导致贫穷和落后。[4]这点我国已有深刻体会。毛泽东同志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借鉴和吸收中注重创新和发展,走自己的路,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首先应该对自身进行整合创新,湘西孙家拳作为特定社会和农业文明的产物,必然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在传统基础之上对它进行新的创造,合理吸收其精华部分,坚决摒弃一些落后、不符合现代体育科学原理,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相悖的东西。第二,应该借鉴和吸收西方体育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引入奋发和竞争为核心的奥林匹克精神,追求人体和精神双重价值的实现。第三,积极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对湘西孙家拳进行理论研究,借鉴现代体育成功的管理制度去管理湘西孙家拳,借鉴现代体育的组织制度和现代化传播手段宣传和发展壮大孙家拳。

4.4 采用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

现代化的电视、广播、网络等电子传媒的广泛普及使人们大多呆在家里看电视,所以孙家拳通过大众传媒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其历史渊源,技术风格和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孙家拳的宣传过于低调。要加强孙家拳宣传、扩大影响,就要强化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营造孙家拳宣传的良好舆论氛围;多组织媒体记者采访,获得孙家拳宣传的鲜活材料。打造经典的孙家拳赛事,推出孙家拳武术明星。赛事和电视的结合,使中国武术的影响日益广泛,拥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例如河南“武林风”、中央电视台的“武林大会”比赛己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得如火如荼。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为孙家拳定期举办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赛事,形成孙家拳自身的赛事制度,加强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体育竞赛是推动体育运动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快速通道。我们应该在充分掌握孙家拳本质属性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研究符合孙家拳自身发展的赛事,制定出比赛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在比赛既要体现孙家拳的特点与技击方法,又要简便易行,让广大的爱好者都能参与。

[1]郭玉成. 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2]吴天佑.湖南省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4]王少军.论传统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猜你喜欢

孙家湘西武术
LARGE TIME BEHAVIOR OF THE 1D ISENTROPIC NAVIER-STOKES-POISSON SYSTEM*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