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
2013-10-26申向军
申向军 徐 武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
健身气功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至今历史悠久,它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祛病延年的作用,深受人们喜爱推崇。建国以来,健身气功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民体育活动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素质教肓改革的推进,将健身气功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高校体育科学育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高校健身气功教育的兴起,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不断涌现,现己发展到8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9.3%。从2010年以来,四川高水平运动队连续参加三届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成绩显著,充分展现了竞赛实力和水平,为进一步拓展高校培养人才空间、扩大教育影响力、促进全民健身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四川8所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运动队竞赛实力、建设管理与教学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队实力分析
从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纳入全国开展的第97个体育项目以来[1],随着全民健身气功的推广,各地开展了很多比赛,但大都以邀请赛为主,侧重于文化交流和技艺展示,竞赛并非重点。健身气功作为体育项目,既要理论体系支撑,更要竞赛规范发展,因为“竞赛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杠杆,运用好这个杠杆,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为推动健身气功竞技体育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从2010年开始至今连续三年举办了全国普通高校健身气功集体和个人比赛。集体赛为健身气功·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健身气功·六字诀和健身气功·八段锦4项运动,个人在集体4项赛的基础上分别增加竞赛功法比赛;成绩评定按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制定的《健身气功竞赛规则》和《健身气功竞赛功法难度、扣分内容及标准》执行。集体设一、二、三等奖,个人奖授前8名。成都体育学院等8所四川高校运动队先后参加全国各届比赛,集体获奖29项、个人获奖49项,分别占全国赛区集体与个人总数奖的18.5%和22.6%。资料表明:四川参赛高校运动队之间实力无明显差异,成绩较为均衡;与国内高校队比表现突出,整体成绩逐年大幅上升。为此,现将全国各届比赛四川队的成绩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全国各届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四川运动队成绩统计表
2010年全国第一届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在秦皇岛举行,参赛高校44所。成都体育学院、内江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4所高校派队参赛,由于首次全国比赛准备不足,信息反馈未到位和部分实力较强的四川高校运动队未参赛等因素影响,致使业绩欠佳,集体获奖6项,个人获奖3项,分别占赛区集体与个人总奖数的7.8%和12.5%,均低于全国参赛高校获奖平均值。2011年全国笫二届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分设连云港和哈尔滨两个赛区,四川高校运动队经过充分准备、严格训练,实力增强。新增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学院和成都理工大学运动队参加连云港赛区比赛。本赛区参赛高校共27所,云集了我国实力较强的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大学等代表队,比赛竞争激烈。四川高校运动队经过顽强拼搏,斩获彼丰,摘取集体奖11项、个人奖24项,分别占赛区总数的28.2%和26.4%。与上届比,集体与个人获奖率分别提高20.4%和13.9%。2012年全国笫三届高校健身气功比赛在武汉和大同两个赛区举行。四川分别增减成都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运动队参加武汉赛区比赛,赛区高校队共有37支,比上届规模扩大,数量增多,竞争更为激烈。但四川队比赛再创佳绩,集体与个人分别摘奖12项和22项,与上届比奖数基本持平,如与赛区高校平均获奖率比,集体和个人获奖分别递增47.0%和32.0%。
2.2 运动队建设管理分析
经济基础是运动队建设的核心,也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建设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办队,运动员均来自本校内不同年级、班级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赛前组队,集中训练,统一管理,对运动员素质培养提高,由学校提供场地器材,运动服装及参赛经费。由于运动队的经费依靠学校拨款,缺乏市场运作和社会资金支持,学校长期投入资金难以为继。把运动队推向市场,实现经费结构多元化是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方面有的高校在探索中己取得初步成效。如成都大学与省体育局合作建立“四川省健身气功科研培训基地”,通过项目投资进一步完善了训练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同时利用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人才资源优势,对外开展培训有偿服务,缓解了运动队经费不足问题,也增强了自我竞技能力培养,为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3 专业教师结构分析
根据对四川8所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师资力量调查,现有专业教师17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占76.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23.5%,副高职称占82.4%,正高职称占17.6%。学历分布与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反映了这支教学队伍高素质特点,为发展健身气功理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竞技人才发挥了科学支撑作用。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中年教师占76.5%,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23.5%,这显示了以中年教师为主体团队,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教学层次和管理质量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与训练具有一体化的特殊性,从生理运动规律来讲,教师年龄结构有待优化:一方面存在部分年龄大的教师课堂教学后,课外兼职教练训练的运动员,精力体力不足,难以保证训练持续性;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太少,不利于开拓和创新健身气功教学理念,活跃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思维培养和发展。
2.4 运动员选培分析
我国从1987年首次确立51所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试点以来[3],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现己发展到272所,其中四川10所,占3.7%。在四川8所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的院校中,仅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具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资格。由于教肓部规定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不超过学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1%[4],并实行体育项目专业招生,以武术、田径、健美操、球类等为主,健身气功未纳入专项招生计划。目前中学体育未开设健身气功课,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因而运动员选择局限于高校自培途径实现,选培方式主要通过大学生选修课学习和训练提高运动水平。由于健身气功近年才进入高校教育,选修人数少,开课率低,运动员选培难度较大。因此有的高校将健身气功纳入了相关专业课的内容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内江师范学院等高校通过体育课改,将健身气功融入社会体育学、运动康复等必修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再经过选修课强化知识和提高运动技能,拓宽了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员选材空间。
2.5 运动训练方式分析
运动训练是提高大学生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基础。当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升到运动技术规律认识时,这种认识只有在运动训练中获得,比赛才能取得最佳成绩。虽然健身气功运动负荷强度小,但种类多,技术形态、结构复杂,对专项运动员来说,如果不加大训练负荷,是难以适应竞技比赛要求的。尽管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之间训练方式各异,但从训练量来看,大都是赛前三个月开始组队,每天训练2-3节课时间,从延长训练周期和时间的方式加大运动负荷,促使运动员形成技艺娴熟,动作规范、标准、完整、有效的竞赛技能和水平。
3 建议
3.1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育人效率
加快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建设,首先要增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健身气功教育发展认识,确立健身气功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战略地位,通过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健身气功专业课程设置进程;其次,要加大健身气功课时比重,扩大课余训练学生人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竞赛活动,拓宽运动员选择渠道;第三,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充实青年教师力量,增强教育活力,促进队伍年轻化发展;二是加强师资培训,拓宽知识视野,开展校际或校地人才交流,互相学习,促进素质能力提高;三是改善教学条件,增设专职教练员岗位,减少兼职教师比例,确保训练质量,提高育人效率。
3.2 增强保障条件 壮大发展实力
体育文化既有社会公益属性,也有市场经济的作用力。四川高校高水平健身气功运动队建设与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公益性教育经费,以学校投入为主,另一方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自身优势,将竞赛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探索自我发展途径。如实行俱乐部会员制,吸引校内外健身气功爱好者交费入会,体验运动比赛带来的快乐;也可采取与地方商企联办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对运动队比赛投入;还可利用学校闲置场馆开展租赁、培训等有偿服务。通过多渠道资金来源积累,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增强运动队发展后劲。
[1]虞定海.开展健身气功竞赛的意义及可行性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1):68-71.
[2]李伟民,刘 卓. 论运动竞赛之价值—一种道德哲学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4):39-41.
[3]全彦秀.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88-90.
[4]阳光高考http://www.sina.com.cn 201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