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社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研究①

2013-08-15张兴荣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体育

张兴荣

(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警察体育训练部 四川德阳 618000)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促进自身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众多的高校学生社团中,体育社团特殊的功能和作用使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深受广大学生喜爱,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学生社团中最具活力的组织。高校体育社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对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构建和谐校园氛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 高校体育社团在和谐校园构建中的作用

1.1 助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身心健康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基础。只有努力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高校体育社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积极参与体育社团组织的活动,能够使他们获得身心愉悦和巨大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社团组织的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交流和观赏活动等,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文化现象,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同时可以借助体育活动舒缓紧张情绪、减少心理压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和组织体育社团活动,还能能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增强自信心,建立创造性思维,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 构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

校园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包含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利益关系等等。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校园和谐的核心内容。高校学生一般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民族地区、生活阅历、个性特征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通过有效的平台增进相互了解,和睦彼此关系,促进校园和谐。体育社团的运行和发展基于参加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关注方向,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内部成员的情感交流和升华,形成较为融洽的人际关系。体育社团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和校园内外组织进行互动和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参与和组织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与相应的组织和个人进行交流接触,需要他们具备良好地沟通协调能力。通过社团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能够使学生更加客观地认知社会和服务社会,增强自身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3 满足学生多种体育需要

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学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两个方面。传统体育教学集中统一、按班授课的方式并不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有限的体育选修课也不能满足学生多层次和多样化的体育需求。高校体育社团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满足其个性化体育需要的载体,各种体育社团活动更是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学校专业教师以及体育社团中运动精英的专业化指导,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高校的体育潜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由于兴趣驱动,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能够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上的作用。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习惯,逐步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使学生对“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生活理念有进一步的题解,更好地促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1.4 加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并促使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良好的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使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观念。在体育竞赛和活动中,顽强拼搏、充满活力的运动状态能够最自然地展现出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是一所学校精神文化的直观展示。在校际体育社团活动交流中,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状态能够使学生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1.5 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体育运动是高校稳定和谐的“安全阀”。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可以有意识的、带责任感的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行为。高校体育社团通过组织群众性体育活动,使参与者及时排解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琐事带来的心理压力,舒缓情绪,有效减少偏激和破坏性行为,是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良好的润滑剂和减压阀,有助于减少学校的管理压力,调整和化解校园人际冲突,促进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和谐发展。

2 目前高校体育社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管理评价体系

目前各高校学生社团主要由学校共青团组织进行日常管理和指导活动开展。由于体育类社团在学生社团分类中属于兴趣爱好型社团,许多学校对其采取自生自灭的态度,多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不象理论型社团和学术科技型社团一样受到决策层和管理层的扶持和重视。另外,大多数学校体育部门主动参与学生体育社团指导工作的意愿不强,社团体育活动水平难以提高。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起适应学生社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社团管理工作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和手段,缺乏奖惩、退出等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利于提高学校体育社团的活动水平。

2.2 缺乏科学的发展定位

科学定位对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决定社团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一些体育社团在成立之初,对社团发展缺乏科学定位,导致社团发展后劲不足。比如有的社团规模过大,而管理体系设置不适应,场地保障条件欠缺;有的社团经费不足,也没有争取其他渠道的支持,靠有限的会费收入难以为继;有的社团没有有效的内部约束制度,导致社团管理混乱;有的社团对开展体育活动的层次不清晰等等,使得一些体育社团在学生中认可度不高,学生参与率较低,对社团的健康发展产生着不利影响。

社团的科学定位还应注重建立品牌活动,提升区域影响力。由于部分学生骨干的综合能力不高,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定位往往缺乏开阔的眼界,对品牌活动建设的认识不足、宣传不够,难以提升体育社团的层次和规模,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偏低。一些体育社团忽视校际交流和与社会的互动,仅仅局限在校园内开展低层次的活动,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无法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日益增长的体育和文化需要。

2.3 学校保障条件不足

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保障条件主要体现在相应的体育活动场所、社团运行经费、专业指导教师等。由于各高校自身客观条件和环境不一,管理层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差异等,使一些学校体育场馆或设施建设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体育社团开展活动时常常与体育教学和个人体育活动产生场地和器材冲突。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不足是各高校体育社团不能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大多数高校体育社团骨干并不善于利用社团本身的资源优势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有限的经费投入使一些体育社团发展受限,甚至难以正常开展活动。部分学校未能建立起专业指导教师保障机制,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社团活动缺乏科学的、针对性的组织和技术指导,难以提升活动层次和质量。

2.4 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安全稳定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和管理者对社团运行和活动开展中的安全稳定因素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社团安全管理机制和科学的安全预案。登山、定向、外展活动等野外项目以及拳击、散手等以身体直接对抗的活动中,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特别高。一些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竞赛组织过程中容易由赛场矛盾引发群体冲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体育社团的管理活动中,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活动组织不严密等,都有可能发生一些影响校园稳定和谐的事件。

3 加强高校体育社团对和谐校园建设作用的对策

3.1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保障机制

加强体育社团工作,提升社团体育活动水平,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学校领导层、决策层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离不开一系列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运行。

学校应根据实际努力加强体育事业投入,从软、硬件建设上做好保障。体育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社团管理部门应统筹协调,主动参与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规划,提出建议,促进其科学布局和建设工作。要从制度上落实学校体育部门在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重视学校体育社团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合理计算其工作量,提高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努力关心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行必要的经费支持,帮助学生体育社团正常开展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2 注重队伍建设,培养社团骨干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必须加强社团管理人员、专业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等队伍建设,形成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社团管理职能部门每年应开展相应的管理知识培训,使各学生社团骨干提高科学管理能力。要努力建立一支志愿从事学生体育社团工作的相对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通过他们开展对学生社团骨干的指导,进行运动技能、裁判技能、活动及赛事组织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促进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活动质量。要重视社团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社团换届选举时机和程序进行规范和指导,努力保持体育社团工作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体育社团组织健康发展。

3.3 科学规划管理,提升活动质量

科学规划和管理是提升体育社团活动水平的关键。社团职能管理部门在体育社团成立之时应该对社团的规模、运动项目内容、组织体系等认真审查和论证,使体育社团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体育社团学期和年度活动规划应充分考虑场地设施、重要时间节点和学校整体工作规划对体育社团活动的影响,科学规划和管理,注重工作细节,努力提高活动质量和社团成员的参与率。高校体育社团应积极加强品牌活动建设,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扩大自身的区域影响力。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恰当运用评价结果,对优秀社团进行表彰奖励,对管理涣散、活动不力的社团及时进行指导帮助或依照程序取缔,发挥评价机制对体育社团发展的推动作用。各体育社团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促进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增强体育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带动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水平。

3.4 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和谐稳定

体育社团的管理和活动组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安全稳定隐患,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会使学生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求相违背。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高体育社团的活动质量,必须以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稳定为前提,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

体育社团活动中涉及的安全稳定因素主要包括运动伤害、场地器材隐患、自然灾害以及赛场冲突、活动组织等安全问题。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社团骨干队伍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各体育社团要通过会议、讲座等向社团成员讲清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相关体育项目的安全要求,明确安全活动规范,尊重对手和裁判,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学校应重点关注以户外运动和身体对抗性项目为活动内容的体育社团,加强管理,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活动及时禁止,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体育社团责令停止活动组织,经整改后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及时取缔,确保师生安全。对大型的体育社团赛事等活动要认真进行安全论证,制定相应安全预案,严格管理,精心组织,严防赛场冲突引发校园不稳定因素。

[1]杨宣旺,甄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6).

[2]任志宏,赵平.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3]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体育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的“体育梦”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