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①

2013-08-15杨德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学校

杨德军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广州 510182)

谈到体育,人们头脑中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强壮的身体,出色的运动技术,以现代奥运会为基础的冠军、金牌第一、为国争光。然而体育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包含着诸多的文化功能,比如它的教育功能、精神功能等。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任。近年来的许多报道显示,目前高校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在校园内,对于青年学生以文化为背景的精神熏陶和文化还没有形成,体育健身的氛围也明显不足,体育文化在影响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心灵和振奋人的精神等领域出现严重的缺失。

1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交汇的结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其本质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按照体育文化和体育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原则要求,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优化组合不同体育形态的复合群体文化。

它是长期办学过程中经过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体育理念、精神风貌、学术氛围、规章制度、价值体系、审美标准、学生风格、体育环境等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方面,集中体现大学精神。

2 高校体育文化缺失的影响因素

2.1 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长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和为贵”、追求人与人之间在“和”的框架内生活,安分守己、要避免争斗。因此传统观念认为,现代体育比赛中激烈的竞争是粗鲁的,不能体现中国人的养身、修德、以德服人、和平共处的原则。另外中国一直有重文轻武的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这些流传已久的名言,无不体现了,对读书、对学习知识的重视,认为只有掌握了知识,学习了前人的文化经典才是安身立命的资本和能力,才能有前途,才能光宗耀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为学生的本分和职责。而身体的强大,往往被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依照传统的观点,体育被认为是粗鲁的和有失文雅和野蛮的,因此自然也就不受欢迎。此外,中国人一直信奉“劳心者治天下,劳力者治于天下”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中国的许多武学博大精深,但影响力并不很大。对于体育及运动的轻视并非一朝一代的偶然现象,而是深受传统文化底蕴影响的历史现象。

2.2 学校教育的影响

我国教育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它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随之而来的是学校能够成为重点,受到社会的瞩目,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青睐和热捧,也牵动着学校的生源问题,甚至生存问题等。所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科成绩的教育备受重视,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往往被其他学科占用,身体文化教育被边缘化。在高等学校,学校追求的是科研能力,引进科研经费的多少和学术论文的发表量,在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不少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于如何搞科研、发论文,致使教学质量不高,整体呈现出功利性。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关爱,出现问题往往把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在某种情况下,学校难以负担,致使学校、教师也会因噎废食、谨小慎微、不敢作为,限制学生的正常活动,致使现在的学生营养状况很好,甚至过剩,但身体素质差、协调性差、肥胖情况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耐力等素质越来越差,产生一种恶性的循环。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热衷程度下降,参与度下降。对于学生层面,由于传统观念和家长的影响,学好学科文化能考到好的一级学校,将来能有好的前程。学生的课余时间往往被各种各类的学习辅导班占据,因此学生自由的时间被剥夺,活泼的天性被扼杀。再有,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学生从小在家长的精心呵护陪下长大,由于家长害怕孩子在活动中身体受伤,往往限制学生从事正常的活动。从而限制了学生运动本能的发展。

3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3.1 高度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文化熏陶引领校园体育的蓬勃开展

目前的校园体育状况有目共睹,学生的体育健身积极性不高、体育意识淡漠、体育氛围不够等,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全国政协十一届5次会议上,杨桦委员说:近几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进行的多次调研,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连续25年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令人担忧。突出表现为: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近视率不断攀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19~22岁年龄组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关乎全民族素质和身体健康的问题,是人全面发展的问题。作为国家教育的各级领导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并进行检查监督。

3.2 坚持公益性,持续性

校园的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公益性。从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看,目前,高校间比拼的是科研水平、论文发表的数量、学校的排名、招生和就业。但经过时间的考证,高等院校的竞争也必须有软实力的文化竞争、特色竞争。建设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是国家大计、学校大计,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收到效果,必须抛弃功利思想,坚持公益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持续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形成和收到效益的,但他是利在千秋的功业。它是一个有目标、有特色以正确价值观为基点的多年积累的文化沉淀。我们不妨比拟一下商业领域的品牌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他需要长期的文化积累,才能在人们心中认可、产生感情、生根、才能体现其价值。例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等,有很多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但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不多发展完善,才赢得了今日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风采,才有了如今的底蕴,并成为文化的符号,高校也应当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3.3 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位

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来源于西方,其中心思想和价值观念就是对抗和竞争。强调身体的力与美,用身体的强大,以力量、速度、灵敏、技巧去战胜并超越对手。鼓励冒险、刺激和创新精神。推崇个人的张扬和表现,体现一种精英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一种“和”文化。这一点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向世界人民做了很好的展示,“和”的思想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传统体育方面,中国人追求的修身养性、祛病、防病延年益寿等是精神的修炼,注重内在气质和人格的培养,并不提倡身体的对抗和竞争。对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体育文化的发展建设,必须立足在“众”字上,必须让每个学生感染其中,有所收益。完全的竞技体育并不能发挥其全部的功能,因而,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必须要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体育项目,结合当前“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谐社会”的形势,给学生提供适应自己身体和性格特点的,能够从中受益的体育项目和相应的文化熏陶。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的体育文化,大胆创新,不断的开拓、发展,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涵。

4 结语

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整体的一部分,是提升学校软实力,提高学校竞争力、影响力不可缺少的,体育文化是展示学校校园风貌的一面镜子,是学校的一种品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大力发展。

[1]任莲香.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2]马为民.中美(三所)大学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社会学分析——兼论大学生体育意识[J].北京体育大学,2003.

[3]马约翰.论体育的迁移价值[M].中国文史出版社.

[4]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M].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

[5]姜志明,刘甄悦.中外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广西高教研究,2001,12(6).

[6]向家俊.中西文化差异与体育价值观[J].体育文化导刊,2002.

[7]黄莉,孙义良.从中西文化的深层结构审视中国体育文化[J].体育科学,2008,28(2).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学校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