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3-08-15王祥
王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逐步提高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道德教育等,从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来看,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把高校体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达到完美交汇,是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条颇为有效的教育创新举措。就高校体育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独特优越性,以及高校体育教学中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1 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1 直接参与性
有别于其他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式”,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独特之处就在于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比如说排球运动中的倒地垫球动作,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达到的。
1.2 动态性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始终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学习以及接受教育的方式、环境的自由度大大增强,并且在此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正因如此,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品质、心理及思想的活动等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3 社会性
学生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遵守各项竞赛规则和体育道德精神的前提下,还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及需要担任不同的体育角色。如同现实社会一样,每个人都要在遵守社会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当某种角色,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来行使你的权力和职责。因此,大学生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无形的养成了遵纪守法的习惯,并进行了个体社会化的适应,为今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2 高校体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 高校体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少年强则中国强”。从事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国际上重大的体育赛事,对每一位爱国者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国家的尊严、集体的荣誉,都伴随着每个运动员、每个球队的表现而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是民族凝聚力,这就是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现代重大的体育赛事都会有意识的突出国家或地区的特性,比如通过运动员的服装,通过升旗仪式等,可以很好地提升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高校的体育工作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方式和手段。奥运会期间,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重大比赛,组织拉拉队进行表演,为中国健儿加油。由此唤起学生们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凝聚力。
2.2 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是比赛就会有竞争,就会分出胜败。作为学生来讲,如何看待比赛的结果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后果:如果取胜后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甚至轻视对手,那么将很难继续保证今后会再次获得胜利;如果在比赛中落败了,自己不总结经验、分析不足,而是暗讽对手的侥幸,就不能做到知耻而后勇,也很难反败为胜。因此,在高校体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处理好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且通过剖析自己的不足,分析对手的优势,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坦然的面对成败,促进自身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2.3 高校体育的调适功能
所谓“调适”即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调适功能就具有了双重含义,即一方面体现为根据高校体育活动中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实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调节;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高校体育调适功能的“放大”和利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的调适功能主要通过调节学生的情绪和协调人际之间的种种关系来实行。
2.4 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教育
大学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不再是依靠说理,而是“寓教于乐”,通过生动、活泼、有趣和有针对性的肢体活动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进而促使学生实现协调身体、匀称体态的美学需要,使动作变得有力、舒展和优美,使性格变得开朗,使意志变得坚强,使情操变得高尚。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优美的形象来打动人,以舒美的动作感染人,以饱满的热情感动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高校体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途径
3.1 结合现实、就地取材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间难免会发生言语或是肢体上的接触、冲突,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并利用解决问题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足球比赛中,由于队员的犯规动作极易引起双方的冲突,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应从多方面对双方进行教育:对犯规者来说,采用犯规的方式即便获得比赛的胜利也是不光彩、不道德的;而作为被犯规者来说,虽遭遇不幸,但他必须要知道规则并没有禁止犯规行为的发生,但违反规则的人是要受到相应惩罚的。进而来培养学生知礼守法、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品质。
3.2 用教师的榜样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要传授其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因为现在的许多大学生都喜欢追星,学生会不自觉的模仿老师的行为,因为老师自己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与传统的其他科目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几乎是“零距离”,甚至在运动中会与自己的老师同场竞技。因此,体育教师如果想要在教学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先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3.3 通过体育竞赛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体育竞赛中,参与者不单单只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更多的还是作为观众的大学生。由于比赛的竞争性,与集体荣誉的关联性很高,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3.3.1 赛前动员教育
主要包括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为集体争取荣誉,为比赛出力;教育大学生树立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和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精神,树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的文明参赛和文明观赛的意识以及守纪律、守秩序、重安全的意识等。
3.3.2 竞赛组织工作
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头绪多、要求高、牵涉面广,做好体育竞赛的组织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教育性的过程,因此周密有序的组织工作是办好体育竞赛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3.3.3 赛后总结表彰
这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高校体育竞赛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关键步骤。主要包括:其一,对赛事的组织、比赛、裁判等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其二,对表现突出的运动员、裁判员和单位进行表彰,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其三,抓住竞赛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发掘其教育因素,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对广大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激励和教育。
3.4 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熏陶学生
首先,校园体育文化是一所高校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体现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在进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时,一是要注意能够满足全校师生,特别是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基本需要;二是要逐步提高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教育意义,使之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了感染和启发。其次,要加强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一是通过宣传典型事例,树立榜样,来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二是加强体育教学工作,教给大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健身技能和道德规范。
4 结语
高校体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竞争意识,还具有调适的功能。我们应当联系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发挥体育教师的榜样作用,充分利用体育竞赛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使他们的视野更辽阔,心灵更高尚,知识更丰富,并最终成为合格的现代人才。
[1] 尚保春.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23).
[2] 张锡春.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审视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J].教育与职业,2011(10).
[3] 黄梅生.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思想品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
[4] 刘忠德.体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