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趋势①
2013-08-15李森
李森
(贵州财经大学体育工作部 贵州贵阳 550025)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方针政策对接国际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开始走社会化、产业化、学院化发展创新之路。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以来,给改革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体育纯粹的行政计划模式,逐渐被产业化模式所代替。
1 高校体育产业化与重要的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化,在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指引下,以体育产业市场为导向,将高校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各个产业链聚合为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市场系统,实现体育产业市场经营一体化。高校体育教育产业化,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是新时期深化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的侧重点。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模式向市场体制模式转轨过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化作用更加明显。高校体育产业化可以大大提高组织与参加者的积极性,激励体育组办方和供给者参与并保障其盈利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健康体魄的人才,体育活动在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同时,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在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中,保护与增强劳动力的再生与恢复。
高校体育产业化,可以扩大体育的再生功能,保证高校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体育产业中的高校体育产业,在体育产业结构体系中,因体育教育业创造产值大而占有重要的一席,成为其他体育产业的基础,促进体育产业长远发展。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大潮中,为社会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产地与器材,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加快本地区群众体育消费观的同时,提高劳动者整体的素质,提供就业与实践机会,盘活地方经济,缓解金融危机残留的影响。
2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形势与前景
体育产业市场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产业基于现代体育运动基本规律,开发体育功能,有效地将体育和经济融为一体,增强了体育自身的再生功能,使得高校体育经费得到补偿,促进体育事业良性循环发展,扩大高校的社会知名度与良好的影响,带领社区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高校具有完备的体育设施,体育产业潜力大。据初步统计,我国600多所高校有室内体育馆,南方的一些高校甚至存在一校多馆。500多所高校有自己的游泳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田径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越来越注重健康与养生,体育消费观,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每年体育健康在家庭支出中呈持续增长趋势。为了达到专业体育锻炼的目的,社区群众纷纷将目光投向附近的高校,从而也提高了学校的知晓度,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体育自身的再生功能得以实现。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主要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比赛与企业合作,发展体育赞助业,如全国U15男子篮球赛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落下帷幕;第三届国际太极拳邀请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篮球赛在山东大学南校区体育馆隆重拉开帷幕;为期三天的体操全国冠军赛在青岛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特步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CCFL)北大区赛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国际羽毛球邀请赛在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国际体育比赛在高校的成功兴办引发了人们对高校体育市场的关注。知名企业的赞助,促进高校办高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改善了运动队的条件。校运会中,在校生为各项比赛与校队的赞助,也缓解了高校筹备经费紧张的压力,学生在赞助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赞助企业也能借此项重大活动,使企业形象得到宣传,实现了双赢目的。
3 高校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已经形成,但是当前的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比,还具有滞后性。不少高校体育设施与体育人才,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处于闲置状态,形成资源与资产的流失。就现有体育产业化的高校来看,产业化的发展模式较封闭,组织形式多是在本校师生教职员工中,社会交流合作的很少,也就得不到大规模的经济效益,总的来说,高校体育市场的功能发挥的不够充分。
3.2 产业化的运作环境缺乏管理
高校体育产业化在增加高校经济来源的同时,又能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体育器材设施良好,体育教师队伍素质较高,具有专业化的水平,但是,由于多少高校领导层对高校体育产业认识不到位,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体育设施和人才发挥不到产业化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中,经营管理模式欠缺统筹,宣传力度不够,经营范围受限,经费筹划缺乏自筹精神,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目前多少高校主要是组织一些规模小、内容单一的,有偿健身锻炼和培训班,好一些的也无非是进行体育比赛、体育场馆租赁,致使现有良好的资源却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高校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产权和经营权混乱,经营策略不合理,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致使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缓慢,高校体育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能进行整合与发展。
3.3 高校之间、校企之间缺乏有机联合与合作
高校体育产业目前的定位仍是服务学校自身、体育产业独自经营,没有开放到与企业联手与社会融合。只有各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联系与沟通的网络化机制,才能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如今,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这就需要高校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调动企业与之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规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实现校企融合。
4 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措施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得当,必能促进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化过程中,在搞好体——教互动的同时,抓住全民健身潮的发展机遇,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多管齐下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市场,优化高校体育市场环境,以本校师生利益为出发点,创建合理的管理机制,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化的步伐,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使高校体育走产业化道路。
4.1 多渠道促产业化发展,实现“多赢”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争办各类大型运动会的主权。高校在体育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寻找机会,参与争取到比赛主办权的竞争行列中。抓住承办运动比赛的良好机会,精心宣传和运筹,争取到社会的捐赠,申请上级机关资金与物质上的投入,完善运动设施建设。如2009年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的拳击项目比赛,在山东交通学院体育馆进行,提高了高校体育事业的竞争力。通过承办各种大型比赛,高校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融资力度,拓展筹资渠道,通过转让冠名权、广告经营权等,吸引商家投资,以经营的观点操持本比赛项目,确保比赛经费的落实。
4.2 提升价值与价值导向,促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
以政府与社会联动、市与区县联动、行业与企业联动的办赛模式和格局,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提高影响力,把高校承办的项目做成品牌。在赛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电视开展直播或录播扩大比赛的影响和知名度。提升价值与价值导向,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系统的关注。高校体育市场应借助运动比赛的广泛性与群众性,主动寻找机会获得运动比赛的主办权。利用承办运动比赛的机遇,运筹获取广告、捐赠、上级机关投入资金和物质来建设现代化的运动设施。通过承办各种大型比赛,高校将获得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 采取多元化战略,谋求比赛“综合化”
采取多元化战略,尽力谋求比赛活动效益的综合化和最大化。参加全国比赛的运动员都是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的精英。通过比赛推动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比赛期间,组织高校体育发展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既丰富了内容,又发挥了比赛的综合效益。
[1] 牛亚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体育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5(6).
[2] 张苗,李圆圆.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19).
[3] 朱小平.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
[4] 韩京.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12).
[5] 申立.浅谈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的管理[J].湖北体育科技,2000(3).
[6] 欧亚敏.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1).
[7] 蓝荣,周德书,闫万军.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
[8] 林玲,彭连清.体育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理论与实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