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

2013-08-15冯尚贵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0期
关键词:武术传统体育

冯尚贵

(台州市路桥中学 浙江台州 318050)

学校的武术教育奠定了武术发展和继承的基础,促进了武术发展的大众化、体育化和普及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武术一直就被人们当成体育课程中的一个运动项目,武术中所具有的健身和运动的价值被充分发掘。但是武术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性却被忽视了。武术在与西方竞技比较中处于劣势,所以现在武术的教学应该把武术文化技艺的传承当作主要任务来进行。

1 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1.1 武术教学的文化性被西方的体育思想侵袭弱化

近代学校的武术教育最开始是为了强国、强兵。自从辛亥革命之后,外国的兵器传入我国,很多中国人纷纷放弃了武术的学习和训练,导致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比较严重。在1915年,武术又被重新提倡,国家规定武术教育为学校体育课程里的重要内容,但是武术教学在最初的时候是受西方的体育运动影响产生的,采用的是借鉴式的体育兵操方式,训练的方法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武术教学被烙上军事化兵操的印记。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的观念也是不断的深入人心,有不少的民众反对学校体育兵操式的武术教育,提倡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于是武术逐渐演变成了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如此,但还是不免会受到西方的体育观念的影响。武术具有统一的教学内容、规范的教学形式、统一的教学考试、标准的成绩评定。这就使武术的教学呈现流水线作业的形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另外一点就是在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以散打和套路的教学为主。套路教学保留着竞技武术的影子,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不到武术技击的价值,变成了不被同学们欢迎的花拳绣腿。而对于散打的教学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借鉴了西方拳击的模式,体现不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技法,使武术的文化内涵不复存在了,变成了野蛮的肢体运动。所以中华武术的文化性缺失使得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只剩下娱乐和健身的功能,也就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运动型的武术,在教学应用中,武术也变得竞技化、快捷化、简单化,所以在不断变化中,武术教育所包含的文化教育功能也被逐渐弱化。

1.2 武术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教育性随着武术教学理念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武术在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不仅仅是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变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人民的智慧和品德。我们必须承认,武术中的有些功能是属于体育的范畴的,使人们对健康体魄的追求得以实现。但是武术的核心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运动价值,更注重对人的内外兼修的培养。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学校武术的发展深受西方体育教学的影响,而西方的体育教学思想是建立在解剖学和西医的基础之上的,所体现出的也是具有西方文化特征的教学理念。在这种情况下,用西方教学的模式来教授中国的武术,就使我国对于武术教育与练习的关键也变成了注重踢腿的高度和力量以及出拳的速度等,使武术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和意境消失了,忽视了学生内外兼修的武术学习。在对武术的理解上使武术的精气神逐渐被西方文化中的娱乐和健身价值所代替。

也正是由于中国和西方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存在着很大不同,就使中华武术的文化认同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学习传统武术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学习外国武术,如学习跆拳道的人数却在逐年上升。就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育采用西方的教学理念,所以使得中华武术的文化教育性在渐渐消失,与戏曲、中医的发展现状一样,由于不被理解和认同,所以逐渐走向没落。

2 重塑武术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性

2.1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以传统武术为主

中国武术的拳种是比较复杂多样的,这是它与西方武术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它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在一定的程度上显示出我国的区域文化的特点。中国武术最吸引人的一点也在于此。中国武术的拳种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身体与多元文化的集合,它的训练方式也是多样的:有对练的、徒手的也有器械的,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精神、情感的特性。在当前学校的武术教学中所采用的基本模式就是由基本功的练习到基本动作的掌握,然后再进行武术套路的练习。在教学的内容上也应该把以前以竞技武术教学为主改为以传统武术教学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域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拳种进行教学,有的甚至可以在一些高校设立专门的某一个拳种的教学传承体系,使该武术被完整的传承下来。所以说,中国武术的教育要想变得更加饱满和丰盈就必须注重拳种教育,使学校的武术教学能够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

2.2 努力营造武术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武术的教学应该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大的教育环境。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是社会学、哲学、文学、历史学乃至科学等各种学科的综合体现。武术教学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而武术也是兵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武术教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在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应该大胆的突破现有的课堂式的教学模式,在大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武术的大教育体系也是根据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而建立起来的。这种教育模式比较注重教育宣传,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中,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从而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得到全面的提高,使营造大的教育环境的目的得以达成。

2.3 在教学理念上应该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

武术技能的教学应该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对武术礼仪、武术文化内涵、武术理论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奠定基础。学校是培养人才以及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的场所,对于学生的武术教育更应该注重于他们全面性、和谐性、通识性和学术性的培养,使学生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条件得到很好的保障。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在学教育只能使学生们在比较零碎的知识片段中学习传统的文化,导致很多的学生不能全面了解传统的文化知识,而武术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中,综合积淀了各种学科的知识,鲜明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加深对于武术礼仪以及各种技术的理解,对文化的传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武术的教学中,应该首先注重礼仪的传播。应该以塑造高尚的人格为基础,然后才是对武术技术的传承。使武术的传承充分体现出文化价值观。

2.4 在教学途径上应该重视体悟

传统武术功力的提高以及套路的练习都离不开身体的感悟,对武术的深切感悟是武术学习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想要到达一定阶段和境界的必然条件,也是提高武术技艺的必然途径。武术的每一个招式的学习都要通过身体的感悟,在感悟中可以把简单的招式复杂化,也可以将复杂的招式简单化,使武术技艺达到精熟。

3 结语

学校的武术教育奠定了武术发展和继承的基础,促进了武术发展的大众化、体育化和普及化。武术一直就被人们当成体育课程中的一个运动项目。武术中所具有的健身和运动的价值被充分发掘,武术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性更需要被重视。武术在与西方竞技的比较中处于劣势,现在武术的教学更应该把武术文化技艺的传承当作重中之重。

[1]王柏利.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2]曹佳.传统文化教育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2011(5).

[3]彭云钊,李小燕.浅论武术教学中的美育[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4]黎燕燕.浅论武术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0(2).

[5]孟涛,朱建亮,赵书文,等.北京市体育院校留学生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2).

[6]金红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高校武术教育的文化渗透[J].搏击,2011(10).

[7]郑明远.论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缺失[J].华章,2010(2).

[8]沈建文,惠永强.学校武术教育对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作用的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2012(5).

[9]桑全喜,张国栋.改革开放30年武术教育热点透视[J].体育学刊,2009(12).

猜你喜欢

武术传统体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我们的“体育梦”
清明节的传统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