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开发研究①
2013-08-15梁勇建
梁勇建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随着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推崇,再加上对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的破坏少,因而,对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者对其日益重视。丽水市非常重视对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开发。目前,生态体育养生旅游设施已经在改善中。通过事实证明,对景区的旅游人文景点开发和建设,是提高景区等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丽水市来说,应加强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开发,对景区的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效益和资源优势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从而不断促进生态经济化的发展,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丽水市发展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条件
1.1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自然优势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全市年平均气温16.9°~18.5°。丽水市境内农村山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等源头水系,水库湖泊分布广泛,主要水系的断面水质均符合Ⅰ~Ⅲ类标准。丽水市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8%,植物资源有3800多种,占全省约66%左右。素有“六江之源”、“浙南林海”、“浙江绿谷”、“华东氧吧”和“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中显示,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评价单位中,丽水市九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秀,全部进入全国前五十位,其中,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列第一位、第五位、第八位和第十位。
1.2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人文优势
丽水市缙云县鼎湖峰相传为黄帝觞百神后驾龙飞仙之处,黄帝祠宇的前身为缙云堂,在仙都山苍龙峡内,是古代公祭始祖之地。黄帝为中华养生的始祖,养生文化在缙云及丽水市域源远流长。庆元县的“唐朝古语”、“宋代古桥”、“明代古居”、“进士村”、“香菇之乡”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该县至今留有古老的习俗,祭拜五谷仙、药王、真武、观音、土地、城隍等民间神氏。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该县的畲药和畲族养生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松阳县卯山是唐代道教宗师越国公叶法善的出生及修行地,其道教养生文化影响深远,内孟村为千年来孟子后代的定居地。遂昌县是汤显祖《牡丹亭》创作之地,竹炭文化、昆曲十番、班春劝农源远流长。青田县是一代名相刘伯温、民国将军陈诚、前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的故里,该县还是当今的“华侨第一县”,有30多万人分布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丽水市还是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拥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两项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1.3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地理优势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同时又是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宁德市、南平市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距温州126km,距金华市122km,距杭州292km,距上海512km。它位于世界第六大都市群——长三角都市群和闽台(环台湾海峡)城市群之间,具有开拓两大都市群生态休闲养生市场的区位条件。同时,可利用上海、台湾、温州、义乌等地巨大市场,开发有强大市场需求和具有都市群边缘地区比较优势的生态休闲养生产品。
1.4 发展生态体育养生旅游,构筑养生福地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丽水市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形成了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比较优势。森林、水能、农特产品、矿产、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总量均占浙江省首位。全市有脊椎动物50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60种。有植物3800多种,是厚朴、元胡、茯苓、白芍等名贵中药的主要产区。其中,食用菌、柑橘、杨梅、茶叶等农特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传统工艺品有驰名中外的青田石雕、龙泉宝剑和青瓷、云和木制玩具、遂昌黑陶和竹炭等。各县(市、区)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分别被称为中国柑橘之乡(莲都)、中国香菇之乡(庆元)、中国青瓷之乡(龙泉)、中国宝剑之乡(龙泉)、中国石雕之乡(青田)、中国木制玩具之乡(云和)、中国竹炭之乡(遂昌)、中国绿茶之乡(松阳)、中国水电之乡(景宁)。丽水还是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摄影之乡”。
2 影响丽水生态体育养生发展的因素
2.1 周边同类旅游景区的竞争
丽水周边的金华、温州等地区的旅游资源与丽水很相似,在旅游的发展上也比较好,这就使丽水很大程度上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近年来,金华市的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的非常迅速,在旅游市场上,与丽水产生了较强的竞争。
2.2 投入不足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浙江省中,丽水市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还比较落后,这就会造成相关的投入不足。例如旅游营销、基础设施等方面,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在一些通往景点的交通道路状况比较差,这就导致了进入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基础设施也比较简陋,缺乏必要的生活休闲养生服务设施,例如旅游厕所、道路等;缺乏留住游客的项目,例如农家乐、特色餐厅等,这些客观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2.3 旅游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
对于丽水市的旅游资源,各县整合的还不是很强,在旅游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旅游业的相对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无法带动比较落后地区的旅游发展,这就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地区差异,这对于丽水市的整体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4 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虽然丽水市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在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旅游产品中,龙头产品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部分游客的高品位的知名旅游品牌,许多旅游产品都是游览观光层次产品,而比较忽视游客对休闲度和参与度的诉求。
3 对丽水市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开发的发展建议
3.1 精品化发展
将丽水作为“中国一流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名城”发展目标、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休闲、生态、养生、体育、度假”五大主题,应重点发展“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区”、“城市滨湖养生之都”、“茶养生文化园”、“南明湖体育健身主题公园”、“森林疗养保健休闲养生庄”等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基地,在建设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基地的过程中,应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养生和山水观光融为一体,从而使生态体育养生旅游能够成为丽水市旅游的重要基地,这样就可以丰富丽水旅游产品体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丽水旅游产品结构,提高丽水市旅游综合效益,从而使丽水市的旅游产业升级转型。
3.2 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丽水市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例如经营规范、行业标准、基础实施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根据如今丽水休闲养生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在政策上为其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开发、组织、促销等于一体的平台。通过宏观管理,这也能够使政府能够在政策制定、组织领导、管理监督、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有所作为,充分发挥出政府的职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3.3 在市场上定位于中高端的切入发展
集中力量,通过有效的传播推广,拓展发展的空间,抢占国内的中高端市场。将市场定位于商务和白领市场以及在华外籍人员市场。为了能够带动大众市场,就需要抓住中高端市场。在开展推介促销活动中,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加强手段和观念上的创新,不断提升质量,为丽水市的旅游产业树立良好的品牌。根据实际情况,要利用周边城市市场,将地区品牌升级为“区域牌”,扩大发展的规模,不断聚集人气。此外,还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促进丽水市产业转型和功能完善。充分发挥丽水滨湖休闲养生、森林温泉休闲养生和文化休闲养生等生态休闲养生旅游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高等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景区,树立“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旅游整体形象,使丽水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巨型城市群的“后花园”、回归自然的生态空间和放松身心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3.4 科学规划,保护生态环境
丽水市的优越生态环境资源,是丽水市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发展的依托,因此在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发展中,应坚持科学规划,以保护为本,健康有序的发展战略。健康规划也就是要合理开发,有序发展。根据实际的生态环境,在开发项目的侧重点上,应建立在规划、人才、资金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从而提高开发成功的几率。以保护为本,就是要保护好丽水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民居建筑、体育养生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非物质文化要素,例如传统艺术、民俗风情等文化生态。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根据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使生态体育养生旅游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有序发展。
4 结语
丽水市在生态体育养生旅游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因此应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不断促进丽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其打造为具有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特色的名优产品,吸引各地的游客,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丽水市的经济。
[1]廖金琳.对福建(永定)土楼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15(5):136-137.
[2]张兰,王涛,孟峰年.“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4(1):55-56.
[3]马卫东.沿海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优势及路径[J].中国商贸,2011,12(8):102-103.
[4]吴贻晖.生态经济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发展价值与前瞻策略[J].中国商贸,2011,6(9):41-42.
[5]王振.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5(3):201-202.
[6]郎明媚,刘超,杨云.秦皇岛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价值、优势与导向[J].中国商贸,2010,3(4):63-64.
[7]蔡仁杰.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体育旅游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198-199.
[8]瑞琴,敬龙军.我国西部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前沿,2010,7(2):26-27.
[9]肖渊实,敬龙军.云南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0,22(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