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眼审视韩延寿

2013-08-15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

名作欣赏 2013年23期
关键词:延寿剧作家杨家

⊙李 旋[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387]

作 者:李旋,天津师范大学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回溯历史,宋辽交战,狼烟滚滚,战马的嘶鸣声、勇士的呐喊声,至今萦绕耳畔,荡气回肠。历史的步伐已远去,而这幅气势恢弘的战争画卷也以不同方式定格在后代文学作品里,其中元杂剧就是一例。在《开诏救忠》、《活萧天佑》、《破天阵》三个剧本中,剧作家安排的战争主角就是妇孺皆知、人人钦佩的大英雄——杨家将。那么杨家父子为何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是因为他们赤胆忠心、保家卫国的壮举感动了太多人,因此人们赞扬他们,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强劲的对手才会造就这盖世英豪。长期以来人们对元杂剧中杨家父子可谓推崇至极,却忽略了他们的彪悍对手——韩延寿。韩延寿成为人们眼中的冷门与剧作家息息相关,在剧作家的眼中只有杨家父子配当主角,韩延寿只是一个反面配角,因此在剧目中的闪亮度远远逊于杨家父子。这从剧本中的少数唱词中我们就可以窥出:

“【双调新水令】想着俺苦征恶战靖边将。数十年领兵驱将。相持了数百阵。对垒到几千场。……”①“【调笑令】征鼙又乱鸣不绝声。我这里纵马横枪气生。料应来我手里难逃命,片时间魄散魂惊。量这个腥丑贼寻斗争。命悬似风里残灯。”②“【双调新水令】今日个战贼兵得胜恰还乡。闹垓垓将凯歌齐唱。番兵皆顿首。贼寇尽归降。……”③“【收江南】呀。皆因是当今天子重贤良。今日个削除残害定家邦。黎民道泰尽荣显。一齐的受享。则愿的千邦万国永伏降。”④

比起诗词,元杂剧里的唱词可谓是通俗易懂,也更容易流露剧作家的情感,在上述四首唱词中,剧作家首先用悲壮的语调叙述杨家父子一家忠良,为国戍守边疆,数十年如一日地与“番奴”作战沙场,继而用十分调侃的语气戏称辽国将士为“腥丑贼”,认为他们与杨家将对抗,简直是飞蛾扑火!番兵、贼寇都已乖乖臣服,剧作家为胜利之师、也是为自己高歌凯旋之曲!最后剧作家当然也不会忘记用虔诚、感恩的语气感激天子,正是因为天子的贤明才会平定敌番、四海升平。在剧作家笔下,韩延寿充当的就是一个小喽喽,没有一句唱词,在剧目中短暂出现,而后瞬间消失,因此观众和读者对其的印象也止于“跑龙套”的角色。难道这样一位成人之美的辽国将军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小小配角吗?其实不然,韩延寿是杨家将的生死对头,与他们拼战一生。他绝不是懦弱鼠辈,只要我们耐心品味剧中宾白、唱词,仔细挖掘剧作家的内心,我们就会惊讶地发现,剧目中的韩延寿无论是在剧作家心目中还是在读者的眼中绝不是配角,他的形象也不只是“腥丑贼”那么简单。

一、隐形主角

在三部元杂剧中,虽然韩延寿没有唱词,但他的独白和别人对其评价的唱词和宾白足可以表明在剧作家潜意识中,韩延寿绝不是配角,而是一位主角,只不过这位主角隐藏在剧作家内心中,所以称之为隐形主角,那么让我们另眼看看剧作家笔下真正的韩延寿。

(一)整体评价——雄韬伟略

韩延寿自称是“祖乃塞北云州人氏。某深居野塞。长在深居”⑤,塞北云州,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多将帅之才,韩延寿虽说自己是“深居野塞。长在深居”,但这只是自谦罢了,“某知天文。晓地理。观气色。辨风云。知黄公三略法。习吕望六韬书”⑥,这证明了他是一位谙知兵学之道的将帅之才。在其位谋其职,作为“六番都教首”,他的军队训练有素,他自豪地夸道“:敢勇番官胜虎彪。黄金甲锦貂裘。皂雕旗抹排成阵。队队军行似水流”⑦,这首诗的品位虽不高,但也展示了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骁勇剽悍,根本看不到游牧民族所特有的松散之状,他们是一只虎狼之师,威风凛凛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深知兵法、拥有强大军队的韩延寿并没有骄傲,他十分了解自己的对手及自己的不足“,杨令公父子骁勇过人。难以交兵”⑧,韩延寿不是长杨家志气,灭自己威风。在战场上,最优秀的将军就是能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会减少死亡,把胜利的希望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多人认为韩延寿就是一个战争狂,他一次次地发动战争,扰乱宋朝边疆,甚至“单搦大宋名将出马”⑨,更想“大宋疆封一鼓收”,简直是痴人说梦,狂妄至极!但是剧作家在剧本中明确提到“地恶人、野水荒山”,这是对塞北自然环境逼真的描画,少数民族生活在穷山恶水的环境中,与天斗、与地斗,侥幸存活。面对中原的富庶、优越的地理环境,作为一国之统帅,能不羡慕吗?能没有野心吗?没有雄心的将军不是优秀的将领,扩大自己国家的领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很正常,无可厚非。在剧本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由剧作家为其代言,包括剧作家认为的配角,在剧作家眼中韩延寿是个“跑龙套”的角色,但是在描写过程中,这个所谓的“配角”,已经超越了剧作家的心理定位,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剧作家潜意识中雄韬伟略的重要人物,这也许超出了剧作家的预料。

(二)人性之美——爱才惜才、永不言败

古来因妒忌贤能而痛下杀手的例子比比皆是,庞涓害孙膑、李斯毒韩非,他们虽是同门手足,但残杀也是司空见惯,何况是对峙沙场、置自己于死地的对手呢?在杨家父子眼中韩延寿就是一“野奴”,毫无大将风范,他们与韩延寿的仇恨可谓似海深,“苦争恶战。漾人头撕摔。噙热血相喷”⑩,字字血泪,控诉着战争的万恶,为了保家卫国,失去了太多人的生命,这一切在他们的心中就是由胡虏贼兵们引起的,因此当对峙沙场时,他们浴血奋战,发誓“十万贼兵,无一个性命”⑪。那么韩延寿是如何看待杨家父子的呢?上文说到韩延寿十分欣赏杨家父子,尤其是对杨景的评价“骁勇难敌。英雄好汉”,简短的八个字,显示了韩延寿宽阔的胸怀,爱才的心思。战场上刀枪无眼,生死一瞬间。作为一名将军,消灭自己最强劲的对手是保护自己,同时也是为自己“南下”扫除屏障,可以说是称心之事,然而韩延寿的举动却十分出人意料。在《开诏救忠》中,韩延寿拥有百万雄兵,即使他打不过杨家父子,也可以进行围剿,借此机会一举消灭自己最强劲的宿敌,但韩延寿做了另外一种选择,他不想两败俱伤,想说服杨家父子归降于辽,他明知杨家父子武艺超群,万一归辽,很可能取代自己现在的位子,但他不在乎,这种心胸可不是人人皆有,尤其是对待自己的敌人。当杨令公撞李陵碑之后,他更是发出“可惜金刀老令公。英雄今日撞碑薨”⑫的惋惜之情。对于杨景,他更是网开一面,没有大军逼杀,而是“既然不肯投降。又不厮杀。大小番兵跟我班师回程”⑬,也就是说放走了杨六郎。放走杨六郎,就意味着他日后不得不再与自己的宿敌迎战沙场,“南下”之举也必定会受到阻碍。没有大军逼杀,更没有斩尽杀绝,韩延寿爱才、惜才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韩延寿不会以多欺少,而是公平地对峙沙场,这点是值得欣赏的。当真正的较量开始之后,韩延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欲望也显露无遗,此时的他就是一个铁面将军,不会心慈手软,对于对手再也不会轻放,也许他为曾经放走杨六郎而后悔,如果不放,他也不会痛失那么多爱将,也不会三番两次的吃败仗,也无人能破他的天门阵,他的“南下”伟业也会顺利实现。韩延寿与杨家将之间的战争打得十分艰辛,败多于胜,即使胜利,也是小胜,代价也是损兵折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不是屡战屡败的无能之辈,而是屡败屡战、不言放弃的铮铮汉子。读到这,韩延寿已经不再是所谓的“邪虐”配角了,而是一个闪亮的舞台主角。

虽然他在剧本中没有一句唱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形象:一个战场杀手,为了自己的私欲发动战争,让无数生灵涂炭;让对手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扒皮的战争狂,但是他身上也有闪光点,那就是爱才、惜才。面对失败,他一鼓作气,绝不言败,那种韧劲,值得我们钦佩!

二、剧作家对其复杂的情感

由于剧作家生活在所谓“番奴”统治的时代背景下,使很多人认为在这三部元杂剧中,剧作家对韩延寿只有贬低。不可否认,在剧本中嘲笑、谩骂的句子俯拾皆是,但贬低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挖掘,我们会发觉剧作家内心对韩延寿的感情是相当复杂——又恨又怕,也十分欣赏。

(一)贬低的根源——又恨又怕

了解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宋辽金元那段民族融合史,那期间正值番强汉弱之际,双方交战,汉族政权往往败多胜少。而在三部元杂剧中,剧作家精心安排剧情,巧妙设置结局,不断地褒扬杨家,贬低韩延寿。杨家失败,也是悲壮的、可歌可泣的,因为胜利在剧作家心目中理应归属杨家所代表的汉族政权,韩延寿就该失败,胜利也是纯属巧合。剧作家的创作可谓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创作改编史实的作品,正是体现剧作家内心的痛苦。元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打破了汉家天下的传统,深受汉文化熏陶的文人们在心理上很难接受异族政权,因为在他们眼中少数民族就是落后、愚昧的民族,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先进的汉民族是无法媲美的,更别说统治汉民族。然而事实是:无论文人们多么不情愿,当汉族政权面对蒙古族的铁骑时,最终还是灰飞烟灭。有元一代,由于蒙古人对文人采取怀疑、排斥的态度,至使文人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他们不再是让人羡慕的四民之首,竟然沦落到和乞丐差不多的地位,更悲剧的是成为奴隶!仕途的堵塞,也使他们囊中羞涩,难以维持生机,他们被戏称为“措大”,就是穷酸文人的意思,悲哉!元代汪元量的《自笑》:“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⑭,表达了作为文人的无奈与心酸。剧作家对这群未开化、不知尊儒重教的“丑虏”十分藐视,无限贬低,但这只是表象,隐藏在背后的是无限的恨和辛酸的控诉!因此,在剧作中称呼韩延寿时一律为“野奴”、“胡虏贼兵”等,双方交战时,更是“收拾番贼”,“收拾”两字极尽轻蔑之态,他所代表的辽政权永远是宋家王朝的手下败将。虽现实是不尽如人意,但是“自我”设置的结局也可以聊以慰藉一下剧作家伤痕累累的内心。

进入中原后,蒙古族统治者经常大肆烧杀抢掠,文人们时常觉得朝不保夕。对于生的渴望、死的惧怕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手无寸铁的白衣秀士面对无情的铁蹄。在剧本中有一段宾白十分明显地流露了剧作家害怕的心理:“孩儿也。且住着。你见么。番兵旗上。画着一只狼。三只羊。蹬翻一只羊。踏住一只羊。口里咬着一只羊。”⑮很明显,狼代表的就是韩延寿,羊代表地就是杨家将。如果武艺超群的杨家将都无法抵挡这些冰冷的铁骑,那么剧作家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们更是刀下鬼。剧作家虽作的是戏中语,可言为心声,短短几句话,代表了多少人的心声,他们惧怕铁蹄,希望可以有人来保护他们。可是时代已远去,杨家将也不会死而复生,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迷茫以及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恐惧。面对强大的对手,在现实中剧作家们无法保全自身,只能在自己的剧本中弱化自己的对手,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与愤怒。

(二)闪现的情感——欣赏

剧作家对韩延寿的恨与怕不言而喻,但这并不能概括剧作家对他的全部情感。韩延寿在剧作家心目中是坏人,然而坏人也有让人欣赏之处。“塞北兵强显耀雄。逐朝山下逞威风。皂旗招入云磨。缨拂团圆烈火红”,北风猎猎的广阔塞外,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打败这群塞外好男儿,而是造就了一支彪悍之师,个个是“耀雄”的他们所向披靡,不怕苦争恶战。“皂旗”迎风招展,豪迈之情贯穿全诗。剧作家完全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这只勇武之师,更是用赞赏的语气来描述这只军队:“似千池荷叶弄清风,雪色皮裘。如万朵梨花映晓日”,身着白色皮裘,英姿飒爽、朝气蓬发,给人一种“梨花映晓日”的清新之感,而这只军队的将领就是韩延寿“,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有好的将领才能训练出勇敢的士兵,短短几句表达了剧作家对韩延寿的欣赏。但这种欣赏之情在民族压迫的大背景下,在剧作家内心中只是昙花一现。因为韩延寿是少数民族政权的代表,剧作家对其仇恨大于一切情感,恨不得把他描摹成魔鬼,偶尔赞赏之情的流露已经是难能可贵啦!

剧作家们把全部的心血用于创作,有的是为了娱己娱人,但也不排除教化目的,让剧本“长久地活在广大观众的心中,成为广大观众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一面镜子。不同的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广大观众倾注了他们的爱;在反面人物身上,凝聚了他们的恨”⑯,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剧作家与低层人民大众惺惺相惜,所以感情指向往往也是一致的。而如今品味《开诏救忠》、《活萧天佑》、《破天阵》这三部元杂剧时,我们不得不用另类角度来重新挖掘剧作家笔下的韩延寿,他不是简简单单、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舞台主角;深层次透视剧作家内心对他的复杂感情:剧作家对他嘲讽至极,穷其根源是恨之、怕之!这不是剧作家懦弱,因为胆怯也是人之常情;同时偶尔流露的赞赏之情也是十分真挚的!

①⑤⑧⑩⑫⑬⑮ 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三),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 年版,《开诏救忠》18a,1a,1b,4a,12b-13a,12b,7b。

②③④⑦⑨ 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三),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7 年版,《活拏萧天佑》8a,9a,9b-10a,1a,6b。

⑥⑪ 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三),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破天阵》2b,8a。

⑭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页。

⑯ 赵山林:《中国戏曲观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0页。

猜你喜欢

延寿剧作家杨家
美哈奇核电厂准备申请二次延寿
装备延寿整修区域化联合保障模式研究
杨家铭
剧作家王辉
身残承载情无限——记延寿镇永安村会计、村医景玉珠同志
SCENE CHANGE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名人读《意林》
睡觉也是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