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诗·空间及其他

2013-08-15葛瑞红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68

名作欣赏 2013年2期
关键词:秦州织锦

⊙葛瑞红[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068]

作 者:葛瑞红,文学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

前秦才女苏蕙制作《回文璇玑图》的故事,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文人骚客。诗仙李白《乌夜啼》中就有“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诗画双绝黄庭坚专门写有《织锦回文》诗赞曰:“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台阳暮雨何?亦有英灵苏蕙子,只无悔过窦连波。”据《扶风县志》,苏蕙,字若兰,自幼聪慧,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学会织锦,后嫁窦滔为妻,夫妻别离使她创作出《回文璇玑图》。原锦早已失传,今天能够见到的是清人李汝珍小说《镜花缘》中的墨图诗帕以及民间流传的、版本不一的原件拓片。唐武则天《璇玑图序》中描绘原锦:“五色相宣,莹心耀目,纵横八寸。”后人据此推断锦图门幅为28cm左右。“五色”为虚,原绢帕色彩大概在五六种之间,但已无法确考,有人推断为粉红、绿、白、青、黄五色①,也有人设想为红、兰、灰、紫、黄五色②,还有人说是红、黄、兰、白、黑③。

在若兰的家乡,当时的织锦机械革新家马均,早已把繁复的织锦机的提花装置改进为十二综十二蹑,能“奇纹异变”。作为织锦高手的若兰,想必是采用此法,在亦思亦怨的空房里,织出了她的璇玑图。图诗中的文字为晋代所采用的隶书的可能性较大。锦图极有可能是平纹型经锦,因为直至晋代我国仍未出现纬锦。有人做过试验,在经密为40×4根/cm、纬密为40根/cm的四重经锦装造上,进行局部小样试织,结果发现,在此密度下841个复杂的繁体汉字无法清晰地显现出来;直至将经纬密度提高到经密为52×4根/cm、纬密为42根/cm,繁体字的清晰度才达到原锦的效果④。即便只从织锦技艺上看,若兰的璇玑图,也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回文璇玑图》外形上看是一方工艺精美的丝帕,内容上看则是一部超古绝今的回文诗作品。回文诗虽不由苏蕙而始,但经她而臻极致,后不见来者。图诗中央纵含“璇玑图”三字,诗帕由此得名。《晋书》记载:“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现存图诗却有841字,乃是后人在诗的正中位置添加了一个“心”字。

我们不禁要问,苏蕙为什么放弃传统的书简而采用这种织文于锦的超常规的写作范式?从窦滔携宠妾赵阳台赴任襄阳而苏氏拒绝偕往的传说来看,苏蕙并非用不起书简。舍简就锦乃一箭三雕。锦帕一方面能展示苏蕙高超的织锦技艺;一方面锦帕又具有女人味,益于感化夫心;一方面空间的限制反能衬出苏蕙驾驭文字的卓越才能。若用书简,充其量说明苏蕙是个才女,这反倒可能使窦滔在传统观念的惯性作用下产生“女有才何用”之情绪,如何寄诗挽夫心!

从后现代艺术史的角度看,若兰织锦绣诗是一种含有极高智慧的行为艺术。若兰制作图诗,有救夫和劝夫二说。一说窦滔受诬,被前秦皇帝苻坚发配流沙(今甘肃敦煌),若兰独守空房,日夜思念丈夫,生活也十分艰辛。她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写成回文诗,用五彩丝线织于锦帕之上,在秦州城沿街叫卖。秦州人争购回文锦帕,回文诗广为流传。苻坚是秦州人,在秦州有许多亲友。因此,锦帕很快传到苻坚手中。他看了回文诗后很受感动,立即传旨赦免窦滔,官复秦州刺史。窦滔与苏蕙终于团圆。一说窦滔发配流沙后,纳“妙善歌舞”的赵阳台为偏房,夫妻自此反目。若兰独居空房,思君心伤,却又无法表达自己纯洁坚贞的爱情,于是专心致志用五彩丝线织成璇玑图诗,一片衷情倾注其中。窦滔接到织锦回文诗,反复吟咏,不觉泪下,遂遣赵阳台回关中,盛礼迎接若兰,夫妻和好如初,恩爱愈重。

不论是救夫说,还是劝夫说,做为处于三纲五常禁锢之下的弱女子苏蕙,完全处于无能为力的境地,只能依靠自己那能诗善织的“渺小”行为来感动皇帝或者丈夫。若兰织锦为文,并未发出任何声音,却胜似最忧怨的吟唱,上自九五之尊,下至文人商旅,都读懂了她的行为艺术。此外,若兰行为艺术的巨大成功,还说明“女子无才便是德”并非是中国封建社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从现代阐释学和解构主义的视角来看,璇玑图诗是一部潜在的诗歌文集。苏若兰之制作诗帕就是供世人解构和阐释的。在独守空房的日子里,若兰创作了成百上千的情诗。她把这些诗分解成文字碎片,然后进行压缩、编辑,技巧性地制成一张字图。从若兰个人的角度来说,她的目标读者是丈夫,她希冀丈夫能读懂融入图中的万千情愫。前文有述,诗帕正中空出一字,聪明如窦滔者当能悟出其乃一“心”字。苏蕙在“苏”字之后空出“心”字不写,分明别有深意,是匠心独运,是要丈夫去推敲琢磨。不在场的“心”是说窦滔移情别恋,没了心,还是说若兰被丈夫抛弃心都碎了?可谓深意难测,真是此处无“心”胜有“心”!看来后人把“心”字补上,应是画蛇添足了,若兰若地下有知,心头不知会是何滋味。

除了缺席的“心”字,“璇玑”二字同样“玄机”暗藏。汉文化里,“璇玑”最初指北斗星魁第四颗星,尧舜时成为天象仪器的名称。《史记》记载:“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意思是说,使用名为璇玑、玉衡的器物来观测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在周朝,璇玑则是一种飞旋性佩器,做兵家攻城之用。一般呈圆璧状,璧缘有三组九牙与一个外旋状的飞齿。乍看起来,像是古人身上的玉器,玲珑剔透,实际却是利器,瞬间杀敌人于无形之中。这里,苏蕙将“璇玑”置于锦图显著的中央位置,是说她的璇玑图犹如缥缈的天象,常人难以测度,还是说它像飞旋的利器,欲以之置情敌于死地?这恐怕只有她本人知道。

从纯粹阅读的客观角度来看,璇玑图诗是一个开放的文本,它接受任何读者以任何的方式解读和解构。图诗汉字基本上都是实词,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接受各种互文性阐释,更为重构诗歌提供了极佳的材料。图诗可以顺读、回读、横读、斜读、交互读、蛇行读、退一字读、重一字读、间一字读、左右旋读,构成二言、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甚至八言诗章⑤。

可以说,一个读者,一首璇玑图诗。武则天的图诗有二百余首,明起宗道人的图诗为3752首,明康万民、康禹民兄弟的图诗有7958首。璇玑图甚至能够接受现代大功率计算机的解读,有国外学者借“机”读出诗词39827首!一千六百多年来,有无数人企图穷尽图诗的读法,为后来者规定一种读法。然而历史表明,图诗拒绝这种企图与规定。若兰的图诗纵横均为29字,似乎与《易经》八卦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似欲探究汇纳中华文明于其中的汉字在文字结构和表意功能上的最大可能性,令人莫可测度,莫可穷尽。据天水市文献记载,苏蕙因丈夫另结新欢,夜不能寐,常去城外的伏羲庙。庙内八八六十四棵参天古柏依八卦方位种植排列,此情此景,斯地斯人,古柏的排序引发了若兰的文才,构划了回文诗的创意⑥。从某种意义上说,图诗蕴涵了天地乾坤。例如有人从中读出了闺怨、争宠、织锦、工艺和绝唱⑦,也许还能从中读出词曲、散文与小说,读出世态炎凉、悲欢离合与人间百象。诗帕文字的玄机与迷宫,恐怕只有“佳人”方能破解,若兰曾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

比较而言,图诗的文学文化价值要大大高于其工艺价值。说它是一本回文诗集并不夸张,虽然在文本形式上图诗是反传统的,其内容与汉乐府民歌及宋词中的精品却毫无二致。至少,在中国民间文学的殿堂里,图诗应占有显著的位置。

最后想强调指出的是,璇玑图诗的最大意义和魅力在于:一方面,苏若兰实验性地探究了汉字在排列组合上具有多大的弹性;另一方面,借助汉字可能的弹性,若兰将千百首诗文熔淬于由841字构成的文字方阵,彰显出她在文字编排上的奇思妙构以及对汉语汉字超强的驾驭能力,同时也使我们不得不叹服仓颉造字的神奇,得到这样一个的启示:汉语汉字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①⑦翟永明.回文无尽是璇玑[J].读书,2006(4).

②⑥黄修忠.《织锦回文诗帕——璇玑图》创制小史[J].四川丝绸,2003(2).

③廖文伟.最早的《璇玑图》在湖南[N].湖南日报,2003-3-7.

④沈惠,王国和.晋代十六国《璇玑图》织锦的研究与开发[J].四川丝绸,2005(4).

⑤孙大雨(译).古诗文英译集(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31.

猜你喜欢

秦州织锦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杜甫秦州咏物诗
秦州是姜堰高新区 “四通八助”奏响企业发展最强音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浅论杜甫辞官西走之原因
杜甫秦州行踪简述
斑色花开一景颇织锦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