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电影海报互动意义探析

2013-08-15李冬艳孟庆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黑龙江大庆163319

名作欣赏 2013年27期
关键词:情态观者模态

⊙李冬艳 孟庆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 黑龙江 大庆 1633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韩礼德的“语言是社会符号”和“意义潜势”的思想(Halliday,1994);奠基之作为克瑞斯和勒文(1996)的《阅读图像》,两位学者借助社会符号学理论将语言所具有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三大元功能拓展到语言之外的图像符号模态,认为视觉图像同语言一样同时具有三个功能即“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的实现是通过多种模态协同合作完成的,所有的模态以其社会属性而变成了意义生成的各种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所有的语篇都是多模态的(克瑞斯和勒文,2001)。电影海报常采用图像、文字、颜色等多种社会符号资源协同配合共建话语意义,是内涵丰富兼具独特图文的多模态语篇。它常被人们冠以电影“名片”的美称,特别注重审美感觉与创意表达,重视版式与构图的和谐,强调视觉上的平衡与震撼,以此达到传递信息和鼓动宣传的目的。鉴于电影海报的主要功能是与观者建立互动,本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以电影《朗读者》海报为语料,探析图像、文字和颜色等不同符号模态之间如何协同一致、相互照应、彼此增强,从而产生合力成功地完成与观者互动意义的建构。

一、《朗读者》电影海报简述

由斯蒂芬·戴德利执导,凯特·温丝莱特、拉尔夫·费因斯和大卫·克劳斯等主演的电影《朗读者》摘取诸如第6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等很多桂冠。如此巨大成功的背后,可以说海报(如下图)宣传功不可没,画面截取了女主人公与忘年情人之间三个亲密接触的瞬间,其中两处予以特别凸显。一是镜头特写,特写图像位于中间,上下留白空间很大。二是作品名称“The Reader”字体加大加粗,令人注目。分布在图像之上的是设问“How far would you go to protect a secret”,之下的是男女主角的名字“KATE WINSLET RALPH FIENNES”,随后字体加大加粗的“The Reader”跃入眼帘,下一行跟随着“Unlock the mystery”,其下是制片人及演职员表等与影片相关的基本信息。下面我们将从图像、文字和色彩社会符号模态入手研究这幅海报与观者互动意义的生成与建构方式。

二、《朗读者》电影海报互动意义

1.图像互动意义

克瑞斯和勒文(1996)认为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持的态度。互动意义由四个要素构成,它们是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这四要素分别自成体系,每一次体系内的选择都会最终影响图像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现在我们借助关于图像的“互动意义”理论来阐释本款海报每一次系统内的符号选择是如何实现与观者互动意义的建构的(李战子,2003)。

(1)接触。“接触”指图像中参与者通过目光的指向与观看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接触关系。当参与者的目光指向观看者时,这类图像叫做“索取”(demanding)类图像,表明参与者向观看者索取的意义。当参与者不是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或者当参与者的目光不指向观看者时,这种图像被称之为“提供”(offering),表达提供信息的意义。从“接触”来看,这款海报图像由三个镜头完美地剪辑而成:镜头2没有出现目光交流,镜头1和镜头3之中参与者凯特和拉尔夫的目光没有指向观者,未和观者建立起想象中的人际关系,这是典型的“提供”类图像,即向观看者提供信息;两位主角神情忧郁、唇边莺语提示观看者和参与者关系亲密,但女主角欲言又止,男主角双唇紧闭,似乎他们之间有着难以言说的秘密。正如著名导演李安所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断背山。由此,观者探寻秘密的欲望自然地被激发起来,禁不住要观看电影探个究竟。

(2)社会距离和态度。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它通常与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有关。亲近距离∶只看得见脸部或头部;个人近距离∶头部和肩部;个人远距离∶腰部以上;社会近距离∶整个人;社会远距离∶整个人并且周围有空间环绕;公共距离∶至少有4—5个人的距离。态度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图像可采用斜面视角、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后者包括俯视、平视和仰视等。从“社会距离”来看,设计者选择了亲近距离来呈现两位主角的脸部特写,让观者第一时间捕捉到男女主角信息,特别是女主角家喻户晓,成为本片一大看点,和观者进行的近距离人际互动会使观者心理产生愉悦心情和观影心愿;态度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态度”子系统内的选择由视角来体现,图像是从侧面拍摄的水平视角,水平视角体现出参与者与观者的平等的关系,使观者心理上产生共鸣,一场心灵的对话油然而生;侧面的角度给人疏远的超脱感,考虑到影片重点是要参与者还原二战后德国两代人情感上的复杂纠葛以及对历史的反思,所以这种侧面的视角符合影片本身定位的历史题材,让人们客观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中普通人的心灵苦旅。

(3)情态。情态指我们对所关注的世界所做出陈述的真实度或可信度,通常分为高、中、低三类。“情态”的体现资源在图像中非常丰富,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色彩调协度、语境化(指从没有背景到极为细致的背景)、再现(指从最抽象到对细节的最大限度的再现)、深度(指从没有深度到最大限度的透视)、照明(指从对光和影的最大限度的再现到没有光和影)和亮度(指从最大数量的不同明亮程度到只有明和暗两种)共八个视觉标记是图像中情态系统的现实主义量值高低的体现。《朗读者》海报是一幅情态值较高的图像,以自然感官为取向,契合电影主题。图像以饱满的纯白色为背景,留白很大,平中见奇;表现力强,耐人寻味,惹人遐想。文字为饱满的黑色,黑白两种极致色彩相互衬托,对比鲜明,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图像中的人物以特写镜头再现,头像背景灰白,边框斑驳色彩怀旧,色彩搭配协调一致;光影和谐,明暗细致,使观者享受到了返璞归真、简洁淡雅的视觉盛宴。从图像到色彩模态的选择都是对影片主题本身的阐释:忧郁的表情和黑白黄灰的色彩搭配折射出影片的“悲剧”性,这与影片中女主角受审、入狱、自杀和男主角忧郁、离婚、坦白的基调完全吻合。

2.文本互动意义

根据韩礼德(1994)的观点,人际意义指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活动的功能,人们使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影响别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试探或改变别人的看法等等。在言说的过程中,说话人自己会扮演特定的言语角色,同时还会分配给受话人一定的角色。在人际意义框架内,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交际角色和交换的东西组成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从语法结构上看,陈述、提问和命令分别由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实现,只有提供例外,可由不同语气实现。

海报文本设计选择了疑问语气中的设问即自问自答形式。语气系统的选择体现为主语和限定成分,在“How far would you go to protect a secret”这一文本中,“you”指所有观者,“would”是情态意愿词,属中值情态范畴。这一疑问的抛出并非强迫观者“必须”(高情态)观看影片,而是站在观者角度发问——“为了秘密,你愿意守护多久”,旨在使其从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起心中悬念,触动观者思考,从而对海报要传达的信息产生浓厚兴趣,成功地在参与者和观者之间搭建起沟通和互动平台。图像之下男女主角的名字大写“KATE WINSLET RALPH FIENNES”,是对两位主角身份的确认,令观者对主角信息了然于胸。接下来字体加大加粗的“The Reader”跃入眼帘,格外醒目,下一行跟随着“Unlock the mystery”这是影片重点宣传的关键信息,“秘密何以解开”请观者观看“The Reader”这部影片一切才会真相大白,水落石出。这是对前文设问的呼应,一问一答,勾起观者观看电影的兴趣以消解观者心中疑问。

三、结语

《朗读者》海报设计主要运用了图像、文字和色彩三种符号模态来建构与观者之间的互动意义,文字—图像—文字的构图形式符合观者的心理阅读习惯。文字分布与图像上下来说明片名和主题;设问“为了秘密,你愿意守护多久”道出《朗读者》这部影片满载了太多的秘密:情爱的秘密,身份的秘密,文盲的秘密。少年米夏和中年女子汉娜之间如火如荼的恋情,是情爱的秘密;汉娜曾加入党卫队,是身份的秘密;出于不愿让公众知晓自己是文盲的秘密,她承受了巨大而又沉重的罪恶。图像处在中心,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色彩镶嵌在图像和语言中加以体现,以黑白灰色为主色,象征着深邃、纯洁、清白、无辜、凄惨和缅怀;与图像主角忧伤沉思的神情协同一致。经过分析我们得知这几种符号模态相互照应、相互增强、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协同配合,从而产生合力传递出这部电影的深刻主题:爱、秘密、罪恶与救赎。可以说这款多模态海报的设计简洁凝练、至纯至美、精微之处、深藏大义,给人以温情的视觉冲击和隽永的韵味。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M].London∶Edward&Arnold,1994.

[2]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M].London∶Routledge,1996.

[3]Kress,G.&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

[4]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J].外语研究,2003(5).

猜你喜欢

情态观者模态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端午节观龙舟赛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情态动词专练
情态动词表推测用法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