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013-08-15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太原030013

名作欣赏 2013年6期
关键词:男爵勒斯女性主义

⊙朱 虹[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太原 030013]

作 者:朱 虹,硕士,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与翻译。

著名导演肯·拉塞尔的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改编自英国20世纪小说家D.H.劳伦斯创作于1928年的同名小说。由于该小说中充满了对性的露骨刻画,自问世以来就受到评论界强烈抨击,在英国被禁三十年,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对这部经典佳作的喜爱,后来这部小说曾先后四次在不同国家被搬上荧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导演肯·拉塞尔的这部。笔者欲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该片进行深入解读。

影片主要讲述克利夫特在战争中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被授以爵位后,回到庄园终日招待宾客,在感情上和肉体上完全忽略新婚妻子康尼,善良的康尼决定这样压抑着自己,陪在丈夫身边,直到有一天,她遇到狩猎人梅勒斯,康尼被他的深沉吸引,而深深爱上他,最终康尼鼓起勇气向查泰莱爵士提出了离婚。

一、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在《女性主义·毁灭》(Le Feminisme oula mort)一文中呼吁女性参与拯救地球的工作时,最先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这一术语,这标志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的开端。她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是想强调女性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中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拯救地球的生态革命,并在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从批判西方现代世界观中的“等级二元对立论”(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相对立)及统治逻辑着手,指出这种男性中心,分析性及机械论的“科学”世界观如何造成西方男性同时对自然、女性的压迫,并指出这种种不同的压迫怎样在男性主导心态下视女性、自然同为他者。因此,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权中心论”。主张要改变人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的思想,批评男性文化价值观,主张赞美女性的伟大。女性生态主义目标是建立一个遵循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原则的乌托邦。影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便实现了对这个乌托邦的构建。

二、对影片《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女性的屈从与反抗 在男性—女性“二元对立”的男性社会,女性被认为是“附属物”或者是“边缘”。女性不具有话语权,是不具有独立人格的对立物或者被动屈从于男人的从属物。生态女性主义就是解构西方社会这种不合理的“二元对立”,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人类文化、批判等级制度。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到的性压迫是所有压迫中最直接的。影片中,康尼一开始就受到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迫。查泰莱认为妻子应该安静而高贵地生活在这个家里,把情感问题放到一边。他认为搂抱等亲昵的行为都是可鄙的,他说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就会彻底摈弃人类肉体的弱点,而只拥有由于敞开心扉的交谈而带来的快乐。查泰莱男爵由于自己身体的残疾而不能实现与妻子的性和谐,便将性爱比作低俗下贱,体现了男性作为统治者,对女性自然欲望的强烈压制。男爵先生担心自己的家业无人继承,甚至提出让康尼和别人生一个孩子,康尼彻底失望了,因为丈夫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生孩子的机器,自己是一个没有灵魂和情感的个体。在这种让人难以喘息的家庭环境中,康尼从一个活泼的女孩变成了一个落寞憔悴的女人,她最终病倒了。康妮作为男爵先生的附属物,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尤其在一个丧失性能力的男人的身边,是一只玩偶。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男性世界中受到的痛苦和折磨唯有在自然中,尤其在性爱中才能得到补偿。康尼离开这个让她压抑的家,走到大自然里去释放沉重的心情。这时,她看到了梅勒斯正在沐浴的健硕的身体,这个场景触动了康妮,她回到家在镜子里欣赏自己美丽的裸体时,心中迸发出对毁掉她青春、遏制她年轻欲望的恶势力的强烈痛恨。与梅勒斯的接触从一开始肉体的相互吸引,变成灵魂的碰撞,从这种真正相互尊重又相互回应的完美性爱中,康尼勇敢站起来打败了男爵查泰莱对她的性压迫,用性解放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走出了对女性尊严追求的第一步。当她外出旅游归来后,听说梅勒斯已经被查泰莱赶去烧煤,这时康尼没有留恋查泰莱男爵可以给她的浮华生活,毅然决然地向丈夫提出离婚,她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对丈夫的抛弃是对男性话语权的致命打击,实现了女性的解放。

影片中,康尼从对丈夫的屈从到反抗,是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到为权力而战的诠释。康尼在大雨中接受了洗礼,成为一个新女性,实现了她追求和向往的两性和谐的生态关系,这正是生态女性主义者所提倡的理念。

2.自然的灾难与报复 生态女性主义主张自然界的一切相互关联,反对对生命作等级划分。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本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网,并无高低贵贱的等级划分,人类也只不过是自然之网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所处的技术社会,总是把社会文明凌驾于自然之上,认为处于从属地位的自然就是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人类社会就可以背离规律去对它加以开发利用,那么最终人类将毁掉自己。现在“文化高于自然”的二分法是人类远离自然、破坏自然的开始,我们必须将其打破。自然要与社会文明和谐同步发展,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影片一开始就有一幕是男爵查泰莱的父亲砍倒自己的树林,为国家战壕的修整做贡献。男爵认为整个矿区,整片森林都是自己的,他凌驾于自然之上,活脱脱地把自己当做上帝,而将自然当做奴仆。影片中,矿区从橡园开始,绵延了可怕的一公里,一片丑陋不堪的景象,所有的房子都低矮、脏乱,即使在没风的日子,那些房子里都散发出硫、酸等的恶臭味儿,甚至在圣诞节的玫瑰上都有一层抖也抖不掉的煤灰。而男爵先生却无动于衷,只是一味自私地关注自己的利益,一刻也未停息过思考如何改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把自然界一切可开发的资源统统为他所用,为他换来巨大的经济财富。他对一切自然的事物都不感兴趣,一副远离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强者姿态。管家太太为男爵先生采来的百合花,却遭到他的谩骂,他认为百合是丑陋至极的,让人联想到了葬礼。自从他残废以后,他就认为性是卑微肮脏的,认为康尼也不应该有这种自然的欲望,对康尼没有理解和安慰,只是对她加以谩骂和羞辱,这种背离了自然的做法最终使得康尼弃之而去。

而影片中的康尼热爱自然,她说她自己看惯了苏格兰的小山,住惯了肯辛顿,那才是她心目中真正的英国。在她与丈夫回拉格比的途中,心里不免产生了失望,这里充满了喧嚣、嘈杂,随处可见神情呆滞的矿工,他们在机器化的生产中失去了人的自然状态。死寂般的生活让康尼忍无可忍,于是她一个人到森林去寻找她内心的归宿。在自然界,她看到潺潺流淌的溪水,正在挺拔生长的小松树,花瓣微微张开的雏菊,这一切让康尼沉醉、痴迷,她在这里感受到了自然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在自然界她终于重拾了生存的勇气。她感受到了自然的无穷魅力和自身生命的律动,女性与自然在森林静谧的环境中和谐地融为一体。同样作为孕育的母体,康尼受到了自然的情感认同。在美妙的自然之旅中,康尼邂逅了自己的精神伴侣,同样属于自然的梅勒斯,这是自然对她的恩赐。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是中心,而且也不能成为中心,应该与自然处于平等的地位,就像男性和女性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一样。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拥有美好前景的唯一出路。影片中,破坏自然环境,远离自然的男爵查泰莱结局悲惨,而亲近自然的康尼和梅勒斯在精神和肉体上达到了完满的契合。笔者认为自然以其特别的方式还恶者以恶报,予善者以美满。

导演肯·拉塞尔力求忠实于劳伦斯的原著,保留了原著的大部分情节和对白,在结构上也没有大的调整,比较准确地传达出原著中所蕴涵的深刻主题,以唯美的视觉语言揭示了女性独立性意识的自我萌发和自我救赎。影片在揭示男女情爱的同时,将性爱描写上升到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伴随着炽烈的性爱体验的,则是对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社会问题的严肃思考。在男权社会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和自然在压迫中抗争,获得完满的结局。这部影片无疑在女性地位的争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给了人们极大的鼓舞,呼吁整个社会为打破“二元对立”(男性—女性,人类—自然)的模式而奋斗,为争取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地位而奋斗,为争取自然与人类的平等地位而奋斗。

[1]蒋炳贤.劳伦斯评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2]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3]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M].赵苏苏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劳伦斯.劳伦斯文艺随笔[M].黑马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

[5]谢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述[J].重庆: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02).

猜你喜欢

男爵勒斯女性主义
毛毛虫也是伪装大师
论《三姊妹》中图森巴赫男爵的“自杀”
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结构解读梅勒斯
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
200次越狱的生死恋歌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论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孤独意识
曾经的天使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