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域的情人:论《巴拉圭消息》中文化殖民中的女性意象

2013-08-15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州510632

名作欣赏 2013年11期
关键词:埃拉巴拉圭殖民

⊙李 杨[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 510632]

当200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中的小说奖授给莉莉·塔克时,她还不为文学文化评论界所熟知。这位女作家193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年少时在秘鲁和乌拉圭等拉美国家生活,多民族生活背景为她带来了广泛的写作素材。莉莉·塔克以19世纪巴拉圭政治冲突为背景,融合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经过文学加工后,推出了带有异域文化色彩的《巴拉圭消息》,并在出版当年大获成功。莉莉·塔克以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移民身份,从细微处以女性视角深刻观察出宏大文化背景下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文化殖民过程中,强势异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女性意象。

全书不吝篇幅,对埃拉的服饰、装扮、宴会、社交等细节进行描写,处处表现出浓郁的欧洲文明的符号和强烈的女性意象。这些具有强烈女性意象的强势文化符号在原始的拉美土地上,冲击了当地人民的视觉,并潜移默化地完成了文化殖民。

一、异族文化和文化殖民

一般意义上,“文化殖民”是指强势文化强行在弱势文化的领域内建立其优势统治地位、推行强势文化价值观的过程。简言之,即文化强势一方通过不同方式的文化渗透,从根本上消灭弱势文化的自主性、民族性的过程。墨西哥著名拉美史学家卡洛斯·罗哈斯曾经说过:“拉美大陆边缘性和半边缘性即表现在经济被控制,也表现在文化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某些趋势的左右,总是想把欧洲模式照搬过来。”①巴拉圭作为拉丁美洲的一个小国,其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同时期的欧洲。这种弱势的经济地位直接决定了其在文化上的追随性和被控制性,也决定了深受欧洲文化熏陶的佛朗哥在成为巴拉圭真正的统治者之后,欧洲文化殖民巴拉圭的可能性。

巴拉圭曾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国家,“弗朗西亚(弗朗哥的父亲)令巴拉圭与世隔绝,没人可以离开这个国家,或进入这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巴拉圭不得不为自己的人民生产足够的食物和衣服,建造足够的房屋”。一个长期群居的群体如果一直封闭,一定会拥有脆弱、单一并且缺少变化的民族文化,缺少实质性的精神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当遇到强势的异族文化时,其抵御程度很低。尽管巴拉圭民风淳朴、景色宜人,但本族人民对于文化的认同还是茫然不知。佛朗哥的执政首先打破了这种平静,长期的欧洲旅居生活在他的潜意识中深深印下了异族文化的烙印,回到巴拉圭成为统治者之后,出于对以往强势文化的向往和眷恋,佛朗哥在政策和文化统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更,冲击着脆弱的当地本族文化,这是文化殖民趋向性的必然。学者张兴成在其著作中就深刻地指出:“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不同程度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使得欧洲人可以把自己的文明、历史、只是作为‘普世性’的价值投射给别人。”②

佛朗哥在巴黎时,不断告诉埃拉他将会如何把巴拉圭建设成为像法国一样富强和文明的国家。当埃拉到达巴拉圭以后,佛朗哥已经开始着手修建铁路、电报线、大教堂、海关大楼以及模仿建筑意大利拉斯卡拉的歌剧院。埃拉使得佛朗哥深信不疑,巴拉圭人民需要欧洲文明的洗礼,需要变革。处于关键地位的埃拉,不费吹灰之力,成功通过佛朗哥对巴拉圭进行了文化洗礼和变革。强势的异族文化终于在埃拉的影响之下,成功地文化殖民了脆弱的本地同族文化,同时改变了巴拉圭今后近几个世纪的命运。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曾评论道:“民族认同是民族分子对其共有文化在心理上的认知和情感上的依恋。”③民族的认同感直接与本族文化息息相关,也由此产生了对于非本族文化的排斥感,其稳定程度取决于两者相互交流的程度。俞思念曾评论道:“不同文明和文化的接近、交流、吸收和偕行都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由于文化赖以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区别……引导着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着人们。”④

埃拉对于佛朗哥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她尽情地在佛朗哥面前施展超凡脱俗的美貌,并用理智的头脑决定自己不会受任何男人支配。埃拉完全打破了巴拉圭既定的文化氛围和传统,在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下,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机智地影响着巴拉圭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深爱埃拉的佛朗哥,本身也体现出了改变本族文化的良好意愿,甚至很多时候都会按照自己和埃拉当年生活的场景还原巴拉圭的生活。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佛朗哥有许许多多的计划来使他的国家现代化,来使这个首都更加美丽。他已经着手修建一条铁路、一条电报线、一个新的大教堂、一个海关大楼、一个模仿意大利拉斯卡拉的歌剧院……还有一个专门为埃拉建设的美丽的宫殿。”

二、女性符号和女性意象

莉莉·塔克在她的过往作品中都赋予了很多女性符号和女性意象,在她出版的五部小说中,几乎每部都是以移居女性的曲折人生作为故事背景,通过这些女性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反映文化殖民过程中,强势异族文化对弱势本地文化的冲击,反映漂流女性异国的生活经历,以及作为异国他乡陌生人对新文化的抗争与反思,为读者构建出一个流浪女性的图景。

美国学者艾里斯·瓦尔纳(Iris Warner)和琳达·比默(Linda Beamer)曾经说过:“不是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表意符号,这就使得对非言语的信号的理解更加困难。男性和女性经常使用不同的非言语语言……男性表现为竞争、追求实质性成功。女性则表现为抚育、和谐。”⑤《巴拉圭消息》中,文化殖民始于埃拉·林奇的特殊的女性身份,她成功地征服了佛朗哥和整个巴拉圭。透过外交官弗雷德·马斯特曼的眼睛:“她(埃拉)是一个极为美丽的高个子女人……她的美丽绝非凡间所有,她的衣裙是那么华丽……英语、法语讲得很熟练”,借助强烈的女性符号和女性魅力,强势文化成功征服本地弱势文化,最终文化殖民成功。埃拉支持佛朗哥的政治野心,为他生育了七个孩子(其中五个存活下来)。她来到首都亚松森之后,立刻成为强势文化的代言人,虽然没有名义上成为“第一夫人”,却左右着亚松森发展的步伐,左右着铁腕总统,对国家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对比女性意象强烈的强势异族文化,本应该强大的本族文化在女性文化特有的“抚育”、“温柔”的影响下,一点点沦为文化殖民过程中被同化的主体。在当时,长期闭关锁国并且缺乏言论自由的巴拉圭,对于外界信息一无所知,更加谈不上如何抵抗女性特征极为明显的高度发达的欧洲文化,正如小说第十七章汤普森中校哥哥的一段话中描述的那样:“人们显然一点都不清楚……事实上,巴拉圭的一切,外界是一无所知的。”在那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下,突如其来的带有强烈女性意象的异族文化,处于文化殖民的主导地位,轻易就将本质上脆弱不堪的当地本族文化轻松征服。埃拉作为一个迷人的、来自欧洲的交际花,其女性气质如同高贵的珠宝、精致的油画,对所有巴拉圭人散发出别样的诱惑。莉莉·塔克对埃拉的细微生活物品,匠心别具地安排成普莱埃尔钢琴、欧洲家具、巴洛克油画、塞夫勒瓷器等,也都成为特定的代表强势文化的女性符号象征。这些符号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象,透过文化殖民,深刻地烙印在弱势文化里,如同远在异域的情人一般,让人难忘。

① [墨]卡洛斯·罗哈斯:《拉丁美洲:全球危机和多元文化》,王银福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页。

② 张兴成:《文化认同的美学与政治:文化帝国与文化民族主义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

③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吴 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④ 俞思念:《文化与宽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页。

⑤ [美]IrisWarner&Linda Beamer: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Global Workplace,高增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2006年版,第56页。

[1]马振骋.我眼里残缺的法兰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意]克罗齐.十九世纪欧洲史[M].田时纲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吴德明.拉丁美洲民族问题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4][英]斯道雷.记忆与欲望的耦合[M].徐德林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美]约翰·霍尔著,周宪主编.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猜你喜欢

埃拉巴拉圭殖民
后殖民批评的“去殖民性”
——跨文化研究的一个新趋势
比埃拉 拉丁游子
米哈埃拉·诺洛茨和美之地图
米哈埃拉·诺洛茨和美之地图
巴拉圭与台湾关系生变?
巴拉圭使馆再换地,以色列不干了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巴拉圭将非法集资视为恐怖活动
大毒枭洛埃拉:拉登死后世界头号通缉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