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以沉寂的郭沫若研究:评郭沫若研究著作两部

2013-08-15李生滨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银川750021

名作欣赏 2013年11期
关键词:宁夏大学人文学院薪火

⊙李生滨[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银川 750021]

从中国现代学术的研究来说,郭沫若因为在五四以来新文化建设多方面的建树,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存在。学术的研究和积累是一个薪火传承的艰难过程,郭沫若研究有过辉煌和曲折,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郭沫若研究的热潮,在新的社会价值转换的时代氛围里郭沫若研究好像有些沉寂和寥落,但并没有真正陷入困顿或者消沉。在别有用心的所谓“反思”郭沫若的“喧嚣”里,许多问题的研究却也在走向宏深和开阔。在近年郭沫若研究的学术交流中,不少人肯定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和咸立强《寻找归宿的流浪者——创造社研究》两部著作。前者是四川大学博士,后者是复旦大学博士,他们的博士论文选题说明郭沫若和有关郭沫若的创造社研究,仍然在吸引着最新的中坚力量,也说明郭沫若研究在沉寂中走向更加规范的学术研究,更何况那么多郭沫若研究的学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都辛勤地努力着。今年适逢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在郭沫若专题研究的讨论中,王晓飞、杨青萍、田燕、孙丽娜、王磊、罗兴国等人较为细致地批评阅读了这两部著作,形成书评式讨论,也是一种最为切实的学术交流和批评延伸。

猜你喜欢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薪火
中国出版集团20周年:赓续薪火,踔厉奋发
辉光日新,是不一样的薪火
再论郑振铎对泰戈尔的译介
宁夏大学回应考研压分质疑
An investigation of principles for promoting intermediate ESL students’speaking fluency within a spoke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lassroom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简介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湘雅精神薪火传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A Review of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