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电影的纪实美学成因探究
2013-08-15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顾 瑜[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说到中国电影,就必然会想到代际划分,前五代的划分很明确也比较统一,新生代(或是第六代)在百年六代的划分中争议最大。分析新生代的电影作品,纪实美学是其最为明确的美学标志,也是新生代电影鲜明的创作旗帜。中国新生代之所以会有如此突出的艺术成就主要归结于国内外的电影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新生代的命名
对于新生代的命名,在不少专著和论文中都有过界定,此处就不再引证。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于新生代的命名采用较为宽泛的概念,也就是包括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大批青年导演。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张元、王小帅、贾樟柯、张扬等人。这些导演的创作范围十分广泛,有的是从“地下电影”开始,慢慢转向体制内,张元、王小帅等就是如此,其作品中纪实手法的运用体现在多个方面,有鲜明的纪实影像风格。而有一些导演最初的电影创作就是在体制内进行的,虽然电影表达不似“地下电影”一般直露和先锋,但是依然没有脱离这一代人本有的创作视点,从题材和主题表达上更多体现出纪实美学的特质。
纪实性表达最直接的是影像风格,很多新生代导演采用自然光线、自然环境的拍摄,注重长镜头的使用,等等。贾樟柯的作品一贯延续这样的风格,从《小山回家》到《三峡好人》都是如此,昏暗的光线、冗长的镜头、单调的叙事等等,将纪实美学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真实展现出了社会变革中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的变迁。陆川的《可可西里》由一群非职业演员饰演在广袤的边陲地区的猎杀者和保护者,表现的不仅仅是藏羚羊的生存环境的窘迫,同时也是偷猎者和保护者生存环境的窘迫。
新生代关注社会现实题材,关注边缘人群,没有第五代宏大叙事的描绘,更多的是个人化的记忆。有不少新生代的导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说自己的电影讲述的是自己身边或是成长经历的事情。例如,贾樟柯早期的作品就是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将自己感受到的社会的改变、自己家乡人的生活表现出来。导演采用纪实手法进行创作,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几乎不加过多艺术手法处理的真实的汾阳人的日常生活。张扬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导演,他一开始就带有商业气息进行电影创作,尊重电影的戏剧性,但是导演依然带有纪实美学的气质,根据自己本人的成长体验,将父子之间的情感在多部影片中多方位表达出来。
二、国外电影运动的影响
提到纪实性,不少国外的电影运动中都出现过这种艺术美学,成就最突出的是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及伊朗新电影,它们主要崇尚的就是纪实手法,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这对于中国新生代的创作在不同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法国电影新浪潮 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戈达尔、特吕弗、侯麦等人,他们采取了与商业电影正面较量的方法,不请明星、缩小拍摄组、离开摄影棚、采用实景等,“这些年轻人不是一般地酷爱电影,而是热衷于把电影改造成一种个人化的艺术。”①法国新浪潮带有先锋的艺术创作精神,中国新生代电影中不少关注社会底层边缘人群的作品可以说与法国新浪潮的电影气质十分相似,用电影语言精致地再现社会现状,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或焦虑、或迷茫,或无奈。将中国新生代的电影作品和法国新浪潮的电影作品相比较,最直观的相似之处就是对于个人成长记忆深刻的描绘,“完善了纪实风格的美学特征”②。特吕弗的《四百下》接近导演少年时候的经历。而这一点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中也比较常见,比较典型的有王小帅的《我十一》,影片根据导演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进行创作。个人的成长印迹在作品中多次映射,采用的手法也各有不同。个人成长的痕迹同样也存在于带有商业气息的电影作品中,张扬总是表达父子之间的情感冲突,正是因为他自身与父亲之间的情感是从小时候的重重矛盾到长大以后的逐渐理解,即使某些电影作品没有明显的外化的视听语言的纪实性,但是其精髓不失纪实特质。
2.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反映了意大利战后的国民现状,采用真实环境中非职业演员的拍摄,将纪实手法贯彻始终。“二战”以后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浓重的写实风格奠定了其坚实的美学方向,罗西里尼、维斯康蒂等电影艺术家们广泛采用纪实性作为基本的创作准则——“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中国新生代导演中贾樟柯等人的电影作品与其最为相似,采用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将社会真实现状搬上银幕。《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经典作品之一。贾樟柯的《小武》在美学追求和创作手法上与其都有相似之处,真实再现了社会底层人员小偷的生活。新生代一定程度上倡导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口号——“还我普通人”,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可以说是到了不厌其烦的程度。“为了还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大多数新生代导演都摒弃了戏剧性电影的传统模式,采用纪实方式来拍电影,而且还强调一种纪实美学,是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纪实作品的一次审美性超越。”③《站台》的最后一个长镜头是一处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自然的光线、静止的镜头、时间慢慢地流淌,没有产生戏剧性的情节冲突,是对生活本真面目的记录。中国新生代的纪实风格就影视语言的运用上而言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最为明显,如:大量生活真实场景的拍摄、非职业演员的演出,等等。中国新生代导演采用这样的创作手法,起初可能是迫于现实环境、资金等问题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是这一美学特征逐渐明晰,更成为中国新生代电影一面鲜明的旗帜。
3.伊朗新电影 伊朗新电影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好作品不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阿巴斯,他纪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在伊朗电影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等影片纪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新生代电影的创作。《樱桃的滋味》中带有思辨色彩的纪实手法的运用体现出了对于人生存与死亡的考量,其艺术深度值得学习。在中国新生代电影中也不乏这样的作品存在,张扬根据贾宏声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昨天》也是对生命的思考。伊朗新电影“是诗意写实主义的典范,形成了散文诗式与纪实美学相结合的美学特征”④。
长镜头的使用是伊朗新电影和中国新生代电影极为相近的表现手法。伊朗新电影《随风而逝》《橄榄树下》的开头都是一个长达数分钟的固定机位拍摄的长镜头。张元、贾樟柯、王小帅、章明等人也偏爱使用长镜头,冷静客观的电影语言让人似乎要失去耐心一般。伊朗新电影的纪实美学特征在镜头运用和叙事上都对中国新生代的艺术特征有指导作用。马基德·马基迪的《小鞋子》等影片远离主流中心,远离政治等,严苛的审查制度使得伊朗电影人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找寻到了贴近普通人的创作出路。而此时的中国新生代的创作也是关注边缘人群,远离主流。
三、国内环境的孕育
除去国外电影思潮的影响,国内适合的土壤也是纪实美学在新生代电影中蓬勃生长的重要原因。电影创作前辈已有的成就对于年轻的新生代导演来说是一种障碍,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有所突破。同时,中国的“新纪录运动”对这一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契机,有不少新生代的电影人一开始是从纪录运动中开始拍片,那么后来的电影创作带有鲜明的纪实美学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1.突破前辈艺术美学的意愿 前辈们(尤其是第五代)往往把目光投放在苍茫的历史题材创作上,表达厚重的传统文化,注重画面影像的寓意表达,追求艺术表现性的美感。新生代是在第五代电影人的灿烂光辉下踏上舞台的,此时现有的创作条件和成长经历,让新生代电影人开始注重对小人物小题材的选择,刻画庸碌的生活和平凡的常态,走上追求纪实美学的艺术创作之路。新生代作品以边缘或底层话语姿态出现,张扬的《洗澡》、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等是讲述都市中的普通人,描绘社会变革中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主流外生存的境遇使新生代导演格外关注平凡生命的价值,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表现,把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作为至高无上的艺术表现对象。因此对纪实美学的自觉追求不但是他们创作理想的宣泄,而且表达了新一代电影人对第五代‘民族寓言’、‘宏大叙事’的彻底反叛。”⑤第五代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而新生代导演则更多将视角投向城市文化,并用冷峻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下来。张元的《北京杂种》讲述了一群艺术青年在漂泊生活中的困顿和坚持。综观而言,虽然前几代的电影创作也不失纪实美学特色,但是新生代则是将此艺术特征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以此作为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标杆。
2.中国“新纪录运动” 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DV的兴起,中国“新纪录运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新纪录运动”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导演是独立导演,其中有些导演也是“地下电影”的创作者,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前卫性。新生代的重要代表人物张元也是中国“新纪录运动”的发起人之一。贾樟柯在当时拍摄了五分钟的纪录短片《狗的状况》;后来他依然坚持拍摄了不少纪录片,如:《海上传奇》《语路》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着纪实美学的表现形态。平民视角是“新纪录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用一种接近社会底层的态度,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影像世界。就影像风格而言,新生代的作品与之有相似之处,平实质朴的影像语言表达出了对普通大众的关怀。
“新纪录运动”对新生代电影的纪实美学特色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不少新生代导演本身就是“新纪录运动”中的一员,更有不少导演前期拍摄过纪录片,对事物原本真实的刻画和纪录建构了新生代电影的纪实美学。
①②③ 邹建:《中国新生代电影多向比较研究》,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69页,第178页,第296页。
④⑤ 高力、任晓楠:《镜像东方——纪实主义:从伊朗新电影到中国新生代》,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年10月版,第9页,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