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场域”性质
2013-08-15廖艳群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1
⊙廖艳群[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北京 100081]
法国当代知名学者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文学生产场域理论将文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空间,探析社会中各种因素,特别是政治资本和经济利益对文学面貌生成的影响,其理论恰切地诠释了文学生产的复杂性。所谓“场”就是一个拥有不同权力(或资本)的团体或个体,按照他们占据的不同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构成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造”。①在布尔迪厄看来,在高度分化的社会空间里,总体的社会空间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空间构成,而这些小的社会空间就构成不同的“场域”。“文学场”就是一个遵循文学自身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的空间,组成其内部结构的团体或个人,包括由文学杂志、出版商、赞助人等组成的文学生产机构,批评者、文学史写作者、评奖委员会、学院、沙龙等组成的文学价值认定机构,以及作家——文学的直接生产者。这些团体和个人为了取得自身的合法性,为了控制这个“场”的“特殊利润”处于不断的争斗中。②布尔迪厄认为文学场的生产是由物质生产和象征生产共同构成的,物质生产指书籍和杂志的具体制作,象征生产指文本价值的生产,由批评家、研究者赋予。
1935年,上海良友图书出版由赵家璧主编的十卷本《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分别收集新文学第一个十年里有代表性的理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作品。从文学场生产这一视角考察《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其某种“场域”性质也得以显露。从物质生产角度,《大系》反映了文学资本和政治资本之间的张力;从象征资本在文学场中的赋予情况看,《大系》生动地呈现为文学生产者荣誉权的分配、小说体裁中心地位的确立两个方面。
一、新文学精英确立的自主的文学场
布尔迪厄认为“文学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就是“自主”的获得。一个自主的场要求获得自己确定合理性原则的权利,在场形成的关键时刻,对文学例律的创造和推行一种新的法则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确立场的功能。③新文学以建设“国语的文学”和“人的文学”为目标,《大系》是新文学精英们重建文学视角的自我证明:着眼于严肃的社会现实和严格的审美规范,以此重组当时的和潜在的艺术占位空间。
《大系》的出版促进了社会认可新文学的价值、规范,《大系》1935年3月开始在各报刊登发售预约广告,初版两千部,很快订出。在全书没有出齐时,因预约数超过初版印数,又把精装本再版两千部。1935年9月,为适应学生读者,加印白报纸面精装普及本两千部。好评如潮。④
二、文学资本与政治资本之间的张力
年轻的编辑赵家璧能组织当时文坛上一批压阵大将来共同编撰这一套大书,很重要的原因是顺应了为新文学的发生“作史”的需求。⑤《大系》决定的编辑人选,确是文坛上的顶级名家,也照顾到不同政治倾向的“平衡”,是几近完美的“角色搭配”。⑥尽管事先已考虑得如此周全,但是当编辑计划送审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1934年成立)时,还是遭到了政治干预,如其中的《诗集》原来请郭沫若任主编,但被委员会否决了,原因是郭沫若写过指名道姓骂蒋介石的文章,最后只好临阵换将为朱自清。赵家璧认为鲁迅“个人在新文学运动方面的贡献更是超过任何人的,《大系》编选者要组成一个强大的阵营就缺不了鲁迅”⑦。为保证“鲁迅的名字不能动,《大系》全部文稿,必须予以照顾,不能有意挑剔”⑧。赵家璧等与国民党的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官一再斡旋,最后审查委员会主管项德言要求良友出版他的作品,并敲诈了五百元大洋,才确保鲁迅参与编辑。
三、文学生产者象征利益的分配
按照布尔迪厄的分析,纯艺术的生产者除了自己产生的要求外,不承认别的要求,只朝积累“象征资本”的方向发展。“文学场”的内部等级建立在不同形式的“象征收益”上,如声望、成就、知名度。⑨
在这套《大系》中,请谁担任编选者首先是一种象征资本的赋予,在《大系》的场域中,这些英勇的创立者,既是直接的生产者也是权威的评价者,除对其他的文学生产者赋予象征利益外,对自己也有这样的权利。对于荣誉权的分配,郑振铎、鲁迅、郑伯奇、朱自清等名家对自己在文学场中的占位进行了客观的总结,不掩饰自己的成绩,但也无夸饰之嫌。胡适、洪深则着力给自己颁发象征资本,以期在新文学的发生场中占据显要位置。如胡适为《建设理论集》所作的《导言》中论及新文学的发生,较多强调“多元的、个别的、个人传记”的原因,洪深在《戏剧集》的导言中引述了许多别人对他的评论和致他的信函,以显示他在话剧界的重要和引人注目。在布尔迪厄看来,象征资本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世世代代的努力积累下来的。⑩这意味着象征资本要在一代一代的研究者和文学史家的阐释中消长。后来的现代文学阐释者在指出胡适和洪深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会批评他们编写新文学大系时对象征资本的过度追逐。
四、小说成为中心体裁
布尔迪厄认为,文学场中的体裁:诗歌、小说、戏剧的排列次序也是根据象征资本来排列的。“随着场获得自主并推行它内在的逻辑,这些体裁也区分开来,而且越来越明确,依据的是它们拥有的和给予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的象征资本,体裁之间在场内部呈现出更细微的差别,以及对体裁或作者的尊崇体现出的各种不同的形式。”⑪作品内部等级化原则也就是文学场内特殊认可的程度。大系共十集,建设理论、文学论争、史料·索引各一集,小说三集,散文二集,诗歌一集,戏剧一集,小说在作品类中占据的分量最重,这也意味着小说被赋予了比其他体裁更尊崇的象征资本。《大系》开创了新的体裁的排列次序,后来的现代文学史都没有离开《大系》所划定的大致框架。
赵家璧主编《大系》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选稿的起讫年限;第二个问题便是小说部分应出几册,如何分工,请谁编选最合适。这与小说在“五四”文学生产空间的位置是同源的,深广的忧患意识、历史的使命感使小说比任何别的形式都要广泛地触及大众。“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新人辈出,读者众多,小说在那个时期扮演了思想启蒙的重要角色。“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鲁迅这样的天才作家的出现显示了新文学创作的实绩。
“五四”时代蓬勃朝气的新文学氛围,最重量级的名家编纂使《大系》成为现代文学史再也难以复制的资本,从物质生产角度而言,《大系》在编辑中与多种力量角逐抗衡,才确立了相对较为自主的面貌。
①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场的逻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2页。
②[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270页。
③[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76页。
④ 刘运峰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⑤ 温儒敏、李宪瑜等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37页。
⑥ 刘运峰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316页。
⑦ 刘运峰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页。
⑧ 刘运峰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1917-1927)》,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325页。
⑨[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6页。
⑩[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68页。
⑪[法]皮埃尔·布尔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4页。